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节 走进原子核
课前自主学案
核心要点突破
课标定位
课堂互动讲练
第一节
知能优化训练
课标定位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天然放射性及其规律和发现的意义.
2.了解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3.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放射性现象和原子核的组成.
课前自主学案
一、放射性的发现
1.放射性:物质放射出射线的性质叫______.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__________.
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___的所有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等于___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这些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______________.
2.意义:放射性的发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人类对微观结构更为深入的认识.
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
83
83
天然放射性元素
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
思考感悟
1.天然放射现象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提示:贝克勒尔
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中子和质子统称为____,它们的质量几乎相等.中子不带电,质子带一个单位的______.由于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______,原子核的质量数就是核内的______.
质子用符号__表示,其质量为mp=____________kg,中子用符号__表示,其质量为mn=____________kg.
核子
正电荷
质量数
核子数
p
1.6726×10-27
n
1.6749×10-27
思考感悟
2.质子和中子分别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提示:卢瑟福 查德威克
核心要点突破
一、天然放射现象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能穿透黑纸而使里面的底片感光.
放射性并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等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元素这种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特别提醒: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实际上人们认清原子核的结构就是从天然放射性开始的.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1.(单选)以下实验能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是( )
A.光电效应实验
B.原子发光产生明线光谱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天然放射性现象
解析:选D.光电效应实验是光子说的实验依据;原子发光产生明线光谱说明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射出的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出的,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
二、原子核组成的探索
1.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结果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粒子,并测出了它的电荷与质量,知道它是氢原子核,把它叫做质子,后来人们又从其它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故确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1)卢瑟福的预言: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名字叫“中子”.
(2)查德威克的发现:实验证明了中子的存在,中子的质量非常接近质子的质量.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2.(单选)关于质子与中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C.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D.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并预言了质子的存在
解析:选D.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卢瑟福只发现了质子,以后又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课堂互动讲练
(单选)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用X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
B.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
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Z
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Z,中子数为Z
例1
【思路点拨】 原子核中的两个等式
(1)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自主解答】 明确原子核的符号的含义: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则中子数为A-Z,所以B正确.
【答案】 B
变式训练 (单选)下列关于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表示一个原子
B.它表示一个原子核
C.它表示原子核中有12个质子
D.它表示原子核中有12个中子
解析:选A.X表示元素名称符号,24表示质量数,12表示质子数,中子数为质量数减去质子数,也为12.
知能优化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