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知识链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知识链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2-21 22: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链接—郑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该内容属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科书七下《知识链接》的知识点。本课内容为前面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拓展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方式和手段自行了解。该课将这一册的学生应该课外了解的美术馆、画派、中外画家的介绍汇聚在了一起,起到了注释的作用。由于内容比较多,这里只选取了郑燮这位书画家来讲解,希望能对学生了解其他知识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清代书画家郑燮的生平简介及其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郑燮的精神品质及其书画作品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相关资料及图片资料。
(4)纸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共1课时)
一、复习引入
欣赏作品《格尔尼卡》,请学生说出作品名称、作者、艺术形式、作者流派。
毕加索作品欣赏,体会画风的独特(怪)。
介绍了解知识的基本方法:查阅书籍、上网。
二、讲授新课
1.出示郑燮的简介,让学生猜猜本课要介绍的书画家是谁。
a介绍郑燮的生平简介
b介绍古代科举制度(知识水平高)
c介绍扬州八怪(书画水平高)
2.郑燮怪在传奇
1)坎坷人生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他四岁时,生母去世。板桥的继母于板桥十四岁去世。他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至他三十岁时,父亲去世,不久儿子也去世。三十九岁,妻子徐夫人也病殁,境遇至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四岁中了进士。
2)仕途不顺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清正廉明。1746年, 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郑板桥深入民间,洞悉民间的疾苦,终因救灾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参,他宦情已薄。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时,毅然辞官返里。他一共当过十二年七品官。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留下了许多佳话。
3)辞官穷困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4)最后岁月
去官以后,郑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享年七十三岁。因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嗣。
5)书画特点
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
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郑板桥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6)板桥三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7)胸有成竹
他十分注重对自然的直接观察,以真切的感受来萌发画意,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张“胸无成竹”的创作方法,指出“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和区别,详尽叙述了从观察感受、构思酝酿,到落笔定型的创作过程,见解独到,为前人所未道。
8)郑燮作品欣赏
9)手绘线条竹子、兰花作品欣赏及技法讲解
三、课堂练习作业:
用手绘线条的方法临摹一幅兰花作品。(要求:1、线条流畅2、构图合理3、叶子的姿态舒展优美4、前后遮挡关系清楚)
1.教师巡回辅导
2.展示点评学生课堂作业
四、课外作业:
1.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法了解书上的其他中外书画家生平事迹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2.用手绘线条的方式临摹一幅郑燮的绘画作品。
201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