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20 18: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1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西北地区”知识结构与前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基本类似,学习方法也大同小异。本节分为“草原和荒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两大框题。第一框题首先穿插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图”和“草原景观图”,通过视觉感知来吸引眼球,然后再利用“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来引导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等自然特征。接着引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这一章节难点。第二框题“牧区和灌溉农业区”重在成因分析和特色农牧业介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北地区范围以及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主要地形区,通过课堂探究,总结归纳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运用资料简单分析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树立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图文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展示草原与荒漠图片。
朗读古诗,思考问题:古人诗句中展示了西北地区怎样的自然特征?
体会草原与沙漠并存的景观
通过古诗意境体验西北地区突出的景观,初步感受那里的自然环境特点,为新课学习铺垫
活动一:析图归纳探位置
1.展示西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和西北地区范围图。
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地图,找出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等地理事物。请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出示问题: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
补充: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1.读图析图,归纳整理: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展示交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展示表达的能力
活动二:合作探究说特征
1.探究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
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地图,找出位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并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展示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景观
(3)追问: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
总结: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补充: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探究自然环境—河流
(1)展示新疆境内河流:
补充: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2)提问: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呢?
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属于外流河?哪些属于内流河、湖?
(3)追问:你发现西北地区河流有什么特点?
归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季节性的河流等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3.探究自然环境—气候
(1)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
提问:观察中国气候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有什么特征?
展示图片——分析解释其原因:
展示描述的一种怎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探究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规律。
你发现西北地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展示资料:喀什距印度洋1870千米距渤海3510千米;呼和浩特距渤海560千米;中国山脉资料等。
(3)拓展交流:西北地区最湿润与最干旱的区域是?为什么?
最湿润的地区:伊犁河谷;最干旱的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
补充:三面环山,位于天山V形部位,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到这里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4.活动探究: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
(1)根据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按照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将A、B、C三幅图片进行排列。
(2)摄影家忘记了告诉大家这三幅图片的具体拍摄地点,请你来猜一猜这三幅图片的拍摄地点。
补充:认识沙漠植物——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提并论。
(3)推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总结:西北地区降水自东向西不断的减少,植被呈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规律。
1.合作学习一:
读图—交流—展示
(1)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2)欣赏景观,加深对西北地区地理事物的认识
(3)观察与发现
能说出新疆主要的山脉和盆地: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2.识图—对比—归纳:
(1)找出图中主要河流,并能说出该河流的特点: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2)利用地图找出主要的河流,并进行归类: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内流河:塔里木河;内流湖:艾丁湖
(3)发现与交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因为西北地区降水少。
3.合作探究,思考交流
分析归纳: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能分析其描述的现象: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说明了西北地区温差大的特点
(2)分析展示:
大部分地区降水:400mm以下,属于干旱区、半干旱区
发现西北地区突出特点是干旱。
分析交流:西北地区深入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思考交流:北为天山、西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脉,且处于青藏高原的“雨影”区,湿润气流难以进入。
4.思考与展示:
(1)观察与排序,并能辨别主要的植被景观类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景观。
(2)给图片找找其所在的地方
甲——C;乙——A;丙——B。
(3)展示交流:分析不同植被带上的降水量。
通过自主读图、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趣味发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识图、对比、归纳等形式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进而深入的学习西北地区的河流
提供充足的探究资料,引导学生完成问题的探究,获得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横向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归纳的习惯,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了解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并为后面学习人类活动做铺垫
课堂总结:
拓展应用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天山,游客们夏天也穿挺厚的运动服,不下雨也打着伞,你知道原因吗?
在吐鲁番,我看到人们挖了许多“暗道”,让水从地下流淌到用水区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明明已经很干旱了,那里的人们却盼望天再热一点,这又是怎么回事?
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便于学生认识学习生活中地理的意识
课堂达标
1.下列几组地形区是西北地区的是( )
A.天山、秦岭、阴山、四川盆地
B.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秦岭、大兴安岭
C.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D.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塔里木盆地
2.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到乌鲁木齐去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 )
A.南方地区 B.比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4.西北地区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5.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 )
A.“高”和“寒” B.干旱 C.温和热 D.冷和干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