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一、读拼音,写字词。
那女子穿着一身素衣,手拿着一本书,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一篇文 zhāng( ),那一双含情mò mò( )的眼睛偶尔露出 yíng yíng( )的笑意,一点儿也没有公hóu( )家小姐的嚣张跋扈,美得简直像是一幅画。
二、选字填空。
1.侯 候 喉 咽( ) 诸( ) 时( ) 王( )将相
2.泣 拉 粒 颗( ) ( )手 哭( ) ( )不成声
3.栖 洒 晒 晾( ) ( )息 ( )水 挥( )自如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 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 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 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 得:得到。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描写的地点是 。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 、 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句中“散”的读音是( ),一个“散”字描绘出了一幅( )。
A s?n B. sàn C灯火通明图 D.宫中传烛图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大臣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B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C.表达正直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
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
五、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一诗是 代诗人 写的,描写了 (地点) (时间)的景象。诗由白天写到 ,重点写 ,以古喻今,流露出诗人 的情感。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借神话传说中 、 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 之情,写出了人间 的悲哀。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描写了 、 、 、 、
、 、 等 (季节)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六、课内阅读
(一)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4.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5.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一词看出月色的 。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
一、章 脉脉 盈盈 侯
二、1.喉 侯 候 侯 2.粒 拉 泣 泣 3.晒 栖 洒 洒
三、1.C 2.D 3.
四、1.(1)春季 京城 落花 柳絮
(2)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柳树的枝条。
2.(1)B D (2)C
五、1、唐 韩翃 京都长安 寒食节 夜晚 夜晚 对现实不满
2.牛郎织女 牛郎 织女 夫妻相思 夫妻不得团圆 夫妻分居两地
3.庭院 白色的地面 大树 鸦雀 露水 桂花 月亮 秋天 孤独寂寞
六、(一)札札弄机杼 清且浅
2.(1)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一幅完整的花纹,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2)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动作 神态
(二)示例:鸦雀 露水 桂花 凄清、孤寂
2.地白 空明皎洁 示例: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3.C
4.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