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比较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50、51
教学目标:
1、会使用视觉直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会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
3、初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4、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5、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1、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会正确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两位同学比高矮!
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
男生
)和(
女生
)比,
(
男生
)比(
女生
)高,
(
女生
)比(
男生
)矮。
2、师:同学们,看操场上有四面旗帜,你能看出哪面最高,哪面最低吗?
小结:因为四面彩旗的旗杆都竖在同一条横线上,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
1号旗最高,4号旗最低。(板书:用眼睛看)
3、揭示课题:《长度比较》
探究新知
1、比较绳子的长短
师:小猴、小熊、小牛在为什么事情争执呢?
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比一比吗?请你们尝试比较一下,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生:(1)小组讨论
(2)请学生上台演示比较方法,交流汇报
结果:小牛的红绳最长、小猴的蓝绳最短。
师:为了公平起见,你们觉得小猴、小熊、小牛它们各自应该用哪根绳子?
生:最高的小牛应该用红绳,最矮的小猴应该用蓝绳,小熊应该用绿绳。
比较铅笔的长短
师:这三只铅笔的下面部分被遮掉了,你们认为哪支铅笔最长?
师:接着老师讲遮盖的纸去掉,谁再来说说比较的结果?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刚刚给小动物们比绳子的长短和比铅笔的长短,我们知道比较长短的方法是什么呢?(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3、图形比较
师:展示了三个图形,请小朋友帮忙比较长短!
三角形(黑边比紫边长,紫边比黑边短)
平行四边形(黄边比绿边长,绿边比黄边短)
师:那最后一张图形,你能一眼看出来是红边长,还是蓝边长吗?
生:(1)动手试一试
(2)同桌相互讨论
(3)汇报交流(ppt演示)
方法A:重叠
方法B:折叠
结论:红边长,蓝边短。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那么多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长度的。
4、数方格
师:如果物品不能移动,你们怎么来比较长短?(出示文具图)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个好工具(出示方格纸)现在你能比较了吗?
(每个方格的大小相同,数出物品占了几个方格,格子数越多,文具越长。)
文具
格子数
1.绿铅笔
17
2.红水彩笔
7
3.小刀
4
4.橡皮
3
5.绿蜡笔
5
6.红记号笔
12
师:按照这些物品的长短,从长到短用编号表示出来。
生:绿铅笔最长,红色记号笔最短。(1)、(6)、(2)、(5)、(3)、(4)
师:我们有学习了一种比较长短的方法,说说看是什么。(板书:在方格纸上比较)
练习巩固
师:小猴和小熊都是步行上学,你们认为他们从家到学校,谁离的比较近?(课件展示两条不同的路线)
生:1.独立思考
2.个别汇报
3.集体比较
课堂总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长度比较的方法?
生: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很多物体的比较呢,谁愿意来试试比较一下?(课件展示:比厚薄、比粗细、比宽窄)。
生:同桌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长度比较
用眼睛看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在方格纸上比较《长度比较》学历单
教学过程:
课题
长度比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一端对齐,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方法,初步感知长度的概念。能借助工具进行间接比较,初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度。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能解决生活问题的愉悦和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
教学难点
借助工具间接比较,初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长短。
关注点
兴趣、习惯、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活动一情景激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游戏活动引入1.说反义词揭示课题师:请你和我做一个说反义词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边说边和我一起比划比划。我说长——短,高——低,厚——薄,远——近。师:这些都是描述长度大小的形容词,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比较长度的方法。(出示课题:长度比较)
