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分)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幅漫画《这只蓝鹰如此翻飞?》。该漫画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扭转了经济危机
B.遏制法西斯势力
C.遭到反对与不满
D.开创经济新模式
2.(2分)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
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2分)英国首相卡拉汉在1976年说:“我们以前认为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衰退,可以通过降税和政府消费来增加就业。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这个选择已不存在。”这反映了( )
A.自由放任政策符合英国的现实
B.资本主义国家取消对经济的干预
C.经济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失灵
D.政府将提高税收和开支应对危机
4.(2分)如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 )
A.推动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B.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C.实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D.汲取西方经济危机的教训
5.(2分)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商品博览会上,美苏两国领导人展开了著名的“厨房辩论”(以下部分节选),这一辩论反映出当时( )
赫鲁晓夫:“(美国)现代的厨房设备只是美国有钱人的享受,而在苏联家家户户都可以住进拥有这样设备的房子。”
(副总统)尼克松:“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模一样。”
A.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
B.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
C.军备竞赛影响民众生活
D.意识形态对立异常激烈
6.(2分)冷战后,美国不仅运用军事打击与威慑、经济封锁与制裁等硬权力手段,还运用软权力主导世界,软权力体现在生活和娱乐中“无徽不至”的美国影响;学习与工作中无所不在的美国方式;标准与规则中无所不至的美国权力等。据此可知,美国( )
A.对外放弃“硬权力”
B.建立了单极世界格局
C.综合国力大大下降
D.霸权主义呈现新形式
7.(2分)如图为2007~2017年东盟内部直接投资走势图(单位:百万美元)。这可以用来说明东盟( )
A.经济一体化受冲击
B.区域合作程度加强
C.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D.共同对抗外部危机
8.(2分)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却“西不入秦”。齐国稷下学宫祭酒荀子曾去齐至秦,并称秦国“治之至也”。据此可知,与春秋相比,战国时( )
A.儒者调整了治世理想
B.秦国人才吸引力增强
C.士人认同秦治国思想
D.文化重心已经向西移
9.(2分)孔子认为人生应扎根于社会现实,极力主张从道德领域解决人生及社会的一切问题。老子强调“清静无为”,主张从自然状态出发,从宇宙中去开启人生的智慧。两人的人生观( )
A.蕴含着强烈社会责任感
B.是不同时代背景的折射
C.体现出思想核心的差异
D.适应了统治者统治需要
10.(2分)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这表明当时( )
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
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
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
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
11.(2分)下面图文材料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是( )
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问题,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
A.重实验
B.重视理论研究
C.重实用
D.服务于手工业
12.(2分)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13.(2分)春秋学(春秋学的主要特点是“舍传求经”,他们在“舍传求经“时以“明王道”为原则)、正统论自北宋庆历年间兴起,至南宋愈来愈盛,“华夷之辨”成为两宋时代的思想主题之一。这一意识的兴起( )
A.表明传统天下秩序趋向崩溃
B.基于两宋的历史形势而产生
C.反映出中原制度文化的优势
D.阻绝了华夷之间的文化交流
14.(2分)下面是宋代两幅画作及相关评析。据此可推知这两幅画都(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
评析:带着些许佛缘,融入道的清幽,抒发性情重于刻画细节,创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
评析:小鸟的动态、果实上的斑痕生动逼真,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
C.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D.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15.(2分)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16.(2分)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7.(2分)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涵,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
A.为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C.体现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要求
D.以警醒世人作为其根本目的
18.(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表示,他虽赞同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但并不认可“杨朱和尼采的主张”,因为实行他们的极端利己主义,“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就无法存在,主张把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青年毛泽东亦认为,“人类固以利己性为主,然非有此而已也,又有推以利人之性”。这反映出,陈独秀和毛泽东两人都( )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全面而深刻
B.认为中国革命应该走苏俄式道路
C.强调了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D.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重构与实现
19.(2分)从如表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化中可以看出( )
表:近代中国革命观念的嬗变表
革命主体
道德标准
对路易十六的评价
理想政体
早期维新派
皇帝
仁义
仁义之君
君民共主制、三代之制
立宪派
皇帝、民众
仁义、民权、平等、民族
独立
仁义之君
君民共主制、三代之制
革命派
民众
平等、独立、自由、民权
非仁义之君
民主共和制
A.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
C.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
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
20.(2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
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清算文革时期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21.(2分)2019年10月底,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之后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总书记也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由此可知,文化自信应该( )
A.实施全民文化创新运动
B.以甲骨文研究为根本
C.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D.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
