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讲练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讲练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9 20: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单元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丈夫虽死心如铁”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锲”应读“qiè”。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解析】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与句中的“一年到头”语意重复。
4.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C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B.文段中括号内填入的副词依次是“只是”“几乎”。
C.文段中的“食粮”“深宵”“伴侣”“光明”都是名词。
D.“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解析】“光明”此处是形容词。
5.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______”改为“_____”
(2)句②③有一句是病句,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句_____ 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



删去“的原因”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解析】写出了闻一多对学术钻研的务实和执着精神。
B
(一)
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作为学者的方面”,完成7~9题。
7.选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加点词语“这”代指什么?)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钻探”一词好在何处?)
这句话中的“钻探”一词,既包含了比喻义,又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了“向……钻探”,叙述由静态转为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揣摩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9.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这句话的含义。
“它” 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先生的《静夜》一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二)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
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
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
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
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0.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①抗战期间蓄须明志。②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11.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12.(山西原创)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不少于100字)
示例:闻一多先生走进教室,满堂的学生立刻静了下来。“今天,我们学女娲。”闻一多先生取出画的图纸,钉在黑板上。大家都在为女娲面像的惟妙惟肖而赞叹。闻老师口讲指画,从远古的女娲造人讲到了女娲补天,绘声绘色。学生们全都沉浸在这古代的神话情境中,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天地中,如春天的小苗,接受着闻一多先生知识的灌溉。
13.在祖国母亲70周年生日来临之际,你校组织“礼赞70周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来留言】在学校举行的“红心向党,奋进70周年”演讲比赛上,你班小海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级微信群中为他留言。
小海,祝贺你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的祖国祝福。
(2)
【我来解说】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到市博物馆参观“建国70周年文物展”,好朋友小海对右边这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币的正面图像设计创意不太了解,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为他解说。
中间的“40”和“1949-1989”表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币,同上面环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相呼应;“五星”是国旗的标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平鸽”寄寓着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一段五线谱是国歌前奏两小节乐谱,代表中国人民的心声。
(3)【我来采访】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学校师生采取合唱、快闪等一系列形式,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打call,大家用最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祝福,向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
你作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准备采访组织策划活动的校团委刘书记和参与演唱的小海同学,请你分别拟写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刘书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小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书记,这次活动共有多少首歌曲参演?
请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14.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请你也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某人、某事的感受或看法。
【连线课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
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写法分析】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叙、议二者的关系是: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示例:一片青翠的草地上,行人随处乱丢的垃圾赫然在目,而在只有几步远的地方,就有个垃圾桶。我四处看了一下,一边心里想着什么人这么不讲公德,一边犹豫着要不要过去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突然,一双稚嫩的小手出现在我眼前,我一看,原来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一点一点把那些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没有了垃圾的草地似乎更青翠了。一个孩子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别人随处丢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而作为中学生的我呢?我思索着。或许小男孩的举动是平常的,但正是这种平常感染着我,触动着我。
【阅读欣赏】
静 夜
闻一多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唼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稀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