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到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
3.学生能自觉养成餐饮的良好习惯。
4.树立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培养良好餐饮习惯。
【教学准备】
角色扮演“食物中毒要急救”,收集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角色扮演“食品中毒与急救”。
1.食物中毒要急救
师生共同分析角色扮演“食物中毒要急救”,知道食物中毒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讲清病人情况,详细地址。
2.路边餐饮须谨慎
分析路边摊特点,图片展示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许可证,使同学们知道路边餐饮须谨慎。
3.选购食品要当心
同学们观察收集的仪器包装袋,了解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号、厂家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谨防购买“三无食品”。
4.食物中毒之“毒”从何来?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列举“毒”从何来。师生共同归纳。
二、天然有毒食物
1.河豚鱼:我国沿海各地和长江中下游出产,体内含有剧毒毒素,特别是内脏较多,可致命。
2.一些蘑菇有剧毒,如毒蝇鹅膏等,只要一小棵就能毒死一个成年人。
3.发芽的马铃薯,薯皮颜色变成青紫色,在这些部分含有较多龙葵素,有毒。
三、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物性污染;二是化学性污染。
1.生物性污染主要指病原体的污染。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卵蔬菜、肉类等食物后,都会造成食品污染。如:黄曲霉能产生一种剧毒物质——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致癌力比苯并芘高4000倍。霉菌毒素的污染可能是世界上某些温热地区肝癌高发的首要因素。
2.化学污染是指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粮食、蔬菜、果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污染物还可随雨水进入水体,污染水体进入鱼虾体内。在某些食品的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人们常常往食品中投入各种添加剂,如防腐剂、杀菌剂、漂白剂、抗氧化剂、甜味剂、调味剂、着色剂等,其中不少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过量服用防腐剂水杨酸,会使人呕吐、下痢、中枢神经麻痹,甚至有死亡的危险。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分组讨论:为了保证家庭的食品安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幻灯片展示“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
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具体地说,就是重点做到净、透、分、消、密五个字:
净:从市场买加来的蔬菜,先要浸泡一段时间(约20~3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去除一部分残留的农药。其中,果菜和根菜浸泡时间可以少些,叶菜时间应长一些。需要削皮的蔬菜一定要将皮削去。
透:食物的加热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了,不能盲目追求鲜、嫩。只要食物做熟了,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就会死去。要少吃生猛海鲜,不吃涮得不透的肉及未洗干净的生菜等。
分:做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切熟食时要用专用的刀和案板,使用前还要将刀和案板清洗一下。病人和健康人的餐具应当分开放置。家中的有毒物品如杀虫剂、灭鼠药等,标志要明显,并且不能与食品混放在一起。
消:就是消毒。开水煮沸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消毒方法。
密:密就是要密闭存放。剩饭、剩菜要及时用保鲜膜密封入到冰箱或冷凉的地方,并且不宜存放过久。
五、中学生应关注食品安全
同学们对照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要求,自我检查是否做到了食品安全。
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要求中学生就做到的8点:
1.许多饮料中都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造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预防一些传染病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3.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净,避免农药中毒。
4.选择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5.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饭、剩菜。如果吃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没有卫生保证的生食,如生鱼片、生茡荠等。
7.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
8.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的食品,这是因为这类食品往往含有较多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