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品才双馨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后汉书·张衡传
南朝·范晔
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
历史学家。《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此书对考核史事有参考价值,文字亦朴素精练。
传记的一般写法:
先写人名,籍贯,品性
综述……
然后按时间顺序选
择典型事例表
现人物
历史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
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
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
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
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
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张衡(78——139)东汉著名
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
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
有建树。
记里鼓车
指南车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时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还是当时六大名画家之一。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包括数学著作《算罔论》,天文著作《灵宪》《灵宪图》,文学作品《二京赋》《归田赋》《同声歌》等。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
浑天说
他在《浑天仪注》中指出天是一个圆球,而不是盖天说中的半圆,地球在天之中类似于鸡蛋黄在鸡蛋内部。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他,一九五五年全国发行
过纪念邮票。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
台,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
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
敬仰。”
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
张衡墓
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
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鸽早1000多年。
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本世纪50年代就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1955年,中国先后发行了印有张衡画像和地动仪的邮票;196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翻译出版了他的《二京赋》;1970年、197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分别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为“张衡小行星”。1981年上海造船厂把中波公司建造的一艘16000吨多用途货轮命名为“张衡号”,巨轮带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航行在世界各地。
走进课文文本探究
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
阅读课文,检查预习
字
音
属(
)文?
连辟
(
)
逾侈(
)
邓骘(
)???
璇(
)机???
算罔论(
)
中有都(
)柱?????
傍(
)行八道
蟾蜍(
)
帷幄(
)
乞骸(
)骨
zhǔ
chǐ
zhì
xuán
wǎng
dū
páng
chán
chú
wéi
wò
hái
bì
员径八尺
(“员”通“圆”)
篆文山龟
(
“文”通“纹”)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收禽
(“禽”通“擒”)
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
通假字
通假字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注意文中标志时间的词(永元中、安帝、顺帝初、阳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
全文共六段,分别介绍了张衡的哪些方面的成就?
文学成就(第一段)
科技成就(第二、三、四段)
政治才能(第五、六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种学问和技能。
善:擅长,形容词作动词
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下文“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
三辅: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京师:指洛阳。
因:于是,就→接着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于,表比较。
从容: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忙。
交接:和……交往,今:接管,移交
举孝廉不行:(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举,被推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不行,古今异义,不应荐。
连辟(bì)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被征召。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平常态度从容稳重,性情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世俗的人往来。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去应召。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时:名作状,当时
承:接续
莫:没有谁
逾侈:过度奢侈。
拟:摹仿,仿照
班固《两都》:班固作的《两都赋》。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下文的“
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因:用。以:来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会”。
奇:以……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从王公贵族到一般的官吏,没有谁不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向朝廷)讽喻规劝。(他)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华出众,多次召请(他)去做官,(他)也不去应召。
这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记述了张衡的学业、品德
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
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
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
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
“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
者连用“不行”“不就”“
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
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一段内容小结: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治学的态度:严谨、谦虚
为人的品行:
淡静:诸葛亮所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质朴、超逸、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求学经历
学识渊博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
致思:用心思。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特征:特地征召。今: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
拜:任命
再迁:两次迁升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用心于天
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
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公车特地征召,任命
他为郎中,两次迁升后,做了太史令。
研核:研究考验。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机,玉
饰的测天仪器。也写作“
璇玑”。正,形容
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作:制造
灵宪算、罔论:《灵宪》,历法书。《算罔论》,算术书。
言:论述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他精心研究、考察了天文、气象和历法诸科学问,精妙而透彻地研究出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本段主要介绍了张
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
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
两部分。张衡上通天文,
下穷地理,精于历算,
擅于机械,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
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绘画、诗
赋方面也成绩斐然,难怪郭沫若说:“
如此全
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的。”
第二自然段小结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再转:转任两次。复:又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当世,指权臣大官。
所居之官:他担任的官职
辄:就
徙:迁升,提拔。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第三段内容小结:“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正因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官以谋私利,不把学问当做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在科学上做出这样伟大的成绩。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
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复:又
候风地动仪:一种测验地震的仪器。也有人说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
员径:即圆的直径。员,通“圆”。
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
尊:通“樽”,古代酒器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介宾后置。篆文,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
(顺帝)阳嘉元年,(
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种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
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读dū
傍行八道:傍,通“旁”,周围。周围伸出八条滑道
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关,枢纽、关键。发,拨动。
尊:通“樽”,酒杯,此处指酒樽形的仪器
周密: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际:缝隙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每个龙口里都衔着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正可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那些枢纽和机件的巧妙构造,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振:通“震”
机发吐丸: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
