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华夏”一词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理念得到发展。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诸侯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
B.传统政治秩序逐渐解体
C.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D.民族认同观念产生
2.(4分)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该材料反映了( )
A.汉代儒学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汉代儒学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
D.“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
3.(4分)元朝设置行省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部分),由表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行省( )
元朝行省
概况
江浙、湖广、江西
搜刮财赋,其治所往往设在便于与朝廷联络和指挥的水陆交通要冲之处,而不置于该省的中心地带
陕西、四川、云南、河南
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境要地以控制军事重镇为重心
岭北、辽阳
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以及供给军需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维系了元朝的统治
C.侧重对地方军事遏制
D.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4.(4分)明代时,“河间(今属河北)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等。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今属河南),并天津沿河一带;贩铁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冀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这表明( )
A.抑商政策松动促进长途贩运贸易
B.商品交换突破地方市场限制
C.经济发展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区域分工相对平衡
5.(4分)对于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村镇的社会变化,时人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救粟。”这说明( )
A.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贸易中心已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6.(4分)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如图),杂志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杂志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方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
B.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D.继续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7.(4分)“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8.(4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
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
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9.(4分)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
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
B.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C.加重下层民众负担
D.激化已有的社会矛盾
10.(4分)美国在2020年11月3日再次进行了总统选举,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特朗普和拜登进行了角逐。按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 )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对国会和选民负责
11.(4分)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12.(4分)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
B.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最初,唐太宗命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后改为礼部侍郎,并增加了比隋朝多三、四倍的科目,确定以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六科为常设科目,唐太宗还规定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为考试日期,规定所有考生,必须考以《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度贴经,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由中国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新发展的客观趋势,促成了唐太宗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治国之策有何特点?分析这些政策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二: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
材料三: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在过渡时期不长的时间里,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9%。
﹣﹣摘自王文《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治理中如何显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综上,谈谈你对影响国家治理因素的认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自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15分)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覆盖城镇国有部门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人的养老金。医疗费都由企业负责支付和报销,企业的压力非常大,由于中国在较长时期内实行独生子女政策,逐步形成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完全依靠传统的家庭赡养老人难以行得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迹象日益明显。……2000年初,有学者建议中国可以效仿国外,建立养老基金,通过资本运作,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以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建立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00年底,中央财政拨款200亿元作为第一笔基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运作,加上财政拨款……社保基金的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投资收益,截至2010年底,其累计投资收益已占社保基金权益的43.19%。
﹣﹣摘编自刘仲藜等《全国社保基金的建立和初期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全国社保基金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国社保基金建立的影响。
(历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材料:1973年1月23日,美国和越南代表正式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历时12年的侵越战争宣告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其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中说:“很少有国家曾享有1959年美国对北越的那种军事优势。战争的一方是一个核超级大国,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武装力量超过100万,人口1.8亿;而另一方是一个军事小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亿美元,武装力量25万人,人口不足1600万,从纸面上看,这场战争对另一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力量悬殊之战。”
﹣﹣摘自《正义战争论视域下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历史-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杨根思,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是杨根思的座右铭。1950年11月29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奉命带领三排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断敌南逃退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杨根思发出了“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的8次进攻。敌人很快发起了第9次进攻。在这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一跃而起,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根思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抗美援朝精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传承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
【解答】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边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故C选项正确。
各族“同源共祖”理念的发展,与诸侯兼并战争对国家统一的作用无关,不是传统“政治秩序”的解体,也不是民族认同观念的“产生”,故排除ABD。
故选:C。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的主旨,并正确掌握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解答】根据材料中“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故D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民本思想”、“儒学思想正统地位的正式确立”在材料信息中均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新儒学仍然坚守德治,故C项错误。
故选:D。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陕西、四川、云南、河南这几个行省主要是以军事控制目的为主,而不是以控制朝廷财政收入为主;
B.材料中的行审既有控制财政收入,也有加强军事控制以及防范蒙古诸王的作用,都维系了元朝的统治;
C.江浙、湖广、江西这几个行,省都是为了收国财富,而不是侧重于军事遏制;
D.材料看不出行省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故选:B。
4.【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商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从材料无法推断明代抑商政策松动,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长途贸易的发展,商品交换突破地方市场限制,故B项正确。
长途贸易的发展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错误。
长途贸易的发展反映出手工业的区域分工不平衡,故D项错误。
故选:B。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救粟”的主旨,并正确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解答】根据材料中“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救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反映出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只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贸易中心转移,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中的“彻底瓦解”表述绝对化,故D项错误。
故选:A。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答本题需要紧扣关键信息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方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并结合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A.由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杂志封面信息“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方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寓意着此时马克思主义广泛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故A正确;
B.图案体现不出反帝反封建,故B错误;
C.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故C错误;
