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Section III, regional culture and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课标解读】
本节教材重点落实“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其方法要求是“结合实例”。课程标准中本条“内容要求”中的“城乡景观”是在城镇和乡村里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景观。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目录
01地域文化
0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0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情景导入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01地域文化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所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景观入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景观之分。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上海外滩,一段长约1500米的江边大道,汇集了50多座风格各异的中西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这里是上海这座城市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深圳街头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有了“拓荒牛”精神和进取、创新的文化,才有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沧桑巨变。
?“小桥、流水、人家”,江苏昆山周庄独特的水乡氛围,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梯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块田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价值观、审美情趣
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不同地方传播。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0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的特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特点
表现
区域性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不同,地域文化不同,范围可大可小
多样性
地域文化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多种多样,按属性可分为有形地域文化和无形地域文化
独特性
地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质
相对稳定性
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类型
举例
农业景观
农田、牧场等
民居和建筑
四合院、窑洞等
民族服饰
各类少数民族的服饰等
节日与运动
赛龙舟、泼水节等
宗教景观
寺庙、祠堂等
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乡村景观——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江西婺源月亮湾的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形和方喽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案例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
?消防用水?调节气温?生产生活用水?祠堂、南湖书院等建筑组合体现耕读文化。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0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同样体现在城镇景观中。
?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而且粉墙黛瓦的颜色素雅,特别是在夏季可以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景观—色调、色彩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颜色五彩缤纷,与该港口城市通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还反映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景观的空间布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西方城市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市中心 一般为教堂。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案例 人家尽枕河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是大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素有“水城”之称,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两千多年来,苏州基本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内容回顾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堂练习
下列乡村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的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乌篷船 D.竹楼
解析:选B 窑洞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2~3题。
2.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解析:2.D 3.B 第2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当地山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第3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B
D
B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下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5.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56.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解析:4.A 5.B 6.B 第4题,美国大城市中的摩天大楼一般位于市区中心。第5题,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市中心多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第6题,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种建筑形式上的鲜明对照,是因为中美地域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美国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A
B
B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8.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解析:7.D 8.B 第7题,我国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第8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D
B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Section III, regional culture and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