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2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19 21: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乐音──优美动听,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刺耳难听,令人心烦意乱。
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
怎样控制噪声?
导入新课
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左图),并与音叉产生的乐音的波形(右图)做比较。
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是杂乱无章的。
乐音的波形有规则。
一、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定义:
1.从物理学角度: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
广场舞的乐曲声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
2.从环保角度上:
噪声:凡是防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活,干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根据这两种角度噪声的定义,同学们能不能说出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呢?
深夜,邻居传来优美动听的音乐声
噪声
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试着把它们分类。
一、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来源:
交通运输噪声:引擎声、汽笛声、刹车声;
施工噪声:搅拌机、 打桩机、切割机等的声音;
社会生活噪声:娱乐场所的音乐声,商店、集贸市场吆喝叫卖声。
工厂里的噪音:机器运转振动发声,机器切割、摩擦、锻造等发声;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0 dB---人耳刚刚听到的最弱音
120 dB----人耳刚刚忍受的最强音
最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 dB—40 dB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等级标准/dB
适用范围
昼间
夜间
特别需要安静住宅区(0类)
45
35
居民/文教地区(1类)
50
45
商业中心区(2类)
60
50
工业中心区(3类)
65
55
交通干线两侧(4类)
70
60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哪几个阶段?
自学探究三:噪声的控制
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 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 住耳朵等。)
减弱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产生
噪声的传播
噪声的接收
使用吸音材料
植树
带耳罩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安消声器
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汽车消音器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汽车消声器
禁止鸣笛标志
枪管消声器
生活实例
公路上的隔声屏障
采用吸音、隔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植树造林
车间封闭
公路隔声屏障减少公路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三、控制噪声
双层隔音窗
树木能够吸收噪声,所以常说”幽静的森林”.
三、控制噪声
直升机驾驶员
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
防噪声耳塞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传播
产生
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往往会感到万籁俱寂,你知道为什么吗?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雪吸收了。
小结3:噪声控制途径:
1、声源控制: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2、传播途径控制: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
3、接受者的保护: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4.健全法规, 严格执法,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2.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B
A
课堂检测
3.如图1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C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