培养学习兴趣。
活动二探究直接比较法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一端对齐,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方法,初步感知长度的概念。
(一)探究直接比较1.“一眼看出”的方法师:陆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来比较它们的长度。生汇报。问:这些比较难不难?为什么?师:像这样差距明显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直接比较(板:直接比较)。2.探究一段对齐,进行比较师:那像这样的三个绳子,你还能一眼看出谁长谁短吗?(课件出示三根弯曲的绳子)该怎么比?预设:要先拉直。师:我们首先要化曲为直。(板:化曲为直)现在呢?拉直了之后能一眼看出吗?预设:不能,还要一端对齐。(板:一端对齐)再比另一端的长短。总结:当我们无法一眼看出的时候,要先一端对齐,再看一看另一端的长度,直接比较。(板:看一看)3.实际操作,感知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长度师:老师这有一本红色书,一本橙色书,请你直接比较谁厚谁薄,说说你的方法。预设:要比较厚薄,底面对齐,再比一比另一面。师:谁能来比一比两支铅笔,边比边说。(投影展示)小结:刚才我们比了书和笔,说说直接比较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预设:一端对齐,然后进行比较另一端。4.“一叶障目”看清整体师:陆老师接着和大家做一个“一叶障目”的小游戏。这3支铅笔被树叶遮去了一部分,你能猜一猜哪支最长吗?(请同学猜一猜)师:为什么刚才同学们她猜错了?你们知道原因吗?预设:叶子遮住了,只看了外面的部分。师:原来我们的眼睛都被露在外面的一部分给骗了!那我们眼睛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呀?预设:不能只看部分,要看清整体。(板:看清整体)师:陆老师把叶子拿走了,看清整体,现在改怎么比?预设: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小结:有个成语叫做一叶障目,它的意思就是说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所迷惑。我们在比较物体长短时,要将物体看完整,然后进行比较。动手操作,探究折一折的比较方法1.动手操作;师: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图纸。这张纸到底是蓝边长还
是红边长?能不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比较?同桌两人商量下,动手折一折。(板:折一折)错误预设:对折。师追问:那怎么比呢?你比较出蓝边和红边谁长了吗?正确预设:对角线折,蓝边和红边重合在一起。2.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除了看一看,还能折一折,重合在一起直接比较。
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初步感知单一变量的控制,归纳方法。培养看清整体,不受局部限制的习惯。
空间观念的培养。
活动三探究间接比较法
2.能借助工具进行间接比较,初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度。
(一)小组讨论,探究间接比较的一般方法1.抛出问题,小组讨论。师:小丁丁和小巧却在为两支铅笔的长度争论不休。小丁丁觉得竖的长,小巧觉得横的长,可印在纸上无法移动,没办法一端对齐直接比较,你有什么办法?师:请你四人为小组讨论一下,在学习单上比较一下。
2.小组汇报,展示。
(尺,纸,手……)
师追问:手确实是我们处处有用的好帮手。
但是用它比较长度有什么缺点吗?
3.小结: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好办法。都是借助了第三个工具来间接比较。(板书:间接比较,借助工具)(二)初步探究用方格纸间接比较
1.自由探究,初步认识师:这些工具都是我们常见的,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一个新朋友——方格纸。师:老师把它铺在纸上,你会比吗?预设:数一数有几格。物体所占格子越多,长度越长。(板:数格子)2.辨明标准要统一师:小胖也数了格子,可是他比出来却和我们不一样?你知道原因吗?预设:他的格子不对,每一格的大小不一样,不准确。总结:没错,利用小方格,我们只要数一数长几格就能比较物体的长度了,但是要保证每一格的大小都一样才准确。(板:大小一样)
3.用方格纸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学习用品要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比一比。请你打开书本第51页,用数格子的方法标出其它学习用品的长度。学生汇报,排排队。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直接比较上升到间接比较思维上的拓宽。统一标准的习惯。
活动四
巩固强化,拓展思维,总结全课。
巩固练习出示森林运动会情景师:请看大屏幕。森林里在进行运动会呢。今天学了这么多比较方法,现在请你来当一当小裁判。比较小猴和小熊的跳远成绩。师:颁奖典礼,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小熊雄纠纠气昂昂地上台领奖了,他说:我不仅拿了比赛的冠军,我还是个子最高的!长颈鹿不服气了,他说:我才是最高的!他们三个人谁才是最高的?师:应该怎么比呢?拓展思维出示:小青蛙要参加定向越野,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近呢?请你动手试一试。为什么不选第三条路?第一第二条路都是9格,哪条路
最近呢?为什么?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抛出疑问,课后思考。课堂小结根据板书,说说你今天收获了什么?师:长度比较的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比较的物体的不同,选用合理的比较方法,使操作更简便。
