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 邓稼先 讲练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 邓稼先 讲练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9 20: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1 邓稼先
第一单元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用楷体将下面内容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锋芒毕露”的“露”应读“lù”; “妇孺皆知”的“孺”应读“rú”。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B.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C.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解析】“邓稼先传”应加书名号。
A
5.读语段,找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A.这段文字中的“最”强调了程度,突出表现邓稼先的朴实气质。
B.文段中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几个词语词性相同。
C.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中心句。
D.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颂邓稼先朴实的品格。
【解析】该句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D
(一)
阅读“我不能走”这节选文,完成6~9题。
6.小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7.请你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整齐的短句排比形成了一种气势,展现了邓稼先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出钦佩赞颂之情。
8.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表现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9.请结合选文内容,想象邓稼先在埋葬同事、下属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战友牺牲而痛惜,坚信实验一定成功的决心,献身国防事业的无悔。
(二)
钱伟长:矮个子的“科学巨人”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2010年7月30日辞世,享年98岁。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他幼时家境清寒,身体很瘦弱。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在就读的第二学年,竟一鸣惊人地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更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
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球星呢。
历史考满分却要学物理
钱伟长191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才,毕生著述甚丰。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1931年中学毕业后,钱伟长在一个月内,在上海连考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五个大学的考试。此时,四叔已到北京大学任教。他从北平来信,建议侄儿到
清华读书。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历史与国文成绩最好,历史竟得满分,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他走上弃文学理的道路,他决定读物理系。
由于钱伟长物理分数太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允。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打听这位历史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陈寅恪处由钱穆去商量,吴有训处由顾颉刚出面通融。吴有训教授被这个学生的诚挚热情打动了,他对钱伟长说:“那好吧,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达不到70分的话,再改学文史不晚。”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他凭着刻苦精神,攻克了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一个学年下来,他各门功课的成绩均在70分以上。等到他从清华毕业时,吴有训教授已经非常器重这个有志气的青年人了,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归心似箭为报国
1940年夏,钱伟长从上海起航,开始了公费留学生活。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钱伟长是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很快,他们合作共同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时,钱伟长仅28岁。
由于钱伟长的出色成果,多伦多大学于1942年授予他博士学位。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多伦多,来到了冯·卡门的门下,在喷射推进研究所任研究员。他担任的主要课题是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
抗战胜利后,钱伟长以探亲为由回国。回国后,钱伟长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授。可是薪水很低,生活的困难令他失望。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已只好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燕京大学工学院兼课,奔波于北京的三所大学讲课,但仍不得温饱,他不得不向单身同事、老同学借贷度日。
1948年友人捎信给钱伟长,告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较快,亟愿他回该所复职,携全家去定居并给予优厚待遇。于是,他到
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但在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最后以拒绝赴美了事。
噩梦醒来是早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伟长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国家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他学术上的第二个丰收期,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誉为 “三钱”。
正当钱伟长雄心勃勃地攀登新高峰的时候,一场历时20余年的苦难落到了他的头上。他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极不合理的待遇。“文革”期间,虽然缺乏起码的工作条件,但钱伟长以非凡的毅力,推导了12 000多个三
角级数求和公式。其中不少很有实用价值,也是前人所未知的。……
1983年,70高龄的钱伟长以年轻人般的活力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不胡思乱想,所以我身体健康。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
10.这篇通讯的总标题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加以赏析。
“矮个子”指他的身高很矮(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科学巨人”指他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两相对比形成巨大反差,生动而有意蕴。确切、精炼地概括了人物特征。
11.请分段简述钱伟长的人生历程。(不必涉及具体时间)
①钱伟长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②少年时代进入清华物理系学习。③大学毕业后去欧美留学,在国外跟随名师学习。④抗战胜利后回国工作,生活艰辛却拒不赴美。_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工作,成绩斐然。⑥“文革”期间坚持工作,取得成就。⑦改革开放后,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12.钱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评述。
①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在祖国被列强欺辱之时选择弃文从理。在生活艰辛时拒绝赴美工作。在被错划“右派”时潜心钻研,取得成就。②他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尽管身材矮小,但却通过努力成为运动健将。入清华物理系时,分数太低。但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完成学业,受到老师的肯定。
13.(山西原创)读完本文后,从钱老曲折而又辉煌的人生经历中,你得到哪些人生启示?把你的启示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从钱老曲折而又辉煌的人生经历中可以明白:人要有志向,并要为自己的志向付出艰苦的努力;人要具有不服输的精神,敢于挑战自己的弱点乃至生活中的困境,并持之以恒;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与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然选择,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是自己奋斗的目标。
14.学习了《邓稼先》一文后,我们懂得了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正是凭着不图名利、精忠报国的精神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为我们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景仰和爱戴之情,汾阳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了以“中国之魂”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善策划】
(1)如果老师请你来参加此次活动的策划工作,你准备策划哪些活动项目?请列出至少两项。
“英才伟业”故事会、“学伟人,树宏志”演讲会。
【拟创作】
(2)请参照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试着结合邓稼先的人生经历,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撰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15.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
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50字左右)
【连线课文】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
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写法分析】
对比,简单点来说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上述文段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示例:老太太把新鲜的芹菜一摆出,就立刻围上来两个人: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一个土里土气的瘦老汉,黑瘦脸,络腮胡,背有些驼,似一株干枯的松树。胖子费劲地蹲下身,好长时间才挑好了五六棵,脸朝向老太太:“菜根上的土可不能当菜卖了,得便宜我一块钱!”瘦老汉好似自言自语:地里长的东西,怎么会没土?我们这把年纪,种菜也快种不动了。
学写议论性文字
伤疤的身价(2019·山西)
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好材料,带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视为佳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
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因为黄花梨生长于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在风雨飘摇中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只不过,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
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十分迷人。
原来,正是因为经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以致成为文人笔下的素材,成为收藏家推崇的对象。
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伤疤就不成为伤疤,而是上天的恩赐。
同学们围绕怎样“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展开讨论,有人认为要靠顽强的毅力,有人认为需要过人的智慧, 还有人认为离不开从容的心态。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针对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语言的表达连贯。这要求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先提出观点,然后根据观点选择合适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来组织答案。本文是针对“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提出看法,可以同意题干中的观点,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提出其他观点,然后根据观点来选择论据和论证方法。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需要靠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必定没有勇气与恒心战胜困难,最终走向失败或死亡。如果拥有了锲而不舍的毅力,便可攀登艰险的顶峰,便可战胜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要在伤疤处开出一朵花,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
示例二:我认为“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离不开从容的心态。 文中的黄花梨在成长过程中,不论是受到台风的袭击,还是在风雨中飘摇,都能从容地面对伤害,并把这种伤害转化为各种惟妙惟肖的图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只要我们从容面对这些风雨,一定会迎来绚丽多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