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20 23: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主备人】赵祖平 【审核人】李 燕
【知识链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7)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4)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知识链接】建国后土地政策的演变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1.自从下列那一事件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和国民党的军队有了明显的区别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2.下列哪一事件,充分表现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善于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 )
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3.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只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 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C.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D.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如果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应该去下面的哪些地方?( )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以下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幅挽联:零一年生零一年逝,百岁人生誉青史;为国兵调为国兵谏,数载风云扭乾坤。主要称赞了他领导的哪一重大事件( )
A.百团大战 B.西安事变 C.东北易帜 D.台儿庄战役
6.三年级一班准备进行1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小明找到一张《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应该归在下列哪一个栏目(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7.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8.小明今年暑假到北京旅游,他在某一景点看到了下列一段文字:……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你知道他最可能参观的景点是( )

9.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全面取消农业税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10.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1.某校九年级2班的学生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该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2.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以上歌谣称赞的是( )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互助组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1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
15.“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在哪儿首次提出的( )
A.十三大上 B.十四大上 C.南方视察期间 D.十五大上
二、读图题
16.右面的两幅图片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深圳往往被人们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旧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而现在的浦东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那么浦东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3)深圳的崛起和浦东巨变说明了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