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四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2-21 08:04:03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初步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3.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预习内容】
教材P54-58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自然资源的特征。
【预习达标检测】
1.自然资源是 。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 、 、 、 以及 等。
3.自然资源的概念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 ,但又是 。自然资源的 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 。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并能经过讨论后制定能付诸行动的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54-58内容,思考完成:
1.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2.自然资源的类型有哪些?
3.自然资源有哪些特征?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四组答案中,属自然资源的是( )
A.笔、本、玻璃 B.太阳能、水、石油
C.毛竹、棉花、钢铁 D.耕地、水稻、电
2.我们用的书、本等纸张是从哪种自然资源获得( )
A.森林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海洋资源
3.将下面地理事物与其相对应的主要自然资源连线:
①江汉平原 a.水
②洞庭湖 b.水能
③柴达木盆地 c.太阳能
④大兴安岭 d.土地(耕地)
⑤克拉玛依油田 e.矿产
⑥三峡 f.森林
⑦皇明热水器
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水稻、垃圾、动物都属于自然资源
C.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
D.自然资源分布较均匀,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5.国外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那么你认为下面外国人处理垃圾的“高招”最值得借鉴的是( )
A.乱抛、乱丢者罚款 B.分类投放、分类回收
C.进口洋垃圾判死刑 D.削减垃圾总量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1)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初步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
【预习内容】
教材P59-61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
【预习达标检测】
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 的自然资源。
2.我国陆地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 。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3.我国 齐全,形成了 、 、 等多种土地类型。在各类土地资源中, 较广,占的比重大,而 、 所占比重相对编小。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59-61内容,思考完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解决P59活动以及P60活动3)
2.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3.土地类型的多样化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优势?
4.联系图3-10,我国各类土利用类型所占比重如何?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总量占世界第三、人均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1/3的资源是指我国的( )
A.土地 B.耕地 C.矿产 D.森林
2.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3.我国以世界 的耕地养活世界 的人口 ( )
A.17%,25% B.21%,17% C.25%,7% D.7%,21%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狭人稠 B.人多地多 C.地广人稀 D.人多地少
5.我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大,但耕地面积却比美国少,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数量不同 ②地形特点不同 ③气候特点不同 ④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6.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十分合理 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耕地、草地比重小 D.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7.我国辽阔的国土中,很难利用的土地是( )
A.宜林荒地 B.宜垦荒地
C.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 D.工矿交通用地
8.大兴安岭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
9.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哪一个(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10.我国土地资源的多样性是由我国什么决定的( )
A.气候的复杂多样 B.纬度位置 C.地形的复杂多样 D.气候与地形多样性的叠加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2)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预习内容】
教材P62-65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
2.珍惜每一寸土地的原因。
【预习达标检测】
1.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 、 的区域差异明显。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和 ,我国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3.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 、 ,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 和 。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
4.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 。
5.我国的林业方针是 。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62-65内容,思考完成:
1.对照图2-9阅读图3-11,说说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2.读图3-14,说说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读图3-15,说说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 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
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 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2.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
A.内蒙古的东部、黄土高原的北部 B.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C.塔里木盆地的边缘 D.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3.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林区 ②东南丘陵林区 ③西南林区 ④经济发达地区 ⑤人口稠密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⑤
4.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以草原为主,西部以荒漠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变化 B热量的变化 C.风向的变化 D.地形的变化
5.东部季风区内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耕地,原因之一是因为( )
A.东部多高原、高山 B.东部平原广阔 C.东部降水稀少 D.东部热量较低
6.我国北方种小麦的旱地和南方种水稻的水田都属于(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设用地
7.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土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8.倡导“免用一次性的筷子”的意义是( )
①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 ②防止土地荒漠化 ③减少疾病传播途径 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西北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
A.耕地减少 B.草场退化 C.洪涝灾害 D.滥伐森林
10.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形式严峻的原因有( )
A.土地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 B.后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无限
