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利用重锤下落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实验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B.应该选用点迹清晰、特别是第一点没有拉成长条的纸带
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再通电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 V~6 V的直流电源上
解析:选B.因为要记录重锤自由下落的情况,所以操作时应先通电再放纸带,C错误;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D错.
图4-3-9
2.(单选)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4-3-9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0~1 s内,合力做正功
B.在0~2 s内,合力总是做负功
C.在1~2 s内,合力不做功
D.在0~3 s内,合力总是做正功
解析:选A.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在0~1 s内,动能增加,所以合力做正功,A正确;0~2 s内,动能先增加后减少,合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错误;1~2 s内,动能减少,合力做负功,C错误;0~3 s内,动能变化量为零,合力做功为零,D错误.
3.(单选)(2011年北京质检)一辆汽车以v1=6 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s1=3.6 m,如果以v2=8 m/s的速度行驶,在同样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2应为( )
A.6.4 m B.5.6 m
C.7.2 m D.10.8 m
解析:选A.急刹车后,车只受摩擦阻力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
设摩擦阻力为f,由动能定理得
-fs1=0-mv①
-fs2=0-mv②
②式除以①式得:=
故汽车滑行距离s2=s1=()2×3.6 m=6.4 m.
4.
图4-3-10
(单选)(2011年高考江苏卷)如图4-3-10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0.3 J B.3 J
C.30 J D.300 J
解析:选A.由生活常识及题图知,一只鸡蛋的质量接近0.05 kg,上抛高度在0.6 m左右,则人对鸡蛋做的功W=mgh=0.3 J,故A对,B、C、D错.
5.
图 4-3-11
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海伦·杰尔斯基研究了各种自行车特技的物理学原理,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探寻特技动作的极限,设计了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高难度动作——“爱因斯坦空翻”,并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由自行车特技运动员(18岁的布莱士)成功完成.“爱因斯坦空翻”简化模型如图4-3-11所示,质量为m的自行车运动员从B点由静止出发,经BC圆弧,从C点竖直冲出,完成空翻的时间为t,由B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W,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自行车运动员从B到C至少做多少功?
解析:运动员由C到D过程做竖直上抛,设初速度为v0,则有:0=v0-g得v0=gt
运动员从B到C至少做功为W0,由动能定理:
W0-W=mv
解得:W0=W+mg2t2.
答案:W+mg2t2
一、单项选择题
1.
图 4-3-12
在足球赛中,红队球员在白队禁区附近主罚定位球,并将球从球门右上角贴着球门射入,如图4-3-12所示,球门高度为h,足球飞入球门的速度为v,足球质量为m,则红队球员将足球踢出时对足球做功W为(不计空气阻力和足球的大小)( )
A.mv2 B.mv2+mgh
C.mgh D.mv2-mgh
解析:选B.足球从被运动员踢出到入球门,只有重力做功,而足球的初动能等于球员踢球时对足球做的功W,由动能定理得:-mgh=mv2-mv,W=mv=mgh+mv2,B正确.
2.
图4-3-13
(2011年东莞质检)如图4-3-13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物块由A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力F对物块做的功W为( )
A.W>mv-mv
B.W=mv-mv
C.W=mv-mv
D.由于F的方向未知,W无法求出
解析:选B.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W=mv-mv,故选项B正确.
3.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
A.自身重力的2倍 B.自身重力的5倍
C.自身重力的8倍 D.自身重力的10倍
解析:选B.设地面对人的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为F,对人运动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mg(h1+h2)-Fh2=0,解得F=5mg,选B.
4.(2011年南京调研)如图4-3-14所示,小木块可以分别从固定斜面的顶端沿左边或右边由静止开始滑下,且滑到水平面上的A点或B点停下.假定小木块和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缓连接,图中水平面上的O点位于斜面顶点正下方,则( )
图4-3-14
A.距离OA小于OB B.距离OA大于OB
C.距离OA等于OB D.无法作出明确判断
解析:选C.
如图所示,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长为l,高为h,木块质量为m,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开始下滑到停在A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sinθ-μmgcosθ·l-μmg|AC|=0,即mgh-μmg|OA|=0得:|OA|=,与θ、l无关,所以选项C正确.
