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8.1 人类的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8.1 人类的食物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1 21: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第1节《人类的食物》之探究实验
《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思路】
探究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创新更是教育智慧的完美体现。因而,在本次实验课的设计中我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探索的魅力、创新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维生素C的作用,并说出其来源。
2.识别实验器材和材料,并清晰其用途。
3.通过该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
(二)能力目标
1、提出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假设。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的结论。
3.通过小组合作,制定探索计划,并完善计划。
4.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分析,探索实验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比较不同果蔬和果汁饮料维生素C的不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过分组合作的实验,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假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结论的分析,认同科学获取维生素C的方法,并建构健康的生活方式。
【难点】
1.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完善
2.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和科学的改进。
三、课前准备
材料:新鲜的水果、蔬菜、瓶装果汁饮料。
用具:研钵,烧杯,滴管,试管,量筒,纱布,高猛酸钾溶液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魔术设计:(1)出示小块方便面,加适量开水,滴加碘液,呈现蓝色。而后出示“魔法药片”,加入其中,摇晃片刻,蓝色的方便面逐渐褪色,最后呈现无色。(2)取一定量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放入一粒“魔法药片”,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瞬间消失。通过这两个小魔术,立即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揭开谜底:“魔法药片”就是普通的维生素C片。
说明:通过魔术表演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不告诉学生答案,让其知道“魔法药片”与维生素C的特性有关。从而引出维生素C的特性。
明确步骤,完成实验
1.趁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出示探究活动课题。本节课提供8种不同的果蔬,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间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呢?
2.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根据老师的提示,由学生自行设计、完善实验计划。
3、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始实施计划。
分小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提示学生注意统筹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和小组内分工,并对结果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此环节为本节课最关键的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分工合作。由于学生实验少,在实验中的操作方法难免会出现错误,要及时发现更正错误,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习惯。
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单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平均值
哈密瓜
11
7
7
6
8
7.8
草莓
3
2
4
2
3
2.8

8
9
7
4
5
6.6

3
4
4
3
4
3.6
冬瓜
11
6
13
7
8
9
西红柿
4
4
4
3
2
3.4
青椒
4
2
2
3
3
2.8
白萝卜
3
5
5
6
4
4.6
通过以上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高锰酸钾的浓度和所取的量相同的情况下,所滴加的果蔬汁越多,说明该种果蔬维生素C含量越低,反之,则越高。
回顾实验,表达交流
数据分析中,不难看出,同样的果蔬,五个小组的数据也有的各不相同。由此,请同学分析、交流可能存在的原因。在操作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观察褪色的指标不同,即记录滴数时有的是加到完全褪色,有的只是加到稍微褪色就记录,这里就存在较大的误差;有的组别加得太急太快,还没等充分反应褪色,就又追回,这也会导致所加滴数过多;有的明显滴汁液时滴管的使用方法不当,较多的汁液滴在试管壁上,沿着管壁往下流,这也可能导致滴加过多,等等。教师在巡回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最后的交流讨论中,学生经过反思后基本能自我发现并加以陈述出来。这也是这个环节所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此过程,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并且关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呢?通过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举出多种影响的具体事例。从而引导果蔬正确的储藏及烹饪方法、时间。
最后,关注到学生平时喜欢喝的有色饮料。出示商场买的两瓶有色饮料,分别是某品牌的葡萄汁饮料及某品牌的柠檬汁饮料,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这两种饮料需另多少滴数才能令2毫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教师事先已做过实验,两种饮料都需要滴加到将近30滴才勉强褪色。而通过查找数据却得知柠檬的维生素C含量是相当高的,不亚于青椒和草莓。葡萄的维生素C含量也与橙类似,通过这样对比,让学生明白,部分有色饮料中水果的含量并未如商品说明中所写的那样,而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明显低于真正果汁。由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这节课充分利用小组的合作交流,首先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去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根据生活经验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后小组内明确任务,分工细致,各自带着任务进行探究。实验进行时,学生组织有序,分工合作探究,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反思实验,通过实践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也勇敢地面对了失败,认真分析出失败的原因。学生非常兴奋,兴趣浓厚,参与氛围高涨,知识面得到了拓宽,知识得到了实践的认证,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得到了提升,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于课堂时间和实验材料有限,学生的探究欲望未能完全满足,由本节课所延伸出来的探究内容可能激发着他们课后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