C.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D.人均占有量多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
3.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预习内容】
教材P66-70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预习达标检测】
1.我国水资源的 不少,但 很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 ,具体表现为“ 、 ”的特点。
3.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 和 的特点。
4. ,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66-70内容,思考完成:
1.读图3-17,说出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读图3-18,说说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有哪些?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我国主要的水资源是( )
A.冰川水和河流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海洋水和地下水 D.湖泊水和地下水
2.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3.下列各生产部门中,用水量最大的是( )
A.服务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工业
4.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少 B.空间分布情况是西南向东北递减
C.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季风的影响 C.受洋流的影响 D.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6.加剧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紧张程度的是( )
A.植物破坏严重 B.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C.水土流失严重 D.水热资源配合不协调
7.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必须兴修( )
A.水电站 B.水库 C.蓄洪区 D.跨流域调水
8.“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往( )
A.华北、西北 B.东北、华北 C.西北、华北 D.华北
9.下面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流水解冻食物 B.用淘米水浇花
C.少量洗涤剂和清洁剂 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10.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
①水土流失 ②生活垃圾 ③工业废水 ④生活废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
2.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广阔前景,初步理解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
【预习内容】
教材P71-73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
2.我国海域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特点。
【预习达标检测】
1.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 、 和 ,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适宜多种 的生长繁殖。
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 万余种,其中鱼类 多种,主要经济鱼类 多种。 、 、 和 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3. 、 、 和 是我国四大渔场,其中,以 最大。
4.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 和 、 、 等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
2.理解我国沿海海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使我国生物资源种类复杂多样,数量极为丰富。
3.理解海洋矿产资源作为陆地矿产资源的补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了解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的差异及其开采方式的差别。
5.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文阔前景,理解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明确新一代肩上应承担的责任。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71-73内容,思考完成:
1.我国海洋资源主要有哪些?
2.形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我国有哪四大渔场?舟山渔场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渔场?
4.读图3-22,找出我国主要产盐地区及著名盐场。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达到工业规模的有氯、溴、镁、淡水等
B.现在人类只能在近海发展海洋捕捞活动
C.海洋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D.世界渔业国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2.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
A.北部湾渔场 B.黄渤海渔场 C.南部沿海渔场 D.舟山渔场
3.下面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中共有20多万种鱼类
B.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广泛分布着锰结核
C.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是海洋中的鱼、虾、贝、藻等
D.海水运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密度小,为非可再生资源
4.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较多的海区是( )
A.寒带海区 B.温带海区 C.亚寒带海区 D.热带海区
5.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种类远远多于陆地
B.海洋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不加限制地开发
C.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D.海洋渔业资源都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6.海洋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 )
A.海洋气象状况多变 B.深海是一个氧气充足、低温的环境
C.矿产资源分布集中 D.海洋能量密集、能量转换率低
7.有人称海洋为“‘乌金’的存储库”是因为( )
A.海洋中鱼、虾、藻类等水产十分丰富 B.海洋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盐类储量大 D.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铀矿
8.海底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主要埋藏在( )
A.大陆架浅海海底 B.远离海岸的大洋中心
C.大洋中脊地带 D.多数的海盆中
9.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和主要分布地区分别是( )
A.深海锰结核——北太平洋 B.深海锰结核——北大西洋
C.深海铝结核——红海 D.深海铝结核——印度洋
10.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富集在( )
A.大陆架浅海海底 B.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
C.多数的海盆中 D.深海沟地区
11.海洋中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
A.大陆架海区 B.在陆坡海区 C.多数海盆中 D.近岸带海区
12.关于海底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海底油、气资源埋藏在沿海大陆架 B.锰结核分布在沿海大陆架
C.海底油、气资源埋藏在深海 D.贝壳、砂、锰结核分布在大陆架
13.北方四大盐场中,最为著名的是( )
A.长芦盐场 B.辽宁盐场 C.山东盐场 D.淮北盐场
14.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哪条河流以北的北方盐区( )
A.淮河 B.珠江 C.长江 D.海河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初步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初步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预习内容】
教材P75-79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
【预习达标检测】
1.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的特点是: 。
2.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是 、 、 、 、 、 。
3.地理区域体现了 ,地理界线反映出 。
4.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 ℃,年降水量小于 毫米,耕地类型以 为主。
5.在中国地图上,把 、 和 这三条重点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75-79内容,思考完成:
1.读图4-1,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山脉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地理区域?什么是地理界线?
