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第六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第六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10: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  )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
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
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
C.小明1﹣﹣8岁的身高
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
2.如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  )千米.
A.5
B.2.5
C.10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研究平均数问题时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B.我们在研究小数的意义时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C.28+374+26
此题进行简便运算,我们头脑里可以想a﹣b﹣c=a﹣(b+c)这一运算律
4.游泳池平均水深130厘米,小红身高1.35米,她在游泳池里一定不会有危险.这句话对吗?(  )
A.对
B.不对
C.不知道
5.淘气从家去书城,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到书城买完书后直接回家.下面正确描述淘气这一过程的图象是(  )
A.
B.
C.
D.
6.下面三幅图是4名学生一分钟内投篮投进个数情况统计图,图(  )中虚线所指的位置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
A.
B.
C.
7.淘气家的热水器中有60L水,晚上,爸爸先洗了10min澡,用了一半的水.5min后,淘气也去洗澡,他洗了15min,把热水器中的水刚好用完了.下面能描述热水器中水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的是(  )
A.
B.
C.
D.
8.下面是育英小学和西门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回收电池统计图.根据统计情况估计一下,哪个学校的学生回收的电池更多?(  )
A.西门小学
B.育英小学
C.两个学校一样多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下面是某学校五(1)班学生拥有课外读物情况,五(1)班共有学生 
 人,平均每人拥有课外读物 
 本.
性别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课外读物/本
男生
16
25
女生
24
30
10.刘小兵折的纸飞机前4次飞行的距离如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飞行距离/米
18
12
21
17
(1)这架纸飞机前4次飞行的平均距离是 
 米.
(2)如果再飞一次,并使平均飞行距离达到18米,第5次飞行的距离至少要达到 
 米.
11.看图回答问题.如图是小军从家去图书馆借书的行程图.
①小军家到图书馆距离 
 千米.
②小军在图书馆待了 
 分钟.
③小军去的途中停了 
 分钟.
④小军去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12.如图是打国际长途电话所需付的电话费与通话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打2分钟需要 
 元电话费,3分钟以上每分钟 
 元.
(2)打6分钟需要 
 元,10.4元打了 
 分钟.
13.五(1)一班有男生20人,平均身高158cm;有女生16人,平均身高140cm,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 
 cm.
14.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3.5厘米长的直条表示21人,用 
 厘米的直条表示42人.
15.如图是希望小学四年级一周内向“我爱祖国”主题活动投稿情况统计图.请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
(1)每格代表 
 篇.
(2)这一周内,周 
 投稿篇数最多,周 
 投稿篇数最少.
(3)周四比周二多投稿 
 篇.
(4)这一周一共投稿 
 篇.
16.一个长方体容器(如图1)现在以每分钟25升的速度向这个容器注水,容器的底面有一块隔板(垂直于底面,不考虑厚度),将容器隔为A,B部分,B部分的底有一个洞,水按每分钟10升的速度往下漏.(如图2)表示从注水开始A部分水的高度变化情况,观察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隔板的高度是 
 分米.
(2)注水36分钟共漏出水 
 升.
(3)如果不让B部分的洞漏水,只要 
 分就能使水箱A部分的水位到达5分米.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7.四一班的数学平均分是92分,四一班没有不及格的. 
 (判断对错)
18.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长的直条表示600吨,那么表示1800吨的直条应画6厘米. 
 .(判断对错)
19.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判断对错)
20.游泳池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有危险。 
 (判断对错)
21.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可以不相等. 
 (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共8小题)
22.今年李伯伯家的苹果喜获丰收,20棵大苹果树的总产量是960千克,14棵小苹果树的总产量是644千克,今年平均每棵大苹果树比小苹果树多收多少千克?
23.振兴玩具厂1~5月的产值如图所示.
(1)这是一幅 
 统计图,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每格代表 
 .
(2)产值最高的是 
 月,5月的产值比4月的产值增加了 
 万元.
(3)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 
 .该厂的每月产值是呈 
 趋势.(填“上升”或“下降”)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
24.如图是某工厂四个车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图.
(1) 
 车间 
 季度生产量最高.
(2)第二季度 
 车间产量最低.
(3)第三车间第一季度比第二季度多生产 
 个.
(4)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25.看图回答问题.
(1)喜欢借阅 
 书的人数多些.
(2)星期 
 借阅书的人数最多,有 
 人.
(3)星期 
 两种书的借阅人数相差最多,相差 
 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6.小明在某次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89分,其中语文是86分,英语是90分.请问他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27.四(1)班,踢毽子兴趣小组五人1分钟的成绩分别是19个,15个,16个,20个,15个,他们小组平均每人踢毽子多少个?
28.希望小学购进4200册图书,要分给全校六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分几本?
29.小丽驱车外出兜风,半途中突然有一只猫冲到车前,她用力刹车才没撞到它.小丽受惊后决定开车回家.以下的折线图是小丽行车的速度记录.
(1)小丽行车期间的最高车速是多少?
(2)小丽在什么时间为躲避那猫而踩刹车?
