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
八年级科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2.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 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如下图,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4.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
①质量很小 ②体积很小 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⑤微粒间有空隙 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A.?①②③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⑥
5.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 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M内分子变化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 )
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7.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的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 )
①硼?②钾?③磷?④氮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8.将一马玲薯切削成图示的形状,然后放一小容器中,分别加入1、2两种液体,过一会儿后,其液面发生图示的变化,则关于1、2二种液体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 A.?1、2都是清水 ? B.?1、2都是盐水
? C.?1是清水,2是盐水 D.?1是盐水,2是清水
9.氮气的用途很广泛,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 A.?合成氨制氮肥 ?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 C.?液氮作制冷剂 D.?医疗上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
10.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⑤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 C.?①②⑤ ? D.?③⑤
11.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A.?有可燃物
?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12.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13.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 C.?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 D.?钠原子失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14.枇杷是塘栖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15.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他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
? A.?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 B.?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C.?根吸收的水份大部分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 D.?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16.氯酸钾(KClO3)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氯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2 ? B.?+3 C.?+5 ? D.?+7
17.原子结构的模型在实验和探索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18.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 B.?157 C.?258? D.?359
19.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阴天或早晚移栽??②不要碰到叶??③剪去一部分叶? ④给植物覆盖遮阴? ⑤及时施肥? ⑥让植物尽快光照,制造营养? ⑦根带一个土砣? ⑧减掉部分根尖
? A.?①③⑤⑦ ?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⑦ ? D.?①③④⑤⑧
20.某化合物由A、B两种元素组成,已知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4,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A2B ? B.?AB ? C.?AB2 ? D.?A2B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0分)
21.?(20分)用化学式或符号表示。
①氩气__________;②氯气__________;③硫磺__________;④汞__________;
⑤金刚石__________;⑥氯化钠__________;⑦水__________;⑧过氧化氢__________;
⑨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⑩硝酸铵__________;?一氧化氮__________;?氧化镁__________;
?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氢氧化铜__________;?碳酸钾__________;?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
?2个钡离子__________;?两个银原子____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3价的铝元素__________。
22.?(7分)写出下列符号或化学式的含义
“O”: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
“SO3”: ①代表什么物质__________; ???????????
②代表一个什么分子__________; ??????????
③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_____; ?????????????
④一个分子内原子构成情况__________;
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23.?(4分)写出下列数字“2”表示的含义
SO42-中2表示__________;H2O中2表示__________;
2N中2表示__________;MgO+2中2表示__________;??
24.?(3分)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②所示部位叫__________,该部位含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2)图中显示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是标号__________所示部分。
(3)图中标号④所示部位叫__________,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5.?(5分)右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结构的是①__________,构成它的细胞颜色是无色透明的。
(2)叶片的制造并储存营养的结构是②和④__________,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具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③__________,内有导管和筛管。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⑤__________,其开闭由__________控制。
26.?(3分)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铝④氯化钙⑤氖气⑥石墨⑦甲烷,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7.?(4分)下列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28.?(2分)用“”、“”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模型图。结合该图回答:
(1)此过程为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
29.?(2分)某一千年古树已经空心,但依然枝繁叶茂,根据茎的结构分析并回答:
(1)若古树树皮剥去一圈,则树将死亡,原因是破坏了树皮韧皮部中的__________,有机物的运输受阻,所以要保护树木最主要是保护树皮。
(2)竹子不像古树一样能逐年加粗,原因是竹子没有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部分共有7道题,共60分)
30.?(6分)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部位是_________。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____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输送的,越上就越浅 ?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黑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31.?(4分)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下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在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代号,回答注意事项:
A.正放在桌上
B.倒放在桌上
C.导管口一有气泡放出时
D.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
E.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灼热试管炸裂
F.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①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②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
③待瓶内的水排净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移出水面后并___________。
④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3.?(14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填字母)。
34.?(18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当红磷燃烧完毕,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造成此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填“能”或“否”)用木炭或铁丝代替红磷,为什么?(选择一种物质叙述原因)_______________。
35.?(8分)用如图甲、乙两个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时将2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实验不考虑红墨水中水的蒸发,2小时后,比较红墨水的下降程度。
(1)在实验材料上,选择了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甲装置中的红墨水下降程度明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以上装置还可以研究温度是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荫周围的温度往往会比周围低,因为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的缘故。
四、解答题(共10分)
36.?(10分)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其化学式:C6H8OX)的说明书部分信息。请回答:
(1)VC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VC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精确到0.1%)。
(3)V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小辉妈妈每天服用该VC片剂,其每天共需服用6片。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_________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C 3.C 4.A 5.B 6.C 7.D 8.D 9.D 10.A
11.C 12.C 13.B 14.A 15.C 16.C 17.A 18.A 19.C 20.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0分)
21.?(20分)①Ar ②Cl2 ③S ④Hg ⑤C ⑥NaCl ⑦H2O ⑧H2O2 ⑨P2O5 ⑩NH4NO3 ?NO ?MgO ?Fe3O4 ?Cu(OH)2 ?K2CO3 ?3CO2 ?2Ba2+ ?2Ag ?SO42- ?Al(+3 标正上方)
22.?(7分)“O”:①?氧元素 ②一个氧原子 “SO3”: ①三氧化硫; ②一个三氧化硫分子; ③三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 ④一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 ⑤三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为80。
23.?(4分)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为+2价
24.?(3分)(1)分生区(2)③(3)根毛区
25.?(5分)(1)表皮(2)叶肉;叶脉 (4)气孔,保卫细胞
26.?(3分)①②⑦,③⑤⑥,④
27.?(4分)A,BD,C,AC
28.?(2分)化学,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9.?(2分)(1)筛管??? (2)形成层
三、实验探究题(本部分共有7道题,共60分)
30.?(6分)?(1)木质部(2)C(3)A
31.?(4分)丙,A
32.?(10分)(1)bcadfe(2)①F,②D,③A,④E
33.?(14分)(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不用加热,节能(或操作简便、安全,合理即可) (2)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 (3)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4)a ,b(5)F
34.?(18分)(1)红磷燃烧生成了大量白烟,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 (2)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瓶内空气的1/5,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3)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4)实验数据准确,减少空气污染,否,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5.?(8分)(1)阔叶的蒸腾作用更强,实验现象更明显(2)光照条件下的蒸腾作用强(3)将乙装置的遮光布去掉,放在与甲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观察两个装置的红墨水下降程度 ?(4)汽化
四、解答题(共10分)
36.?(10分)(1)三、9:1(2)40.9%(3)C6H8O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