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欣赏图片
2、思考:(1)我国基础建设全面展开,这些设施的费用是从哪里来的?
(2)国家的钱是从哪里来?
3、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
板书课题:税率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课
带着问题学习教材第10页。
(1)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纳税?
(2)税收有什么意义?
(3)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4)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2、分组学习,安组汇报
3、生说出,发生在我们身边或上网查找小故事,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
4、了解我们国家税收政策
(三)讨论:
应纳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
(四)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4)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