3.秦岭与淮河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习惯有什么显著差别。
4.读图4-5,说说四大地理区域是怎么划分的?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既是我国地形区分界线,又位于两省之间的山脉是( )
A.昆仑山 B.秦岭 C.长白山 D.太行山
2.既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的是( )
A.祁连山 B.秦岭 C.昆仑山 D.横断山
3.下列山脉穿越甘肃省和陕西省的是( )
A.祁连山 B.大兴安岭 C.长白山 D.秦岭
4.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A.河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
5.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叙述正确的是( )
A.7月1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
A.800mm等降水量线,5℃等温线 B. 400mm等降水量线,5℃等温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 D. 400mm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随意性
8.我国秦岭——淮河南北农业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因素不同 B.民族习惯不同
C.自然条件不同 D.政策不同
9.对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岭——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
C.秦岭——淮河以北多为旱地,以南多为水田
D.秦岭——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
10.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符的我国的地理界线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11.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特点是( )
A.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 B.结冰期较短
C.河水的含沙量较大 D.水量丰富,汛期较长
12.同时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
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
1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有我国领土四至点中两点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分布。
3.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工、农业区分布。
4.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预习内容】
教材P80-82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2.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3.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4.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预习达标检测】
1.北方地区指我国 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 。
2.北方地区的 、 、 为我国重点的农业地区。
3.北方地区历史文悠久, 、 、 、 为著名的古都,名胜名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4.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 毫米之间,农业以 为主。长城以北一段,只能 ,长城以南则 或 。
5.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 。 、 分别是国内第一、第二大油田
【学习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
3.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及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5.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6.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80-82内容,思考完成:
1.读图4-7,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北平原、华北原来、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渤海、黄海、长城。
2.说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
3.说出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牧业及分布。
4.说出北方地区重要的油田、煤矿及分布。
5.说出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民及分布。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东北三宝是指( )。中国第一大油田是( )油田。
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素有黑土之称的是(  )平原。
2.读“我国某一高原传统民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主要是( )
A.砖墙斜顶房 B.窑洞 C.土墙平顶屋 D.晾房
(2)该高原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环境污染 C.生物灭绝 D.酸雨危害
(3)治理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生物措施是( )
A.深耕改土 B.修筑梯田 C.植树种草 D.平整土地
(4)图示所在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3.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谷子
4.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横断山区 D.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5.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半湿润.半干旱的热带季风气候 B.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
C.多在5.6月易出现洪涝 D.降水多在800毫米左右
6.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特征是 ( )
A.河流都有很大的含沙量 B.1月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
C.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 D.都属于我国湿润地区
7.北方地区多旱涝的原因是 ( )
A.冬季低温,河水结冰 B.没有防洪,搞旱措施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明显 D.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汛期行洪不畅
8.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
A. ,
B. ,
C. ,
D. 。
(2)填写下列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 ,
② ,
③_ ,
⑤ 。
(3)本区的耕地以 为主,气候为 气候,主要的农作物为 . 等,居民的主食为 ,受气候的影响,本区的民居具有 的特点,主要的水果为 等。
(4)本区的地形以 . 和 为主。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初步了解南方地区的盆地、平原、丘陵、高原、山脉、岛屿、河流、湖泊等的分布。
3.初步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矿产资源等。
【预习内容】
教材P83-86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
【预习达标检测】
1.南方地区是 、 的地区,包括 、 和 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 。
2.南方地区地势 ,地形为 、 与 、 交错。
3. 素称“天府之国”, 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 、 和 则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 、 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
4.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如 和 的铜矿, 的钨矿, 的汞矿, 的锡矿, 的锑矿和 的铅锌矿等。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盆地、平原、丘陵、高原、山脉、岛屿、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4.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5.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6.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及分布。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83-86内容,思考完成:
1.读图4-12,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邱陵、云贵高原、南岭、台湾岛、海南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2.说出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3.说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天然界线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一线