(3)由如图的数据,能否知道小丽回程的路线,是不是比她从家里出发到发生此意外事件的路线距离短?请解释你的答案.
五.操作题(共3小题)
30.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六年级第一组14位同学的成绩如下:
90
83
88
97
41
83
86
75
100
80
72
62
83
82
根据上面的分数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分数(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分以下
人数(人)
(1)分别求出这组分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2)如果90分或90分以上作为优秀,这班同学的优秀率约为百分之几?
(3)你认为以上的三个统计量中,那一个量最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为什么?
31.育英小学六(2)班同学开展回收易拉罐的活动,并制成了如下统计图.
(1) 
 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
(2)2月到8月一共回收易拉罐 
 个.
32.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骑自行车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
①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 
 小时.
②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千米.
③李明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④李明在途中停留的时间是 
 小时.
⑤李明在骑车行驶的最后30分钟行了 
 千米.
六.解答题(共4小题)
33.下面是四(1)班学生收集废电池情况统计图.
(1)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2)这几周同学们收集废电池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3)哪一周收集废电池的数量最多?是多少节?
(4)通过上面的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
34.
人数
年纪性别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55
58
65
60
女生
45
42
60
52
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加登山比赛的女生共有多少人?
(2)哪个年级参加登山比赛的人数最多?哪个年级最少?
35.小华、小英和小明5天一共写了300个大字,平均每人每天写多少个字?
36.如图所示,这是某校四、五、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三个年级中,学生最多的是 
 年级,有多少人?
(2)三个年级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多少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
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
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观察图可知,小明离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
所以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5千米.
故选:A.
3.解:由分析得:
A.在研究平均数问题时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B.我们在研究小数的意义时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C.28+374+26,此题进行简便运算,我们头脑里可以想a﹣b﹣c=a﹣(b+c)这一运算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4.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小红身高1.35米化成厘米是135厘米,
游泳池平均水深13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30厘米,甚至超过135厘米,所以她下水游泳不一定没有危险,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选:B.
5.解:淘气的这一过程可分成以下几段:
(1)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2)途中休息,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3)途中休息后到书城,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4)在书城借书,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5)从书城回家,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只有选项C符合这一变化.
故选:C.
6.解: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知,图C中的虚线所指的位置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
故选:C.
7.解:热水器内剩余水量为:
60×=30(升)
时间为:
10+5+15=30(分钟)
答:爸爸洗完澡水箱内的水量是30升,爸爸淘气都洗完澡所用的时间是30分钟.
故选:C.
8.解:35+37+45=117(个),
30+37+35=102(个),
117>102,
答:西门小学的学生回收的电池更多.
故选:A。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解:16+24=40(人)
(25×16+30×24)÷(16+24)
=(400+720)÷40
=1120÷40
=28(本)
答:五(1)班共有学生40人,平均每人拥有课外读物28本.
故答案为:40,28.
10.解:(1)(18+12+21+17)÷4
=68÷4
=17(米)
答:这架纸飞机前4次飞行的平均距离是17米.
(2)18×5﹣(18+12+21+17)
=90﹣68
=22(米);
答:第5次飞行的距离至少要达到22米.
故答案为:17,22.
11.解:①小军家到图书馆距离是5千米.
②小军在图书馆待了40分钟.
③小军途中停了20分钟.
④60分=1小时
5÷1=5(千米/时)
答:小军去的时候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
故答案为:5;40;20;5.
12.解:(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国际长途电话前3分钟的花费为2.4元,
所以打2分钟为2.4元.
3分钟以上每分钟:
(4.4﹣2.4)÷(5﹣3)
=2÷2
=1(元)
答:打2分钟需要2.4元电话费,3分钟以上每分钟1元.
(2)(6﹣3)×1+2.4
=3+2.4
=5.4(元)
(10.4﹣2.4)÷1+3
=8+3
=11(分钟)
答:打6分钟需要5.4元,10.4元打了11分钟.
故答案为:2.4;1;5.4;11.
13.解:(158×20+140×16)÷(20+16)
=(3160+2240)÷36
=5400÷36
=150(厘米)
答:全班行驶平均身高是150厘米。
故答案为:150。
14.解:21÷3.5=6(人)
42÷6=7(厘米)
答:用7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2人;
故答案为:7.
15.解:(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纵轴可知,每格代表5篇.
(2)这一周内,周五投稿篇数最多,周三投稿篇数最少.
(3)45﹣35=10(篇)
答:周四比周二多投稿10篇.
(4)40+35+30+45+50=200(篇)
答:这一周一共投稿200篇.
故答案为:5;五、三;10;200;
16.解;(1)从统计图中可发现,当水达到2分米的时候,高度开始不变,因此,挡板的高度为2分米;
答:隔板的高度是2分米。
(2)注水36分钟共注水:
25×36=900(升)
水箱中的水的体积为:
(7.5+4.5)×10×5×1=600(升)
因此,注水36分钟共漏出水:
900﹣600=300(升);
答:注水36分钟共漏出水300升。
(3)要使水箱A部分的水位达到(5分)米,需注水600升,只要注水:
600÷25=24(分钟)
答:只要24分钟就能使水箱A部分的水位到达5分米。
故答案为:2;300;24。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7.解:四一班的数学平均分是92分,是指参加考试的成绩总人除以人数是92分,此次考试成绩有的高于平均成绩,有的低于平均成绩,不及格.
