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19 20: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呢?
通常要验证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0m 10m 20m 30m 40m 50m 60m 70m 80m 90m 100m
路程 (m)
0-10m
10-20m
20-30m
30-40m
40-50m
50-60m
60-70m
70-80m
80-90m
90-100m
时间(s)
1.1481
0.9551
0.8977
0.8697
0.8569
0.8475
0.8562
0.8643
0.8688
0.8850
速度(m/s)
运动员格林的百米各段成绩
8.71 10.47 11.14 11.50 11.67 11.80 11.68 11.57 11.51 11.30
结论: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亲身体验科学探究
研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环节三:设计实验
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标记A、B、C。
2.方法: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
讨论一: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1.原理:
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1)秒表的使用方法
方法:t1 = tB
方法:t2 = tC -tB
讨论二:
复位
计时
讨论三: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
环节三:设计实验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
  刻度尺将路程分
  为相等的两段S1
   和S2,并标记A、
  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   
  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   
  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环节三:设计实验
路程 (m)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S1=
t1=
v1=
下半段 S2=
t2=
v2=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 – tB=
S1= v1=
S2= v2=
环节三:设计实验
环节四:进行实验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120
100
80
60
40
20
0
cm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上半段路程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
路程 (m)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S1=0.6
t1=3
v1=0.2
下半段 S2=0.6
t2=2
v2=0.3
实验数据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环节六:评估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在斜坡下滑时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0.2m/s
0.3m/s
0.24m/s
小英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AB段的路程sAB= cm,BC段的时间tBC= 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m/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V=s/t
缩短

4
1
0.03
0.02
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解:
①t=10:45-10:15=30min=0.5h
②v=s1/t1=50km/0.5h=100km/h
③t2=s2/v=70km/(100km/h)=0.7h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巩固练习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C
24
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呢?
回到课前问题: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米的路程,每隔20米用石灰做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处计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方案:
环节七:交流与合作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 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3)小球在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变速
11.25
EF
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到达距离起点20m、80m和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1)算出这三名同学分别在0~20m、20~80m以及80~100m区间内的平均速度,并设计一个表格将计算结果填入其中.
(2)请根据不同阶段运动员跑步速度数据,简要描述男子100m决赛运动员争夺冠军的过程.
下表为简化的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由表可知,列车从北京至济南区间段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列车从北京至上海区间段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2.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求: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 :

(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为t'=4t,这个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4vt=4×20 m/s×0.75 s=60 m,
这样,直到停下,汽车行驶的路程:
s总=s'+s滑=60 m+30 m=90 m,
因为90 m>80 m,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2)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时,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1.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已知声速为340m/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