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规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长
度
比
较
看一看
看清整体直接比较
化曲为直
(一端对齐)
折一折
间接比较
数格子(大小相同)
(借助工具)
3长度比较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启动生活经验,学会用规范的语句描述长度比较的结果。
2、通过比较活动,逐步体验、感知、归纳“长度比较”的数学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借助方格(媒介)作为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
教学重点:
会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数学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灵活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比较物体间的长度。
教学准备:线、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游戏1:填反义词
游戏2:比高矮
师:小丁丁、小亚和小巧在做比高矮的游戏,小丁丁自鸣得意的说:哈哈,我身高最高,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要都站在地上)
小朋友真聪明,比较高矮要站在同一地面上,现在我们只要看他们的(头顶)就能比出高矮了。
谁能用这三句话来说说比较的结果?(谁和谁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揭示课题
师:刚才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比较高矮都要站在同一地面上,再看他们的头顶,我们就可以比出高矮了。生活中像这样的比较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度比较。(板书课题:长度比较)
二、探究新知,实践体验
1、比较绳子的长短
(1)师:小巧、小亚和小胖在跳绳,谁的绳子最长?(出示媒体)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比一比吗?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三根长短不一的“线”,比作三根“跳绳”,请你们同桌合作,尝试比较一下,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2)同桌合作,尝试比较三根绳子的长短。
(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
(4)归纳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比较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在比较绳子长短的时候,我们都是先一端对齐,再拉直,然后看另一端就能比较出长短了。(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课间操
试一试
(1)比较旗子的高低(出示四面旗子)
师:看!这是4面旗子,旗子我们比什么?(比高低)
谁来说说比较的结果,你是怎么比的?
小结:旗子的下端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只要看它们的顶端就可以比出高低了。
(2)比较铅笔的长短(出示两支铅笔,遮掉下面部分)
师:这两支铅笔的下面部分被遮住了,你能猜出哪支铅笔长吗?
为什么不能?(下面部分被遮掉了,不知道一端是否对齐)
(遮掉的部分慢慢移出)现在能比了吗?(铅笔的一端没有对齐)怎么办呢?
好,我们把铅笔的一端对齐,现在能比了吗?谁来说说比较的结果?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无论是比较旗子高低,还是比较铅笔的长短,我们都是用了观察的方法,先要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比较出结果。
3、生活中的长度比较
师:除了比高矮、比长短和比高低,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长度比较呢,(课件演示)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谁愿意来说一说?(比宽窄、比厚薄)
三、灵活运用,合理比较
1、数方格
(1)师:昨天老师买了些文具,而且将这些文具拍成了图片(课件出示),所以不能移动,要一下子比较出它们的长短有什么好办法吗?(方格纸)
(2)介绍方格纸:方格纸是由这样的小方格组成的,它的每一条边长度都相等,横竖都一样。
(3)示范数方格:看仔细了,朱老师是怎么数出记号笔的长度的?
(从一端数到另一端。)
(4)学生数物品的长度
小结:因为每个方格的大小相同,所以我们只要数出这个物品占了几个方格,就能知道这个物品的长度,这样就能比较出这些物品的长短了。
2、选择合理路线,哪条最短?
3小游戏:女生与男生比较线的长短,都是4格,为什么男生的长,格子大小不一样。
小结:在用方格纸比较物品长度的时候,格子的大小一定要一样。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
长度比较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是观察、还是数方格,我们都是用了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比较物体的不同,选用合理的比较方法,使操作更简便。
附:板书
长度比较
一端对齐
看另一端
方格纸(统一)
从一端数到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