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8.解:600÷2=300(吨),
1800÷300=6(厘米),
故答案为:√.
19.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0.解:游泳池平均水深11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浅一些,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深得多,所以小强身高130厘米,下水游泳可能有危险。
因此,游泳池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有危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1.解: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是相等的;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四.应用题(共8小题)
22.解:960÷20﹣644÷14
=48﹣46
=2(千克)
答:今年平均每棵大苹果树比小苹果树多收2千克.
23.解:(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产值,每格代表5万元.
(2)40﹣35=5(万元)
答:产值最高的是5月份,5月份的产值比4月份的产值增加了5万元.
(3)(5+15+22)÷3
=42÷3
=14(万元)
答: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14万元,厂的每月产值是呈上升趋势.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故答案为:折线、月份、产值、5万元;5、5;14、上升.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24.解:(1)第四车间第二季度生产量最高.
(2)第二季度一车间的产量最低.
(3)1705﹣1550=155(个)
答:第三车间第一季度比第二季度多生产155个.
(4)第一季度平均每个车间的产量是多少个?
(1550+1430+1705+1575)÷4
=6260÷4
=1565(个)
答:第一季度平均每个车间的产量是1565个.
故答案为:四、二;一;155.
25.解:(1)答:喜欢借阅科技书的人数多些.
(2)160+142=302(人)
答:星期日借阅书的人数最多,有302人.
(3)160﹣142=18(人)
答:星期日两种书的借阅人数相差最多,相差18人.
(4)星期几借阅两种图书的人数差最小,相差多少人?
95﹣95=0(人)
答:星期四借阅两种图书的人数差最小,相差0人.
故答案为:科技;日,302;日,18.
26.解:89×3﹣(86+90)
=267﹣176
=91(分)
答:他的数学成绩是91分.
27.解:(19+15+16+20+15)÷5
=85÷5
=17(个)
答:他们小组平均每人踢毽子17个.
28.解:4200÷6÷4
=700÷4
=175(本)
答:平均每班分175本.
29.解:(
1
)小丽行车期间的最高车速是60千米/时.

2
)小丽在9:06为躲避那猫而踩刹车.

3
)答:由图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小丽回程的路线比她从家里出发到发生此意外事件的路线距离短.因为小丽从家里出发到发生意外事件时用了6分钟,回程时到发生意外事件时虽然也用了6分钟,虽然都用最高速度行了4分钟,但是回程时的最高速度只有36千米/时行了4分钟,而出发时用最高速度60千米/时却行了4分钟.用的时间虽然相同,但回程时的速度却很慢,所以回程时的路线短.
五.操作题(共3小题)
30.解:
分数(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分以下
人数(人)
1
2
7
2
1
1
(1)平均数:(90+83+88+97+41+83+86+75+100+80+72+62+83+82)÷14
=1122÷14
=80.14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为:100、97、90、88、86、83、83、83、82、80、75、72、62、41;
中位数:(83+83)÷2
=166÷2
=83
众数:83;
(2)90分以上的有3人,
3÷14=21.4%
答:这班同学的优秀率约为21.4%.
(3)由于此组数据都有极端数据出现,所以我认为用中位数83表示这个小组同学这次测试成绩的一般水平较为合适.
31.解:(1)3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8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
(2)30+25+35+40+45+50+55=280(个)
答:2月到8月一共回收易拉罐280个.
故答案为:3;8;280.
32.解:①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11时﹣9时=2小时.
②甲乙两地的路程是30千米.
③李明平均每小时行驶:30÷2=15千米.
④李明在途中停留的时间是10时30分﹣10时=30分钟=0.5小时.
⑤李明在骑车行驶的最后30分钟行了30﹣15=15千米.
故答案为:2,30,15,0.5,15.
六.解答题(共4小题)
33.解:根据题意与分析可得:
(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
(2)同学们收集废电池的数量逐周上升的趋势;
(3)第六周收集废电池的数量最多,是280节;
(4)通过上面的统计图废电池污染环境,不要乱丢,要放在指定的地方.
34.解:根据统计表中已知数据信息,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完成统计图如下:
(1)45+42+60+52=199(人);
答:参加登山比赛的女生共有199人.
(2)三年级人数:55+45=100(人);
四年级人数:58+42=100(人);
五年级人数:65+60=125(人);
六年级人数:60+52=112(人);
通过比较可知,五年级人数最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最少.
答:五年级人数最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最少.
35.解:300÷5÷3
=60÷3
=2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写20个字.
36.解:(1)350+400=750(人)
300+350=650(人)
260+300=560(人)
750>650>560
答:三个年级中,学生最多是四年级,有750人.
(2)(400+350+300)﹣(350+300+260)
=1050﹣910
=140(人);
答:三个年级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40人.
故答案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