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第1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区域,是认识南方地区的一部分,再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还有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以及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本节内容与本章其他各节一样,具有引领了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阅读地形图,结合课堂活动,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认识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2)通过阅读教材图文材料,结合小组探究,从农产品方面列举出宝岛有哪些美称,并能解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分析优越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间关系的方法;运用地图、资料和已学知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学会认识区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爱岛之情,爱国之情。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性,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认识台湾被成为“祖国宝岛”的原因,能结合历史说明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资料搜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诗歌朗读《乡愁》,并回答问题:
1.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
2.海峡两岸的人民有什么共同的愿望呢?
跟着视频有感情的朗读的《乡愁》,回答问题
有感情的朗读与思考问题同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展示中国版图,引导学生找出台湾在祖国的位置。
承接: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提出问题:我们从哪些方面说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证据大展示:
(1)从地缘关系上看,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约1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相连部分的地壳下陷,形成今天的台湾海峡 ,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但在地质结构上仍与福建省是相连接的。
总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缘关系
(2)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多为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土著”高山族等约占2%,据考证,高山族是我国古代越人的一支,根在大陆浙江绍兴一带,其许多风俗习惯及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长期以来,台湾和福建等省的人们都共同信奉妈祖。
总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血缘关系
(3)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渊源
3.归纳整理——从不同的角度正式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4.定位置说范围
展示台湾省地图:
引导学生完成:请在图中圈出福建省、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钓鱼岛、赤尾屿、火烧岛、澎湖列岛。
展示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钓鱼岛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5. 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
以海轮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各约需多少小时?
观察台湾在祖国国土中的位置。
讨论搜集到的证据。
2.互动交流:
(1)展示台湾与祖国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解说。
(2)展示台湾的信仰和台湾人的祖籍:
(3)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证明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的一部分。
3.整理与交流:
从地理证据、到历史证据、再到文化证据,充分说明台湾是祖国的领土。
4.自主活动与交流
总结:台湾省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
从位置和领土主权方面理解我国捍卫主权的必要性。
5.算一算,说一说:
找一找: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
引导学生多角度证实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通过搜集资料,锻炼学生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展示的能力
通过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脉络,易于学生理解
从版图中进一步理解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出示台湾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提问:它的美丽体现在哪里?
它的富饶体现在哪里?
2.开启探寻“美”之路:
(1)寻找台湾之美—地形
出示台湾岛地图和地形剖面图:
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台湾省的地形图,找出台湾主要的山脉,概括出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出示台湾最高山峰——玉山
(2)寻找台湾之美—气候
出示台湾气候图和降水分布图等
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台湾岛主要的气候类型。
出示图片——台湾多山,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种类多,所以山地、森林是重要的观光避暑选择。
(3)寻找台湾之美—河湖
出示台湾河湖图,引导学生找出台湾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并探讨河流的水文特点?
最长河流:浊水溪
最大湖泊:日月潭
补充: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潭水碧波晶莹,湖面辽阔,群峰倒映湖中,优美如画。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岛东北海岸。这里的岩石经过海浪长期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
3.出示台湾人口分布图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发现:说出台湾岛人口分布的特征。
拓展视野:认识台湾的两大城市:台北——台湾省的省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高雄——台湾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
出示台湾的少数民族——高山族
转折:台湾岛被称为“祖国富饶的宝岛”,这是为什么?富饶之处体现在哪里?
出示台湾的农产品,各种水果、特色树木等。
4.开启台湾寻宝之旅:
(1)台湾寻宝—农业资源
出示台湾岛农业资源分布图:
提出问题:台湾有哪些主要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哪里?
(2)探究:农产品的分布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中东部山地面积广阔,降水丰富,因此森林覆盖率较高。
(3)台湾有哪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西部平原——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四周浅海——石油、天然气、海盐等
5.思维与归纳: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
(1)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
(2)为什么台湾有那么多的美称?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1.观察图片,并说出图片展示的内容。
交流台湾的美和富。
2.展示与交流,归纳与整理:
(1)读图总结: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2/3,台湾山脉贯穿南北,西部沿海以平原为主。
(2)析图归纳:
台湾岛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3)分析归纳:
受气候影响: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
受地形影响:
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3.读图发现:
台湾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西部海岸的狭长的平原地带,中东部山地人口稀少。
说一说
4.识图与归纳:
(1)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2)小组合作:
结合农作物分布图和地形图、气候图,分析自然环境与农业分布的关系。
(3)归纳展示:台湾山脉——铁、铜、锰等金属;
5.合作交流与展示讨论:
通过开启探寻之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 增强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网络
设置寻美和寻宝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展示,体现学生的课堂地位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升华知识,内化涵义
课堂总结:
课堂达标
1.有关台湾岛地形及其影响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年平均气温中间高四周低
D.河流大部分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2.海南岛的热带经济作物比台湾岛产量大、质量优,主要原因是海南岛( )
①纬度低,热量丰富 ②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候面积大 ④ 火山灰土壤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右图为台湾岛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部分河流向东注入太平洋
B.台湾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C.台湾岛四周高中间低
D.台湾岛地形多为平原
4.台湾岛具有“蝴蝶王国”“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等美称,主要是由于台湾岛( )
A.地形平坦,土地辽阔 B.降水充足,热量丰富
C.人口稀少,岛屿众多 D.资源丰富,经济繁荣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