22.(2分)2020年12月8日,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而引起轩然大波。有的认为她就是恶魔而谩骂她;有的认为她是新冠肺炎的受害者而应同情和关心……。对该事件的诸多类型评论,暗合了以下某位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23.(2分)在14世纪欧洲的鼠疫期间,“由于宗教在血腥的死亡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一种新的怀疑论开始兴起……”人们需要找到新的教义来对这些苦难做出解释。当时这种情况( )
A.动摇了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思想领域的变革
C.推动了欧洲的信仰自由
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4.(2分)有学者写道:“他们不会对别人死心塌地,因为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批判权威,主要是针对权贵。……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他们改变了欧洲的人文气候。”这里的“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
B.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
C.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D.启蒙运动时的思想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2分)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董仲舒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比较董仲舒与黄宗羲主张的主要不同之处。(10分)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1724﹣1804)
(2)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6分)
材料三
作为一名决策者,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英国伊文思《邓小平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对实践标准具体解读的内容。并指出材料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推动力量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陆;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联合国成立;1945年第三次科技革命;1948年关贸总协定生效;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1980年信息技术革命兴起;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盟建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WTO成立……
制约力量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与石油危机;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这一主题,自拟论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儒家思想从产生到汉武帝之前,经历了极其艰辛的一段日子。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追根溯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于是对症下药,以受统治者的青睐度为标准,汲取诸子百家的优秀成果,尤其看重法、道两家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然后以包容的心态将儒学改造得焕然一新。终于得到汉武大帝的赏识,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拉开了历史的帷幕,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汉代的选官制与学校教育纷纷不失时机地与儒学挂起钩来,保障了儒学的普及与推广……不过,董仲舒的儒学新成果在宋明理学大师的眼中也呈现出很大的漏洞,尤其在哲学高度和思想的缜密性方面的问题更是致命的。面对这些问题,儒大师们再次秉承包容的心态,精准施策,妙手回春,顺利地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理论的任务。可见,儒学的包容性让所有优秀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内化为儒家思想的养分,让儒学在农耕文明时代的统治地位牢不可破。然而,李贽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还是对宋明理学发出了大胆挑战……
﹣﹣摘编自《大话儒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在汉武帝之前“极其艰辛”的具体表现。用史实说明董仲舒看重法、道两家的理由。(8分)
(2)根据材料概括儒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明理学大师们是如何弥补董仲舒思想理论的漏洞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信息看不出罗斯福新政扭转经济危机。
B.材料的意思不是遏制法西斯势力,而是罗斯福新政措施,最后发展成为法西斯的表现形式。
C.从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最后演变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符号,实际上是对罗斯福新政措施表达的强烈不满。
D.材料看不出开创新的经济模式特点。
故选:C。
2.【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建立了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观念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宏观协调与国际协调的理念。
B.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仍然存在。
D.20世纪4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减少干预。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凯恩斯主义演变影响。关键信息是我们以前认为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衰退,可以通过降税和政府消费来增加就业。
【解答】“以前认为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衰退,可以通过降税和政府消费来增加就业”体现是国家干预经济;“这个选择已不存在”说明经济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失灵,故C正确。
“自由放任政策”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西方普遍采取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
“取消对经济的干预”,表述绝对,排除B项。
各国纷纷通过减少干预来缓解经济危机,排除D项。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解答】从图中可知,二五计划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厨房辩论”的理解。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指出美国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先进的厨房设备,而苏联所有家庭都可以有这些先进厨房设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攻击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贫富不均;尼克松的意思是美国人不希望一切都由政府官员包办,攻击苏联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美苏两位领导人的“辩论”,表明两国领导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抨击对方的不足,表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立异常激烈,故选D;
1959年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不是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B错误;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霸权主义,侧重于考查的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形式的改变。
【解答】A.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苏联解体后,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是没有真正的建立,故排除;
C.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美国不仅运用军事打击与威慑、经济封锁与制裁等硬权力手段,还运用软权力主导世界“说明美国称霸世界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材料体现的是2007~2017年东盟内部直接投资呈现波动式上升,这说明的东盟内部联系进一步加强,合作化程度更深,D正确;
