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
【主备人】王 娟 【审核人】赵祖平
【考点连接】
一、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 二战
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把绥靖政策推向高潮,加速二战的爆发)
经过 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 1、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2、规模扩大的战役: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3、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署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二战取胜的 根本保证。5、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7、雅尔塔会议(联合国)——进一步协调行动,加速战争胜利结束8、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9、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性质 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见课本 见课本
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通过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欧洲、西亚、非洲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确定了确立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评价:该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定了战后和平秩序;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
(1)冷战政策:(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2)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的成立;解体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91年)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三、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1993年1月1日(世界最大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特点: ①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受1974到1975年经济危机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③80年代中后期,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正在谋求政治大国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影响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措施见课本。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 )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2.日本在亚洲势力的扩张遭到第一次打击的国际条约是 (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3.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当时威胁这一主张是 ( )
A.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形成
4.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二战爆发:1939年 B.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C.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5.“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有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都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绝对的胜利.”这次“有预谋的入侵”是指 (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突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苏联 D.诺曼底登陆
6.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同点有 ( )
①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 ②苏美英都是重要的决策者
③都和德国有一定关联 ④两次会议均损坏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
A.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国家的社会制度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8.现在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都与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的建立有关。这一经济体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和现状》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 ( )
A.《巴勒斯坦地区图》 B.《科索沃战争示意图》
C.《巴以冲突场面图》 D.阿拉法特和拉宾照片
10.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
A.中美建交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举办奥运会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非选择题
11.日美关系是亚太地区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两国关系的亲疏与冷热,也反映了世界政治局势的发展和两国实力的消长于变化。
⑴19世纪中期,美国迫使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由此最终导致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⑵19世纪末到二战前,日美既合作又斗争,请分别列举史实加以说明(2分)。
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美斗争达到白热化,请列出美国参加的与对日斗争相关的一次国际会议名称。
⑷二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由惩治转为扶植,导致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⑸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日本政治上追随美国,在经济方面与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12.世界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结束了战后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两极格局告终。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别签订的主要条约是什么?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时,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积极作用?
(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西欧各国为加强政治、经济联合,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什么组织?
(5)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你认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