C.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一线 D.喜马拉雅山——横断山一线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测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造成以上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B.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 D.淮南.淮北地形条件不同
4.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土壤
6.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谷子
7.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因为他们要适应( )
A.火热的气候 B.干旱的环境 C.地表崎岖的地形 D.多雨的气候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B.水运是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C.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D.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9.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是( )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10.我国有一条大河,几乎每年5月都有几天因连续降雨,引起河水上涨,该河是 ( )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黑龙江
11.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
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 B.小麦.花生.甜菜.棉花
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
12.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3.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14.下列各项中,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平原是指(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15.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6.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是( )
A.春小麦.大豆 B.冬小麦.油菜 C.水稻.油菜 D.玉米.花生
17.珠江三角洲属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港澳地区
18.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 )
A.三级阶梯 B.一.二级阶梯 C.二.三级阶梯 D.二级阶梯
19.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
20.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B.土壤肥沃
C.平原面积广大 D.水热条件好,生长期短
21.我国南方的一些果树不适合在北方生长,最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北方土壤条件不同 B.南北方在气候条件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C.南北方在耕作制度上有很大差异 D.南北方在生产方式上有很大区别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预习内容】
教材P87-92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青藏地区的交通。
【预习达标检测】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 、 和 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 ,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 左右。
2.青藏地区是 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 、 、 都发源在这里。
3.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 、 、 、 等。本区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 、 、 等。其中, 被称为“高原之舟”。本区还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如 、 、 等。
4.1950年以前,青藏高原几乎没有公路和外界相通。从 年起先后修建了 、 、 、 等公路。此后又新建了从 到 的青藏铁路。
【学习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87-92内容,思考完成:
1.读图4-21,找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山峰。看一看,哪些山脉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2.读图4-21,找出湟水、龙羊峡水电站、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雅鲁藏布江。
3.读图4-21,找出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
4.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和农牧业生产特点。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个著名畜种是( )
A.三河马、三河牛、滩羊 B.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C.细毛羊、滩羊、牦牛 D.羚羊、紫羔羊、蒙古马
2.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 )
A.长江、乌江、黄河 B.长江、澜沧江、黄河
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 D.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3.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湟水谷地 C.河套平原 D.宁夏平原
4.既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附近又有丰富的水能和地热资源分布,该农业区是( )
A.湟水谷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横断山区 D.宁夏平原
5.下列人类活动方式可取的是( )
A.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值水稻 D.在青藏高原上发展畜牧业
6.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B.青海湖周围种植业发达
C.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原和独特的高寒气候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均通过本区
7.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包括( )
A.青稞、豌豆 B.豌豆、油菜 C.小麦、青稞 D.水稻、甘蔗
8.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有( )
A.藏绵羊、牦牛 B.野驴、藏羚羊 C.雪豹、牦牛 D.藏山羊、野驴
9.西藏那曲与江苏南京纬度接近,两地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8.8℃、28.8℃,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 D.季风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高寒 B.缺氧 C.空气稀薄 D.湿热
11.藏族人民信仰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藏传佛教 C.基督教 D.天主教
12.相传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了藏族人民崇佛礼佛圣地( )
A.故宫 B.布达拉宫 C.颐和园 D.紫禁城
13.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指的是( )
A.夏季风 B.冬季风 C.信风 D.西风
14.看图填相关内容
写出区域名称:A 、B 、C 、D
写出分区界线:a 、b 、c
写出河流名称:① 、②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2) 学案 主备人: 殷君 审查人:
班级: 姓名: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
2.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
3.初步了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初步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重点矿产资源的分布。
【预习内容】
教材P93-98内容
【重点知识提示】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
2.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预习达标检测】
1.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 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大约只占全国总数的 。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 ,少数民族主要有 、 、 、 等。
