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刻骨铭心的国耻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日本侵略军当年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毋忘国耻,这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体会课文第二段中的典型事例是怎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突出日军暴行的。
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2.学习生字新词。
3.完成有关字词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理解词语:刻骨铭心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引导学生评议,把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①“国耻”在课文中指什么?②这什么说这“国耻”是刻骨铭心的?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带点的字。
荷(hè)枪实弹(dàn)用另一个读音分别组词。
2.读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词语。
骇人听闻:骇,惊吓。使人听了吃惊。
如愿以偿:偿,满足。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令人发指:发,读fà 。叫人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年逾古稀:逾,超过。古稀,指七十岁。年纪超过七十岁,指高龄老人。
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样子。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解疑。
四、给课文分段
1.本文是一篇参观记,这种类型的文章常按“概括介绍——参观经过——观后感”的结构来写。我们可根据课文的结构给课文分段。
2.本文也可采用先把课文主体部分(参观经过)划出,再看头尾的方法来分段。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句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和汉字,把词语写完整。
xiàn yàn dǎo dào tāotāo
沦( ) 火( ) 舞( ) ( )田 ( )不绝
2.听写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种表达方式更恰当。
(1)可是40多天,在南京沦陷后的短短40多天内,这35万人竟被侵华日军全部屠杀了!
(2)南京沦陷后的40多天内,侵华日军屠杀了35万人。
3.抓住这一段课文的重点词概括段落大意。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第二段,根据作者的参观顺序给课文分层。全班交流,说说根据哪些句子来分层?灯片出示。
(1)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2)史料陈列大厅很宽敞,墙壁上挂着250幅图片。
(3)走进尸骨陈列室,首先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
(4)史料陈列厅中的图片┅┅室外的卵石广场却给人另外一种感觉。
启发学生理解第(4)句的过渡作用。
2.学习第二层。
(1)自由读第二层课文。
(2)这两段都采用了先概括介绍后举实例的方法,重温历史,控诉侵华日军的罪行。找出课文中的实例部分。
(3)理解重点句。
A、从1937年12月到期938年2月初……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这句话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图片内容的?(时间短,手段多,杀人面广。)
课文用了一个长句来全面来控诉侵华日军的暴行,读起来一气呵成,情感愤怒激烈沉痛。指导朗读。
B、35万人惨遭屠杀,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这里两个连续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种表达方式更恰当
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第一句用“把”字句,突出了“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人间地狱”是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强调日本侵略者对这场空前的劫难罪责难逃。)
3.学习第三层。
(1)指名读课文第三层。
(2)读旁注。
4.学习第四层。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2)讨论:大院卵石地面——小路边13块浮雕——围墙边的一组浮雕。
小结:本层按参观顺序记叙。
5.根据各层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四、指导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全班讨论:这什么说“这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深刻的启迪”指的又是什么?
师归纳:国力衰微,就会遭到外国人的欺负,要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就得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3.这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五、布置作业
片段练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取一题。
1.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
2.学习课文按参观顺序记叙的写法,介绍你的学校或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