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走近文学大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走近文学大师》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0 20: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课名
走近汪曾祺
学科(版本)
语教版
章节
必修五
学时
一课时
年级
高二
教学目标
1.分析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2.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三、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文本归纳、概括能力,对于北京的胡同的认识不多,但是文本的结构比较清晰,能让学生很快掌握知识点;大部分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有一定的基础;有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整理、视频剪辑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待培养提高,针对文化现象和内涵还不够透彻清晰地掌握。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针对胡同文化的没落,通过拓展延伸理解胡同文化中的小市民文化终究是会在大时代浪潮冲击下衰败与没落,体会作者告别胡同文化的毅然和理智又不舍的复杂情感,包含着作者希望胡同文化中的那些精华能很好地保存下来。
2.探究胡同文化后面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注重对人文思想的熏陶,让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通过欣赏胡同的图片和充满京味儿的歌曲,通过诵读和切身的感受,会很快融入文本。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听歌曲,
展示图片,导入课题
0’06”—
2’14”
创设文化情境,引入课题,学生谈感受
听一首有关于胡同的歌曲,观看北京胡同的图片,感受北京胡同文化
听音乐,看图片,体会浓浓的北京风情
音乐声与直观的图片能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中,调动学生的感官,更好进入课题;用擦除蒙尘的方式解释课题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用授课助手展示百度搜索“文化”的概念
小组讨论,整合预习资料并展示
分析文本
2’15”—
21’05”
检查学生小组预习情况,收集资料的能力,组员间的相互配合,走进文本
学生小组讨论整合题目,预设并解决本小组提出的问题,结合文本预习段落主要内容,学生概括课本知识,掌握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内涵,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契合点,建筑与文化的联系,福建土楼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文化特点;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小组讨论,预设题目,做竞赛题,解决前三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答案,学生举例论证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福建土楼
用倒计时1分钟小组讨论;将学生预设的题目拍照上传、插入到白板中展示,直观地展现集体的结晶;通过一道竞赛题更好地掌握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一名学生在白板上的画笔操作、解释,让学生加强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21’06”—
41’57”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通过问题的引导,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将拓展延伸的问题进行解释,举例论证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得到较好地发展,与胡同文化的没落有着不同的命运,为什么人们青睐这些地方;对于过度开发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传统文化的三种情况的举例,保护得当的我们身边的例子是鲤鱼文化,霍同的线狮文化等视频的观看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问题的一步步深入,进而引出传统文化的三种情况,更能体会出作者的复杂情感,面对目前身边针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的协调,观看教师在白板上的三个
四维AR
学生发送两段剪辑的视频到教师微信上,插入白板观看
学生传送图片到教师电脑上,介绍凤凰古城、丽江古城、周庄、乌镇等传统文化得到人们的青睐,直观明了;教师利用授课助手在白板上传送四维AR,让学生能立体得感受建筑与文化的联系,自由女神像、西安大雁塔、姑苏水乡的立体图像如梦如幻地让学生身临其境,特别是姑苏水乡的整体感觉包括吴侬软语;两段已经剪辑好的视频传送教师微信上,展示在白板上,学生从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中了解了鲤鱼文化和霍同线狮文化,明确了传统文化在得到合理地保护后,得到更大的发展,为自己的家乡喝彩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结束
41’58”—
44’34”
联系实际的感悟,深刻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知识迁移,课堂的延伸
回归文本的最后两个段落,感受汪曾祺面对胡同之没的伤感、遗憾,但是在无可奈何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如鲤鱼溪的和合文化在周宁一中的校园建筑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大厅的环形水池就是同济大学建筑师为周宁一中而特地融入的传统文化,作业的布置也是在此前提下布置的周宁一中校园与校园文化
配乐朗读,再次感受北京文化,更深刻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再见了,胡同!的同声朗读结束本节课
手机授课助手同步观看视频,鲤鱼溪和合文化在新一中建筑上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