2.西北地区地处 ,气温冷热 ,年降水量表现出由 的态势。吐鲁番盆地西部的 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3.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所出产的 、 、 、 等畜产品在国内占据突出地位。 、 、 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4.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甚为丰富,比如 的稀土矿、 的镍矿、 和 优质煤。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
3.掌握西北地区的重要铁路的分布,并分析其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了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5.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6.了解西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的分布。
7.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P93-98内容,思考完成:
1.读图4-31,找出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其农牧业有何特点。
3.西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二、同桌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当堂检测
1.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 )
A.托克逊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火烧寮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A.澜沧江 B.塔里木河 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
3.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畜牧基地不包括( )
A.内蒙古大草原 B.河西走廊 C.天山牧场 D.塔里木盆地
4.被称为“高原之舟”和“沙漠之舟”的分别是( )
A.牦牛、骆驼 B.牦牛、野驴 C.藏羚羊、骆驼 D.藏羚羊、野驴
5.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的是( )
A.西藏 B.青海 C.新疆 D.内蒙古
6.位于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脉分别是( )
A.昆仑山、阿尔泰山 B.天山、喜马拉雅山
C.阿尔泰山、祁连山 D.昆仑山、天山
7.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远 B.纬度较高 C.海拔较高 D.温度较高
8.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平原、山地为主 B.以丘陵、高原为主
C.以高原、盆地为主 D.以山地、丘陵为主
9.西北内陆地区重要的耐旱木本植物是( )
A.仙人掌 B.胡杨 C.芨芨草 D.骆驼刺
10.“天苍苍,野范范,风吹草低见牛羊”指的是( )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吐鲁番盆地
11.内蒙古高原东部的牧场属于( )
A.绿洲牧场 B.山地牧场 C.高寒牧场 D.温带草原牧场
12.下列说法不是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的是( )
A.云量少,光照强 B.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蒸腾作用弱
C.昼夜温差大 D.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
13.我国北疆通往哈萨克斯坦的新建铁路东起乌鲁木齐,西至( )
A.塔城 B.阿拉山口 C.喀什 D.何勒泰
14.以下所述属于西北地区位置或范围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 B.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C.柴达木盆地 D.甘肃东南部
15.下列选项与西北地区干旱特征无关的是( )
A.风蚀城堡 B.沙漠面积广大
C.居民点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D.矿产资源丰富
16.把序号和字母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孝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4.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并能经过讨论后制定能付诸行动的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自然资源的特征。【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54-58内容,思考完成:1.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2.自然资源的类型有哪些?3.自然资源有哪些特征?(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下列四组答案中,属自然资源的是( ) A.笔、本、玻璃 B.太阳能、水、石油C.毛竹、棉花、钢铁 D.耕地、水稻、电2.我们用的书、本等纸张是从哪种自然资源获得( ) A.森林资源 B.水资源C.土地资源 D.海洋资源 3.将下面地理事物与其相对应的主要自然资源连线:①江汉平原 a.水②洞庭湖 b.水能③柴达木盆地 c.太阳能④大兴安岭 d.土地(耕地)⑤克拉玛依油田 e.矿产⑥三峡 f.森林⑦皇明热水器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水稻、垃圾、动物都属于自然资源C.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D.自然资源分布较均匀,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5.国外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那么你认为下面外国人处理垃圾的“高招”最值得借鉴的是( )A.乱抛、乱丢者罚款 B.分类投放、分类回收C.进口洋垃圾判死刑 D.削减垃圾总量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1)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59-61内容,思考完成: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解决P59活动以及P60活动3)2.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3.土地类型的多样化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优势?4.联系图3-10,我国各类土利用类型所占比重如何?(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总量占世界第三、人均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1/3的资源是指我国的( )A.土地 B.耕地 C.矿产 D.森林2.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3.我国以世界 的耕地养活世界 的人口( )A.17%,25% B.21%,17% C.25%,7% D.7%,21%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狭人稠 B.人多地多 C.地广人稀 D.人多地少 5.我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大,但耕地面积却比美国少,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数量不同 ②地形特点不同 ③气候特点不同 ④土地利用方式不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②③6.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十分合理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耕地、草地比重小 D.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7.我国辽阔的国土中,很难利用的土地是( )A.宜林荒地B.宜垦荒地C.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D.工矿交通用地8.大兴安岭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9.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哪一个(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10.我国土地资源的多样性是由我国什么决定的( )A.气候的复杂多样 B.纬度位置C.地形的复杂多样 D.气候与地形多样性的叠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2)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2.珍惜每一寸土地的原因。【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62-65内容,思考完成:1.对照图2-9阅读图3-11,说说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2.读图3-14,说说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读图3-15,说说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4.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2.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A.内蒙古的东部、黄土高原的北部B.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C.塔里木盆地的边缘 D.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3.