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 讲练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 讲练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9 20: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9 阿长与《山海经》
第三单元
1.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读下面这幅行书作品,并用楷体将画线句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辟头”中的“辟”应读“pì”。
B
3.根据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切切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悚: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碎的说话声。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B.“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C.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D.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解析】“山海经”应改为“《山海经》”。
D
5.读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A.“她极其郑重地说”是神态描写,其中“极其郑重”表现了它对鲁迅的严格要求。
B.“清早一睁开眼睛”中的“睁开”是动词。
A
C.“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这句话中的“在”是介词。
D.“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指话未说完。
【解析】“极其郑重”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6.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笔调轻松,活泼的记叙描写中不乏调侃。
B.“阿长”是全文的中心人物,而“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C.“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段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D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作者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呐喊》。
【解析】《呐喊》是小说集,鲁迅的第一本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一)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0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的思想感情变化。
由选文中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情感是由憎恶到心生敬意。
9.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连用两个“最”,体现了《山海经》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突出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敬意。
10.下列句子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议论。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二)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
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
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
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
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
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
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意思对即可)
1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1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_(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
1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15.右面是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插图,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1)这幅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2)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解开包裹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其中的一本,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16.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娃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__________”;多年后,当他回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阿长
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2)《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17.细节是一个眼神、一个标志性的动作、一句口头禅、一件衣服……细节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也能塑造人物的性格。
请借鉴课文中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不少于100字。
【连线课文】
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写法分析】
细节描写能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文段中的细节描写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个衣着朴素、满脸笑容的劳动妇女的外貌,而且听到她那亲切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她为孩子办成一件事后内心的无比喜悦。将《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更显出长妈妈的朴实、可敬。
示例:他有一张略显瘦削的脸,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略显土气的老式眼镜,面庞黑黑的,满是“青春美丽”痘,看上去刚大学毕业没多久,感觉略有些稚气。他教我们语文。一走上讲台,他便放下书,对我们说,我姓胡,古月胡,可不是“狐狸精”的“狐”,引得我们哄堂大笑。他用他的幽默语言“征服”了我们,我们立马就喜欢上了他。
【阅读欣赏】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