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2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区域,是认识南方地区的一部分,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还有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以及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本节内容与本章其他各节一样,具有引领了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探究,知道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概括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分析优越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间关系的方法;运用地图、资料和已学知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学会认识区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爱岛之情,爱国之情。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性,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资料搜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宝岛台湾的经济》,提出问题:
1.台湾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哪种产业?
2.你还了解到的台湾经济的哪些内容?
观视频回答问题
自主说一说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探究活动:外向型经济
1.提出问题:
你知道哪些著名品牌来自台湾省?
2.提出问题:
(1)台湾的经济发展类型是怎样的的?
(2)台湾在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相同吗?
总结: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类型是外向型经济
3.互动交流:不同时期台湾省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1)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20世纪50年代
展示台湾省的物产图,引导学生发现台湾丰富的物产。并出示出口产品:蔗糖、水果、稻米、樟脑等图片。
(2)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20世纪60年代: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
(3)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20世纪90年代:出示台湾出口产品:软件、集成电路、晶圆图片。
(4)拓展学生视野:台湾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名列全球第三。
(5)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城市:
4.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07年据商务部的统计,两岸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高达1244.8亿美元。
目前,两岸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祖国大陆市场正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大陆(包括香港)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市场来源。
5.拓展视野:近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海峡两岸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投资和贸易的发展。
两岸三通,是海峡两岸直接
“通邮、通商、通航”的简称。
6.读下列图文资料,分析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因素有哪些?
7.出示问题: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8.思考交流: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9.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 越来越高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越来越高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 越来越少 。
1.说一说
2.交流讨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农产品为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出口——加工——出口经济为主。
3.析图交流:
(1)探究20世纪50年代,从台湾的物产中发现台湾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从出口产品中发现台湾经济类型是“进口—加工—出口”。
体验第三个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图文结合了解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台湾新竹科学园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硅谷之一
4.分析交流: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祖国大陆
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5.读一读
了解两岸三通——迎接大三通所改写的两岸新局 2008年12月15日
6.思考总结交流:
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
多优良港口
外国资源注入
政策扶持
7.交流概括: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出口加工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8.展示交流:
9.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联系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信息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理解发展历程
通过追问加深学生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认识
补充材料,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理解台湾发达的经济
课堂总结:
课堂达标
1.关于台湾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原料和能源蕴藏丰富,形成了资源型工业
D.工业部门以汽车、钢铁、造船、化工、电子为主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出口产品有( )
A.蔗糖、水果、樟脑 B.服饰、玩具、日用消费品
C.软件、晶园、集成电路板 D.铁矿、机械、煤炭
读图,回答3~4题:
3.由甲图可知,台湾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中部
4.下列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台湾省最相似的是
( )
A.日本 B.俄罗斯
C.埃及 D.澳大利亚
台湾兰屿岛面积约46平方千米,岛上传统民居独特,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片,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室内配有火塘,被称为“地下屋”。下图是兰屿岛位置和“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兰屿岛民居反映当地天气与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雨量达 B.台风多发 C.光照强烈 D.高温时间长
6.“地下屋”室内配有火塘是由于( )
A.屋内阴暗潮湿
B.冬季温度较低
C.食物需要加热
D.蚊虫侵扰频繁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