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林区 ②东南丘陵林区 ③西南林区 ④经济发达地 区 ⑤人口稠密地区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⑤4.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以草原为主,西部以荒漠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的变化 B热量的变化 C.风向的变化 D.地形的变化5.东部季风区内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耕地,原因之一是因为( )A.东部多高原、高山 B.东部平原广阔 C.东部降水稀少 D.东部热量较低6.我国北方种小麦的旱地和南方种水稻的水田都属于(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设用地7.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土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8.倡导“免用一次性的筷子”的意义是( )①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 ②防止土地荒漠化 ③减少疾病传播途径 ④减少水土流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西北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耕地减少 B.草场退化C.洪涝灾害 D.滥伐森林10.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形式严峻的原因有( )A.土地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B.后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无限C.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D.人均占有量多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2.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2.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66-70内容,思考完成:1.读图3-17,说出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读图3-18,说说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有哪些?(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我国主要的水资源是( )A.冰川水和河流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C.海洋水和地下水 D.湖泊水和地下水2.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3.下列各生产部门中,用水量最大的是( )A.服务业 B.农业C.交通运输业 D.工业4.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少 B.空间分布情况是西南向东北递减C.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D.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季风的影响C.受洋流的影响 D.受人为因素的影响6.加剧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紧张程度的是( )A.植物破坏严重 B.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C.水土流失严重 D.水热资源配合不协调7.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必须兴修( )A.水电站 B.水库C.蓄洪区 D.跨流域调水8.“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往( )A.华北、西北 B.东北、华北C.西北、华北 D.华北9.下面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流水解冻食物 B.用淘米水浇花C.少量洗涤剂和清洁剂 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10.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水土流失 ②生活垃圾 ③工业废水 ④生活废水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2.理解我国沿海海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使我国生物资源种类复杂多样,数量极为丰富。3.理解海洋矿产资源作为陆地矿产资源的补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了解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的差异及其开采方式的差别。5.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文阔前景,理解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明确新一代肩上应承担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2.我国海域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特点。【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71-73内容,思考完成:1.我国海洋资源主要有哪些?2.形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我国有哪四大渔场?舟山渔场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渔场?4.读图3-22,找出我国主要产盐地区及著名盐场。(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达到工业规模的有氯、溴、镁、淡水等B.现在人类只能在近海发展海洋捕捞活动C.海洋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D.世界渔业国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2.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A.北部湾渔场 B.黄渤海渔场C.南部沿海渔场 D.舟山渔场3.下面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中共有20多万种鱼类B.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广泛分布着锰结核C.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是海洋中的鱼、虾、贝、藻等D.海水运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密度小,为非可再生资源4.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较多的海区是( )A.寒带海区 B.温带海区 C.亚寒带海区 D.热带海区5.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种类远远多于陆地B.海洋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不加限制地开发 C.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D.海洋渔业资源都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6.海洋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 )A.海洋气象状况多变 B.深海是一个氧气充足、低温的环境C.矿产资源分布集中 D.海洋能量密集、能量转换率低7.有人称海洋为“‘乌金’的存储库”是因为( )A.海洋中鱼、虾、藻类等水产十分丰富B.海洋石油资源丰富C.海洋盐类储量大D.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铀矿8.海底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主要埋藏在( )A.大陆架浅海海底 B.远离海岸的大洋中心C.大洋中脊地带 D.多数的海盆中9.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和主要分布地区分别是( )A.深海锰结核——北太平洋 B.深海锰结核——北大西洋C.深海铝结核——红海 D.深海铝结核——印度洋10.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富集在( )A.大陆架浅海海底 B.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C.多数的海盆中 D.深海沟地区11.海洋中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A.大陆架海区 B.在陆坡海区C.多数海盆中 D.近岸带海区12.关于海底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A.海底油、气资源埋藏在沿海大陆架B.锰结核分布在沿海大陆架C.海底油、气资源埋藏在深海D.贝壳、砂、锰结核分布在大陆架13.北方四大盐场中,最为著名的是( )A.长芦盐场 B.辽宁盐场 C.山东盐场 D.淮北盐场14.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哪条河流以北的北方盐区( )A.淮河 B.珠江 C.长江 D.海河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差异。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5.培养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75-79内容,思考完成:1.读图4-1,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山脉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地理区域?什么是地理界线?3.秦岭与淮河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习惯有什么显著差别。4.读图4-5,说说四大地理区域是怎么划分的?(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既是我国地形区分界线,又位于两省之间的山脉是( )A.