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
故选:B。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荀子对秦国的称赞主要和秦国招揽人才的政策有关,B项符合题意;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处于百家争鸣的特征,士人认同秦国治国思想的说法错误,A项排除;
儒者的治世理想为大同社会,未曾调整,排除C项;
秦国地处边陲,文化并不发达,因此文化重心己向西转移的说法错误,D项排除。
故选:B。
9.【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孔子和老子的人生观。
【解答】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结合所学仁就是一种道德,仁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关注社会现实,而老子的思想核心为道,道家认为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故主张从自然状态出发,从宇宙中去开启人生的智慧,选C项。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不能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排除A项。
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物,故排除B项。
孔子的思想并不能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老子的无为思想,也与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有差异,故排除D项。
故选:C。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思想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黄老师想在政治上不再受统治的重视,但并不代表消亡。
B.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思想应该包括儒家思想,但还应该包括法家思想。
C.从材料中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明显可以看出儒学受到了重视。
D.当时儒学只是刚刚取得主流地位而不是强化。
故选:C。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可知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说明特点是重实用,而非重实验,故选C,排除A;
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轻视理论研究,排除B;
材料中没有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具体的服务对象,排除D。
故选:C。
1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安史之乱以前……豪放、浪漫”“安史之乱以后……沉郁悲壮”。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结合唯物史观可知,题干中唐诗风格的变化体现了唐诗创作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故A正确。
B项说法片面,C项说法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故选:A。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与少数民族的对抗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已然崩溃,这种情况下,北宋的一些士子开始强调“华夷之辨”,宣扬宋朝的正统地位,B选项符合题意。
传统天下秩序趋向崩溃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
中原文化的优势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阻绝华夷之间的文化交流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故选:B。
14.【分析】本题考查理学思想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依据材料“带着些许佛缘,融入道的清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这与材料“带着些许佛缘,融入道的清幽”“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等信息相符,故D正确。
《寒江独钓图》明显不属于花鸟画,《果熟来禽图》属于工笔花鸟画,不是借形寓意的写意花鸟画;故排除A。
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该作品开创风俗画的先河的结论,故排除B。
上述两幅画均与世俗化无关,排除C。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解答】A.题干信息表达黄宗羲“工商皆本”主张,没有体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故排除A;
B.根据题干“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旨在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所以B正确;
C.经世致用思想是顾炎武提出的,故排除C;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观目的,故排除D。
故选:B。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根据材料“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可知体现的是近代前期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A选项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托古改制的思想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弱小的表现,D选项排除。
故选:A。
17.【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结合题干材料“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可知,维新思想具有反封建色彩,同时在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前提下重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民族救亡与思想启蒙的时代需求,C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维新思想对民主运动的影响,排除。
B项,题干并未强调维新思想顺应资本主义潮流,排除。
D项,维新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机,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
故选:C。
18.【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结合题干“主张把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人类固以利己性为主”“有推以利人之性”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材料中的“主张把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人类固以利己性为主”“有推以利人之性”等信息可知,陈独秀和毛泽东都主张改造社会的基础是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基础,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重构与实现,故D项正确。
A项,题干并非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
B项,题干未反映中国革命应该走苏俄式道路的主张,排除。
C项,题干未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排除。
故选:D。
19.【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各个派别的思想主张,结合早期维新派、立宪派以及革命派的主张以及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
【解答】依据表格中革命派的主张“平等、独立、自由、民权”、“民主共和制”可以看出革命派主张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建立民主共和制。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派的主张与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
