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图形》青岛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图形》青岛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07:24:11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平面图形。
2.在看、摸、画、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白板课件,牧童骑牛有关的平面图形。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太阳、小鸟、小草、大树,接着出示牧童骑着牛缓缓走来,背景音乐是悠扬的笛声。)
这幅图真漂亮,你知道这幅画是怎么做成的吗?
对,就是由好多图形拼起来的。找找都有哪些图形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牧童与牛”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直观认识图形。
(1)将牧童骑牛中的图形进行分类。
师:(展示纸贴画)每个小组有一些关于牧童骑牛的图形,请你们来分一分好吗?学生合作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展示分类结果。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小组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学生上台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进行分类。)
(3)交流总结。
①三角形:
(边圈△边提问)这些图形叫什么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贴出△并板书:三角形。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他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
②圆:
(边圈○边提问)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叫什么?学生回答。贴出○板书:圆。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形:
(边圈□边提问)这一类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学生回答。贴出□板书:正方形。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有什么特点?
④长方形:
(边圈长方形边提问)这一类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学生回答。贴出长方形板书:长方形。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有什么特点?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⑤平行四边形:
(边圈平行四边形边提问)这一类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学生回答。贴出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有什么特点?
⑥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看一看,认识了牧童骑牛这幅作品中的一些图形里面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形、圆,还有方方正正的的正方形、长长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边说边展示,依次抽象出平面图形)。
这一类图形就是我们数学王国中的平面图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分类整理各种图形纸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
(4)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找出平面图形。
师:调皮的图形宝宝把自己藏起来了,你能帮忙找出他们吗?(信息技术应用:课件出示习题,利用白板的蒙层的功能,边擦学生边根据图形的特征猜。)
2.从立体图形上得到平面图形。
(1)回忆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2)在立体图形上找平面图形。(同桌合作)
师:桌子上的学具盒里有一些物体,它们身上有没有藏着今天认识的图形,赶快去找一找。(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同桌两人在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请开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展示:学生边比划边说一说从什么立体图形上找到了什么平面图形。(课件演示)
(3)画一画。
师:刚才我们从它们身上找到了很多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们留在纸上吗?
预设:
生1:把立体图形压在纸上描一描。
生2: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图上颜料,印在纸上。
试一试。(学生动手描图形。)
(4)展示交流: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展台下,边展示边说:
生1:我是从圆柱上的这个面得到圆的。
生2:我是从长方体上的这个面得到长方形。
生3:我是从正方体上的这个面得到正方形。
生4:我是从三棱柱上的这个面得到三角形。
摸一摸,说一说。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和你画在纸上的平面图形,哪里不一样?(立体图形有多个面,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立起来,平面图形立不起来。)
(6)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师:(师举起手表)我发现我手表上有一个圆,你能不能也像我一样,从你的周围找一找,看一看,能不能找到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找后学生回答:
生1:我在铅笔盒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生2:我在我的笔帽上找到了圆形。……
三、实践操作,运用新知
(1)帮小鸟把图形送回家。
找学生说,并利用白板的功能拖。
(2)收集平面图形拼成的图片,说一说每幅图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
(3)欣赏平面图形拼成的美丽的图案。
(同桌合作)拼成一幅美丽的图案。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
四、总结全课,自我评价
PAGE
6《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继续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所学的立体图形:圆柱、球、正方体和长方体。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这些平面图形是可以从立体图形中得到的。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普遍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但一旦出现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就能做到全神贯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注意选取的素材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将充分灵活运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为教学服务。《课程标准2011版》又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将设计丰富的动手操作环节,旨在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中,都有成功的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讲练结合、教师引导等为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微课
【教学过程】
联系旧知识,顺延新课。
教师:这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学了哪些立体图形?一起来说说它们的名称吧。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意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意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和整体知识的关系。因此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唤起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摸一摸。
学生动手摸一摸立体图形的面,直观感受平面图形。
问:这个面和这个立体图形摸起来有什么不同?
(这些平面是平平的。)
活动二:画一画。
问:怎样将这些平面图形请到纸上?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学生动手在立体图形上描画出平面图形。
活动三:分一分。
问:这一堆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微课介绍平面图形的名称。
长方形:长长方方,4条边直直的。
正方形:四四方方,4条边直直的。
平行四边形:4条边直直的,其中一组对边是斜的。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3个角。
圆:圆圆的,边是弯的。
活动四:找一找。
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还有这些平面图形?
(走进校园,找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课标在教材处理上提出,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据此,我设计了四个动手操作的环节: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找一找,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思考,在合作中收获。从学生画的图形出发,生动的微课介绍,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回到熟悉的校园里,学生建构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作为儒雅中心人的自豪感。】
巩固提升,持续发展。
把图形送回家。
问:这个图形为什么没有送回家?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连一连。
小小设计师:欣赏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课标指明,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是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思维的锻炼。没有思维发展的课堂不是一节好课堂。学生思维的锻炼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结全课,建构认知。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布置课后任务:用平面图形画一幅图,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小组比一比《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学习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学习准备:课件、白纸、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卡纸。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复习立体图形。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你是用什么形状的物体画出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学生汇报交流。并将印好的图形展示给其他同学看。(用长方体画了一个长方形,用正方体画了一个正方形,用圆柱画了一个圆……)
学生独立活动,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
在轻松的玩乐中,认识了这几个图形,并体会到“面在体上”,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地理解。
2.
多媒体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的一面分别抽取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学生观察
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图形从实物中脱离出来的过程。
3.请同学们看:(教具演示,把长方形拉长,变成平行四边形)现在这个图形还是长方形吗?那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呢?(使学生明白:这个图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对边相等)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学生观察,并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让学生体会由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
4.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学生思考
这一过程设计中的多媒体在本课中非常重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
三、巩固训练
1.游戏1。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b.抢答:师出示各种图形,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2.游戏2。摸一摸,老师说图形特征,学生摸。3,作品欣赏,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组合,设计的美丽作品。电脑展示。4,学生自己设计一幅喜欢的作品。5.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a.学生观察,寻找。b.全班交流。6.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形的吗?
学生参与游戏,加深认识,认真思考,回答老师问题
这一设计过程目的是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故采用了这一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认识这五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
四、课堂总结
1.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2.猜图形。(1)教师用卡纸遮住一个圆,只露出一小部分让学生来猜,并且说说理由。(2)教师用卡纸遮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来猜,并且说说理由。(3)教师用卡纸遮住一个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猜,并且说说理由。……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圆的特征比较好辨认,一开始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激发起每个孩子的兴趣,后来由于先露出的图形的特征不够明显,所以学生肯定说法不一,随着特征越来越明显,意见越发统一,学生通过对特征相近的图形的猜测和辨认,再一次巩固、理解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