昆仑山 B.秦岭 C.长白山 D.太行山2.既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的是( )A.祁连山 B.秦岭 C.昆仑山 D.横断山3.下列山脉穿越甘肃省和陕西省的是( )A.祁连山 B.大兴安岭 C.长白山 D.秦岭4.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A.河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5.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叙述正确的是( )A.7月1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C.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 A.800mm等降水量线,5℃等温线B. 400mm等降水量线,5℃等温线C.800mm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D. 400mm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随意性8.我国秦岭——淮河南北农业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因素不同 B.民族习惯不同 C.自然条件不同 D.政策不同9.对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秦岭——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C.秦岭——淮河以北多为旱地,以南多为水田D.秦岭——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10.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符的我国的地理界线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1.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特点是( )A.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 B.结冰期较短 C.河水的含沙量较大 D.水量丰富,汛期较长12.同时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1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有我国领土四至点中两点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2.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3.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及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5.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6.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2.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3.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4.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80-82内容,思考完成:1.读图4-7,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北平原、华北原来、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渤海、黄海、长城。2.说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3.说出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牧业及分布。4.说出北方地区重要的油田、煤矿及分布。5.说出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民及分布。(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东北三宝是指( )。中国第一大油田是( )油田。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素有黑土之称的是(  )平原。2.读“我国某一高原传统民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主要是( )A.砖墙斜顶房 B.窑洞 C.土墙平顶屋 D.晾房(2)该高原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环境污染 C.生物灭绝 D.酸雨危害(3)治理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生物措施是( )A.深耕改土 B.修筑梯田 C.植树种草 D.平整土地(4)图示所在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3.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谷子4.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横断山区 D.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5.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半湿润.半干旱的热带季风气候B.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C.多在5.6月易出现洪涝 D.降水多在800毫米左右6.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特征是( )A.河流都有很大的含沙量B.1月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C.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D.都属于我国湿润地区7.北方地区多旱涝的原因是( )A.冬季低温,河水结冰 B.没有防洪,搞旱措施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明显D.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汛期行洪不畅8.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A. ,B. ,C. ,D. 。(2)填写下列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① ,② ,③_ ,⑤ 。(3)本区的耕地以 为主,气候为 气候,主要的农作物为 . 等,居民的主食为 ,受气候的影响,本区的民居具有 的特点,主要的水果为 等。(4)本区的地形以 . 和 为主。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的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2.了解南方地区的盆地、平原、丘陵、高原、山脉、岛屿、河流、湖泊的分布。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4.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5.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6.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及分布。
【教学重难点】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83-86内容,思考完成:1.读图4-12,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邱陵、云贵高原、南岭、台湾岛、海南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2.说出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3.说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天然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一线C.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一线D.喜马拉雅山——横断山一线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测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造成以上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B.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C.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 D.淮南.淮北地形条件不同 4.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5.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土壤6.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谷子7.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因为他们要适应( ) A.火热的气候 B.干旱的环境C.地表崎岖的地形 D.多雨的气候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B.水运是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D.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9.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是(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10.我国有一条大河,几乎每年5月都有几天因连续降雨,引起河水上涨,该河是 (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黑龙江11.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 B.小麦.花生.甜菜.棉花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12.