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是地主阶级顽固派和洋务派,与表格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立宪派和维新派均不倾向于革命,倾向于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项错误。
表格中的革命观念变化是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政治发展程度而发展的,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程度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20.【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社会建设。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文革已经结束中国的经济目的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一直没有发表,到1976年12月26日公开发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文革已经结束,中国面临的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故D项正确。
改革开放思想动员是在1978年,故A项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故B项错误。
彻底清算文革时期错误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C项错误。
故选:D。
21.【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
【解答】从材料中的“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等信息可以看出,坚定文化自信,应该做到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故D正确。
A项对文化自信理解片面,B项夸大了甲骨文研究的地位,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
故选:D。
22.【分析】本题考查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关键信息是:对该事件的诸多类型评论,暗合了以下某位思想家的观点。
【解答】题干显示对“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评价多样,这是个人不同态度的体现,与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吻合,故C正确。
A开始注重理性,排除。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排除B。
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排除D。
故选:C。
23.【分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宗教在血腥的死亡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怀疑论开始兴起”“需要找到新的教义”。
【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鼠疫动摇了人们对原来的宗教教义的迷信,这有利于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故B正确。
14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仍占统治地位,故排除A。
C指的是启蒙运动,D指的是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均不符合。
故选:B。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并正确掌握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不符。
B.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与题干所给材料中“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之一是传播天主教,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不符。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
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和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运动和邓小平理论,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一问可结合董仲舒与黄宗羲的主张进行作答;第二问可结合启蒙运动进行概括;第三问可结合邓小平理论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不同:董仲舒的主张是维护君主专制;黄宗羲的主张则是反对君主专制。
(2)康德认为不是启蒙了的时代主要是因为当时还存在封建专制的压制;而且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而康德认为是启蒙的时代主要是因为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了民主、科学等理想蓝图。由此可知康德是认为是处在一个正在启蒙的时代,而非启蒙了的时代。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对实践标准的具体解读主要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据“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材料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主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
(1)主张:民贵君轻;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不同:董仲舒:维护君主专制;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2)不是启蒙: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
是启蒙: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了民主、科学等理想蓝图。
(3)内容:判断实践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到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表现可以结合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表现和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
故答案为:
举例: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状态,推动了人类开始向全球化迈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推动全球化步伐加快;然而,不断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年那场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实行贸易壁垒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全球化;二战后,联合国等各种国际性的组织应运而生,在规范各种秩序的同时,也推动人类全球化大大加速。
总结:长期以来,虽然推动和制约力量相互交织,但全球化依然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前发展。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一问可结合董仲舒思想进行作答;第二问可结合宋明理学进行概括。
【解答】(1)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统治者重用;秦朝“焚书坑儒”沉重打击了儒学。理由根据“尤其看重法、道两家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秦重用法家思想实现了富国强兵,完成了统一;汉用道家思想休养生息,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2)特点:根据“以包容的心态将儒学改造得焕然一新。终于得到汉武大帝的赏识”可知是儒学的包容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明理学大师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提高了思辨性,由此民不了董仲舒的儒学在哲学高度和思想缜密性方面的漏洞。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凸显人性尊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
(1)表现: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统治者重用;秦朝“焚书坑儒”。
理由:秦重用法家思想实现了富国强兵,完成了统一;汉用道家思想休养生息,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2)特点:儒学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