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20 23:3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主备人】陈晓晓 【审核人】 吴锦珍
班级 学号 姓名 ___ 等第
【教学重点】民族融合、对外关系
【教学热点】民族的友好交往(可以联系西藏达赖分裂中国等问题)和对外关系
【考点链接】
一、民族关系 民族友好交往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一)民族融合三个重要时期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措施:迁都洛阳;迁都后:
①社会生活方面: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②政治方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结合课本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与吐蕃关系:“和同为一家”
3、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唐太宗时文成公主、8世纪金城公主入吐蕃②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③清朝:确立“达赖”、“班禅”册封制度(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雍正帝时,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时,确定“金瓶掣签”制度④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一五”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1959年,西藏进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民主改革后,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主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西北及新疆地区:①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这是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最早证明②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③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④近代,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⑤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自古历来就是中国领土(见祖国统一专题)
感悟: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容分裂;历史证明: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交融,各民族的共同努力缔造了中华文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吸收先进文明,则有利于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西汉: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
(2)唐朝:遣唐使(日本后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游天竺(《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的重要典籍。)(3)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5)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小结: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感悟:①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强盛;闭关锁国延缓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②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进步,反之则走向衰亡③对于外国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古代史上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两次发动雅克萨之战。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后出现的“胡人”汉服的社会时期。这次改 革的领导者是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
2.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下面有关民族关系的史实属于唐朝的有 ( )
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②灭东突厥,设都督府 ③“金瓶掣签” ④文成公主人藏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④⑤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4.某班排演历史课本剧《澶渊之盟》,允许出现的角色有 ( )
①阿骨打 ②寇准 ③岳飞 ④宋真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的正式通车,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我国古代 (朝代)在这一带开凿人工运河,成为后世沟通南北的水路通 道。A.汉 B.秦 C.唐 D.元 ( )
6. “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文化对下列哪个国家的影响 ( )
A.新罗 B.天竺 C.波斯 D.日本
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8.宋朝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军机外 C.市舶司 D.设行省
9.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的史实不包括 (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0.下列对“闭关政策”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断绝与外国一切来往 B.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C.人民之间互不来往 D.不准与国外贸易
11. 2010年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12.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13.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
14.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使辽宋维持了较长久的和平关系
C.促进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D.使辽宋的统治者都趋向腐朽
15.下列历史事件能反映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 ( )
A.秦始皇派蒙恬反击匈奴 B.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C.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D.东汉先后派窦固、窦宪反击北匈奴
16.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大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7. 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 ( )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8.青藏铁路是中国人民开创的又一奇迹,它像一条纽带把内地与西藏紧紧连在一起,再次说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重视,西藏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一国两制”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其中心人物是谁?他率领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图一 图二
(3)观察图二,可以看出此幅图揭示的是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4)通过读图和回答上述问题,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明清对外政策的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金奔巴瓶(金瓶)
材料三 材料四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拉萨3·14暴力事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    朝与少数民族政权    之间的友好关系。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成为中央行政区的?当时中央设立管辖西藏的机构叫做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时期中央政府与哪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中央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有什么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百万农奴是在哪次改革之后获得解放的?这次改革废除了什么制度?
(5)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的发展,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针对材料四谈谈你的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