图4-3-15
5.如图4-3-15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率v0从曲面A点滑下,运动至B点时的速率仍为v0;若物体以速率v0从A点滑下,则它运动至B点时的速率( )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解析:选C.木块以初速率v0从曲面A点滑下,运动至B点时的速率仍为v0,由动能定理可得:mgh-Wf=0,所以有:Wf=mgh,当物体以的速率从A点滑下时,对应于同一位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的公式可知,物体对曲面的正压力减小,所以物体与曲面间的摩擦力也减小,在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也减小,所以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于,正确答案为C.
6.(2011年无锡高一检测)某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1、F2的作用,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力F1、F2的关系图象如图4-3-16所示,在这4 m 内,物体具有最大动能时的位移是( )
图4-3-16
A.1 m B.2 m
C.3 m D.4 m
解析:选B.s=2 m前F1>F2,合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s=2 m后F1s=4 m时F1、F2合力的功为零,动能为零,s=2 m时,合力做功最多,动能最大,B对.
二、双项选择题
7.(2011年南昌高一检测)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F阻大小不变,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抛出过程中,人手对小球做的功( )
A.mv-mgh B.mv
C.mv+mgh D.mgh+F阻 h
解析:选BD.抛出过程应用动能定理WF=mv,A错,B对,从小球离开手到上升到最大高度,全程应用动能定理WF-(mg+F阻)h=0,D对.
8.
图4-3-17
(2011年佛山高一检测)质量为1 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4-3-17所示,g=10 m/s2,则物体在水平地面上( )
A.所受合外力大小为5 N
B.滑行的总时间为4 s
C.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D.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解析:选BD.由题图知,物体前进20 m.动能由50 J变为零,故据动能定理,F×20=0-50,F=-2.5 N.即物体的合外力大小为2.5 N,A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2.5 m/s2,C错,D对.由于物体的初速度v0= m/s=10 m/s,故滑行时间t== s=4 s.B对.
9.
图4-3-18
(2011年深圳质检)如图4-3-18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速度为v,AB的水平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B.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
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s-mgh
D.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gh-Fs
解析:选AB.重力做的功取决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物体从A到B克服重力做功mgh,A对.由动能定理知W总=Fs-mgh+Wf=mv2-0,故Wf=mv2+mgh-Fs,所以B正确,C、D错误.
10.
图4-3-19
(2011年扬州调研)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图4-3-19中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B.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
C.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乙车先停下来,乙车的刹车性能好
D.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解析:选BC.在刹车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μmgs=mv2,得s=,因此甲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小,乙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大,刹车时的加速度a=μg,乙车刹车性能好;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乙车先停下来.选项BC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如果纸带上前面几点比较密集,不够清晰,可舍去前面的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取一段打点较为清晰的纸带,同样可以验证,如图4-3-20所示,取O点为起始点,各点的间距已量出并标在纸带上,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重物的质量为m.
图4-3-20
(1)打A点时,重物下落速度为vA=________,重物动能EkA=________.
(2)打F点时,重物下落速度为vF=________,重物动能EkF=________.
(3)打点计时器自打出A点开始到打出F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
(4)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从打点计时器打出A点到打出F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vA== m/s
=1.30 m/s,
EkA=mv=m×1.302 J=0.85m J.
(2)vF== m/s≈2.28 m/s,
EkF=mv=m×2.282 J=2.60m J.
(3)ΔEp=mghAF=m×9.8×(2.79+3.19+3.58+3.97+4.37)×10-2 J=1.75m J,
ΔEk=2.60mJ-0.85mJ=1.75m J.
(4)因为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ΔEk=ΔEp,所以机械能守恒.
答案:(1)1.30 m/s 0.85m J
(2)2.28 m/s 2.60m J
(3)1.75m J 1.75m J
(4)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ΔEk=ΔEp,即机械能守恒
12.
图4-3-21
如图4-3-21所示,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距离为l0,并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若斜面足够长,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问滑块经过的路程有多远?
解析:由于滑块所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滑块所受的摩擦力,所以可以断定滑块最终将停靠在挡板处,设整个过程经过的总路程为l,此过程重力做功
WG=mgl0sinθ,
摩擦力做功Wf=-μmglcosθ,
对滑块,根据动能定理
mgl0sinθ-μmglcosθ=0-mv,
解得l=.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