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溜索 8.*蒲柳人家(节选)
人教版
A
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1)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手机病”,一旦远离了手机,往往就________。
(3)_______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_______会大幅度提高。
A.熏陶 芒刺在背 只要 就
B. 熏染 芒刺在背 只有 才
C. 熏陶 如坐针毡 只有 才
D. 熏染 如坐针毡 只要 就
C
3.(葫芦岛连山区三模)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首批浙江援意医疗专家出征,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往意大利,协助当地开展新冠肺炎防控与救治的工作。(把“首批”与“浙江”调换位置)
B.开学前的防疫演习旨在深化学校的防控意识,培养共同应对疫情的威胁的能力。(把“深化”改为“增强”)
C.他们,为所有国人顶起了一片清朗安全的天空;请永远善待医者,更请加快医疗改革的速度和力度。(把“加快”改为“加大”)
D.中国人民忍辱负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生命代价,取得了一场非常惨烈的“疫情战”。(把“取得”改为“赢得”)
C
4.名著积累。
(1)请从《水浒传》中找出与《蒲柳人家》
主人公一丈青大娘类似的人物形象,完成下列题目。
人物:__________ 绰号: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 绰号: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 绰号:____________
性格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扈三娘
一丈青
顾大嫂
母大虫
孙二娘
母夜叉
武功高强,豪爽大方,泼辣仗义,爱打抱不平,是女中豪杰
(2)(2020抚顺、铁岭)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把一撮烟末撒进神父家做复活节蛋糕用的面团里,因此被神父赶出教室。
B.《水浒传》中宋江第二次攻打祝家庄时,林冲负责策应,与母大虫顾大嫂交战,并将其生擒活捉。
C.《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因战之不胜,他请来南海观音将红孩儿收伏,最终救出了唐僧和八戒。
D.《童年》中的外祖母慈祥善良,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是阿廖沙的启蒙老师。
B
5.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其语意连贯、完整。
中国文学作品绚烂多姿。楚辞之美,美在文字沉郁,感情激奋,
读之可养志;汉赋之美,美在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陶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词之美,美在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
明清小说之美,美在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唐诗之美
美在文字刚柔并济
气象万千
读之可立魂
6.体育加试刚刚过去,你的好朋友马上就停止了体育锻炼。
他认为体育加试已经得了满分,没必要再运动了,
出去运动还占用学习的时间,会影响中考成绩。
请你劝说他改变这种想法,和你一起运动起来。50字左右。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锻炼有益的劝说主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1题。(14分)
马兰花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着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7.仿照给定的句子补充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
(1)麻婶有急时,马兰花借给麻婶六百元钱。
(2)麻婶住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婶去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月后,麻婶的女儿寄来一千元钱,并让马兰花家免费住房。
马兰花没有提借钱的事儿。
马兰花不想再要回借给麻婶的钱。
8.文中的马兰花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做人有原则、坚强而不妥协。(3分)
9.选文画线部分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外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动作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男人为之前责怪马兰花而羞愧,为马兰花付出有回报而高兴。(1分)
10.简要分析马兰花三次流泪的不同原因。(3分)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受到丈夫指责,自己委屈与隐忍(1分)。第二次流泪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1分)。第三次流泪是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1分)。
11.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生动细腻地刻画了马兰花丈夫的庸俗小市民形象,反衬了马兰花的优秀品质。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
C.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的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知恩图报的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