D.材料图案和民主与科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7.【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期间的民族意识大觉醒和民族团结。认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解答】从材料“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可以看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向西南的大撤退,加强了各个阶层的联系和认同感,促进民族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了根本保证,故选C;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C。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并能够正确认识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
【解答】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民法典》是在原有法律基础上进行编纂的,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并非摒弃。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新”表述不符合史实。
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法典》的推行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已进入成文法时代,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社会中“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是梭伦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故B正确;
这一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有助于打破氏族贵族的统治,故A错误;
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工商业阶层的出现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排除D。
故选:B。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确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1787年》宪法的内容。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按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正确,C错误;
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故A错误;
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故D错误。
故选:B。
11.【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理论,解题的关键是“本质问题”。
【解答】“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新政”“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各国均从国情出发制定政策,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及历史影响。
【解答】根据材料中“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要反对大国的霸权主义,发展中国家不做大国的附庸,这说明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反对霸权主义,不是反对殖民主义,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大没有使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没有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故B、C项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一中“增加了比隋朝多三、四倍的科目,确定以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六科为常设科目,唐太宗还规定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为考试日期,规定所有考生,必须考以《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度贴经”“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由中国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新发展的客观趋势,促成了唐太宗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的主旨,并能够正确认识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2)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二中“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及“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三中“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及“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的主旨,并能够正确认识影响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因素。
【解答】(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增加了比隋朝多三、四倍的科目,确定以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六科为常设科目,唐太宗还规定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为考试日期,规定所有考生,必须考以《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度贴经”可得出文德治国、注重人才选拔;根据材料一中“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由中国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新发展的客观趋势,促成了唐太宗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可得出注重对外交流。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形成贞观之治;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外友好关系;推动唐朝经济、文化发展等角度分析。
(2)治国理念:根据材料二中“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可得出崇尚科学理性;根据材料二中“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可得出强调分权制衡;根据材料二中“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可得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根据材料二中“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可得出保障公民参政自由,发展公民教育等。
(3)第一小问优势,根据材料三中“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可得出人民当家作主;根据材料三中“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三中“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可得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第二小问认识,综合上述材料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发挥制度优势、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1)特点:文德治国;注重人才选拔:注重对外交流。
影响:形成贞观之治;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外友好关系;推动唐朝经济、文化发展。
(2)理念:崇尚科学理性;强调分权制衡;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公民参政自由,发展公民教育等。
(3)优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因素:发挥制度优势;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时代要求);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多极化,结合材料和世界多极化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独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材料中观点“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评析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结束,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现在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有助于遏制美国“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
故答案为:
示例:
评析整体观点: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结束,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现在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有助于遏制美国“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医疗费都由企业负责支付和报销,企业的压力非常大”得出: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由材料信息“由于中国在较长时期内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完全依靠传统的家庭赡养老人难以行得通,到了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迹象日益明显”得出:计划生育下,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供养压力大;由材料信息“有学者建议中国可以效仿国外,建立养老基金,通过资本运作,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以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新的保障制度、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等角度补充。
(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运作,加上财政拨款……社保基金的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投资收益,截至2010年底,其累计投资收益已占社保基金权益的43.19%”得出:有利于缓解供养压力,缓解财政支出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利于国企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等角度补充。
故答案为:
(1)原因: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计划生育下,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供养压力大;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新的保障制度;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2)影响:有利于缓解供养压力,缓解财政支出的问题;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利于国企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等。
(历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分析】(1)本题考查越南战争。具体考查越南战争发生的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2)本题考查越南战争。具体考查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越南的社会性质和与中国的关系及美国对中国的敌视,美国的全球战略的角度加以回答即可。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美国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和对美国外交策略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①在越南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支持和声援,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②美国要称霸世界,配合在欧洲地区的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2)越南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美国社会造成深远影响;越战后期美国内外交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和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
【历史-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朝鲜战争。第一小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第二小问,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根思身上体现出的抗美援朝精神。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支援朝鲜人民、保卫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捍卫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等方面概括。
(2)根据“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可得出主要有抗美援朝彰显了民族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友谊精神、维护正义与和平的斗争精神等。
故答案为:
(1)支援朝鲜人民;保卫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捍卫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
(2)抗美援朝彰显了民族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友谊精神、维护正义与和平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