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13.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14.下列各项中,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平原是指(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15.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16.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 B.冬小麦.油菜C.水稻.油菜 D.玉米.花生17.珠江三角洲属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港澳地区18.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 )A.三级阶梯 B.一.二级阶梯C.二.三级阶梯 D.二级阶梯19.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20.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B.土壤肥沃C.平原面积广大 D.水热条件好,生长期短21.我国南方的一些果树不适合在北方生长,最主要原因是( )A.由于南北方土壤条件不同B.南北方在气候条件方面有很大的差异C.南北方在耕作制度上有很大差异D.南北方在生产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5.了解青藏地区的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教学重难点】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2.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3.青藏地区的交通。【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87-92内容,思考完成:1.读图4-21,找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山峰。看一看,哪些山脉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2.读图4-21,找出湟水、龙羊峡水电站、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雅鲁藏布江。3.读图4-21,找出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4.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和农牧业生产特点。(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个著名畜种是( )A.三河马、三河牛、滩羊 B.牦牛、藏山羊、藏绵羊C.细毛羊、滩羊、牦牛 D.羚羊、紫羔羊、蒙古马2.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 )A.长江、乌江、黄河 B.长江、澜沧江、黄河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 D.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3.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湟水谷地 C.河套平原 D.宁夏平原4.既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附近又有丰富的水能和地热资源分布,该农业区是( ) A.湟水谷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C.横断山区 D.宁夏平原5.下列人类活动方式可取的是( )A.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C.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值水稻D.在青藏高原上发展畜牧业6.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B.青海湖周围种植业发达C.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原和独特的高寒气候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均通过本区7.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包括( )A.青稞、豌豆 B.豌豆、油菜C.小麦、青稞 D.水稻、甘蔗8.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有( )A.藏绵羊、牦牛 B.野驴、藏羚羊C.雪豹、牦牛 D.藏山羊、野驴9.西藏那曲与江苏南京纬度接近,两地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8.8℃、28.8℃,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 D.季风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高寒 B.缺氧 C.空气稀薄 D.湿热11.藏族人民信仰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藏传佛教 C.基督教 D.天主教12.相传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了藏族人民崇佛礼佛圣地( )A.故宫 B.布达拉宫 C.颐和园 D.紫禁城13.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指的是( )A.夏季风 B.冬季风 C.信风 D.西风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孝南区车站中学 八 年级 地理 科课堂教学设计活页
上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审定:
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2) 主备人: 殷 君 主讲人: 教学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2.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3.掌握西北地区的重要铁路的分布,并分析其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4.了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5.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6.了解西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的分布。 7.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2.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4.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小黑板: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学生自学P93-98内容,思考完成:1.读图4-31,找出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其农牧业有何特点。3.西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二)同桌讨论、交流(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三、当堂检测1.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 )A.托克逊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火烧寮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A.澜沧江 B.塔里木河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3.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畜牧基地不包括( )A.内蒙古大草原 B.河西走廊C.天山牧场 D.塔里木盆地4.被称为“高原之舟”和“沙漠之舟”的分别是( )A.牦牛、骆驼 B.牦牛、野驴C.藏羚羊、骆驼 D.藏羚羊、野驴5.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的是( )A.西藏 B.青海 C.新疆 D.内蒙古 6.位于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脉分别是( )A.昆仑山、阿尔泰山 B.天山、喜马拉雅山C.阿尔泰山、祁连山 D.昆仑山、天山7.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 B.纬度较高 C.海拔较高 D.温度较高8.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山地为主 B.以丘陵、高原为主C.以高原、盆地为主 D.以山地、丘陵为主9.西北内陆地区重要的耐旱木本植物是( )A.仙人掌 B.胡杨 C.芨芨草 D.骆驼刺10.“天苍苍,野范范,风吹草低见牛羊”指的是(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C.河西走廊 D.吐鲁番盆地11.内蒙古高原东部的牧场属于( )A.绿洲牧场 B.山地牧场C.高寒牧场 D.温带草原牧场12.下列说法不是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的是( )A.云量少,光照强 B.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蒸腾作用弱C.昼夜温差大 D.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13.我国北疆通往哈萨克斯坦的新建铁路东起乌鲁木齐,西至( )A.塔城 B.阿拉山口 C.喀什 D.何勒泰14.以下所述属于西北地区位置或范围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 B.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C.柴达木盆地 D.甘肃东南部15.下列选项与西北地区干旱特征无关的是( )A.风蚀城堡 B.沙漠面积广大 C.居民点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D.矿产资源丰富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