激扬:古:此处指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方面: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合契,符合、相合。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宾语前置句。从来没有这件事。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候风地动仪巧妙灵验这件事。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如果发生地震,酒樽就震动铜龙,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衔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如果一条铜龙的机关发动了,而另外七个龙头不动,循着龙头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验证仪器,彼此完全符合,灵验如神。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这件事情。
地:指洛阳
咸:都
无征:没有应验。
驿:这里指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兰州、临洮、陇西一带。
地动:地震
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龟鸟兽之形。
质地
外形
雕饰
第四段内容小结: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地震陇西”一事用力地证明了候风地动仪的神奇功用。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内部机械构造
权移于下:中央权力向下转移
疏: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
陈事:陈述事情
帷幄:这里指皇宫。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疾恶:痛恨。
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做动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当时,国家政治越来越腐败,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让他进入皇宫,在自己身边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谁是被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为其患:成为他们的祸患。为:成为
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幽:幽深。微:微妙。明:看清楚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这些宦官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第五段内容小结:张衡不仅在科学、文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才干,面对“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的状况,他挺身而出“
因上疏陈事”“
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努力剪除奸徒丑类。然而,官场的黑暗,使他难施手脚,只好借《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出为河间相:出京做河间王(刘政)的相。出:离开(朝廷)
典宪:典章法制。
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
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治威严:治理严厉。治,治理。
阴知:暗中查知。
禽:通“擒”
,抓起来
政理:政治清明。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整顿法令制度,暗中查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逮捕、拘押起来,于是官民上下都敬畏恭顺,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
十二,永和四年卒。
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征拜:征召授予官职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任命他为尚书。(张衡)六十二岁,于顺帝永和四年去世。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____
___
果断正直
______
聪明机智
___
_
果敢决绝
______
___
政绩卓越
第六段内容小结: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走进文本学习探究
①这篇课文了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重点叙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多方面的贡献?
三个方面:
文学、科学、政治。
张衡在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全面叙述了他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成就,又重点突出
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课文二、三、四段详尽地叙述了
他的科学成就。
在科学理论方面著有《灵宪》、《算罔论》等。在技术方面发明了浑天仪,尤其是能精确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这一伟大
成就比欧洲早1700年。
张衡之所以能在多方面取得成绩,他的勤奋好学、刻苦
钻研、不慕名利、反对骄奢、不趋炎附势、勇于斗争的高贵
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精神基础。这些精神直到今天也很值
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②张衡有那些可贵的品格?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名利”。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奢”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擒”,都反映了他对当时的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
②张衡有那些可贵的品格?
二是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
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
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
品格,他才能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
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
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
继问世。
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
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苏武传》为了表现苏武的
高洁的“志”“行”和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精神,采用
了叙议结合的手法,文笔充满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主观性较强。而《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
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的文字对张衡的文
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进行
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
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答案
作为历史人物传记文章,你觉得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
2、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
艺术手法探究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了张衡不追逐名利的高尚道德。
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不足200个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课件用语之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谈谈在此篇传记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张衡?(超世之才、高尚品格)
知人论世
超世之才
“善属文”,作《二京赋》——文学
“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科学发明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科学著作
“善政事”,为河间相,称为政理
治学态度:谦虚谨慎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为人品行:淡泊名利
质朴
超逸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品行端正,忧国忧民:
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高尚品德:
张
衡
一
三
四
少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
《二京赋》
无骄尚之情
从容淡静
善机巧
《灵宪》
《算罔论》
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
治威严、整法度
文学
科学
政治
性情
文
章
结
构
上疏陈事、讽议左右
二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公车特征拜郎中
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再迁为太史令
再转复为太史令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
拜,封官,任命
召见,召聘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指官职调动
指官职调动
指官职调动升迁
字词积累
游于三辅
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
遂通五经,贯六艺
时国王骄奢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员径八尺
(“员”通“圆”)
篆文山龟
(
“文”通“纹”)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收禽
(“禽”通“擒”)
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通假字
文言语法现象归纳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物的几点之一)
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
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特点)
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
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常从容淡静:从容,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忙
篆文,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
覆盖周密无际:周密,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激扬,古:激越传扬,此处指清脆响亮。
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衡不慕当世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4、行道之人弗受
5、夫仁义智辩非所以持国也
6、赵王畏秦,欲毋行
7、愿将军勿虑
8、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否
定
词
——副词,不
——
没有,不曾
——
没有
——
副词,不
——
不是
——
不
——
别,不要
——
副词,不要
全才张衡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被人们称为”科圣“。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
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文学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风貌、自然风光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归田赋》、《思玄赋》、《四愁诗》等30余篇。
艺术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善画神兽。(东汉六大画家:张衡、赵歧、刘褒、蔡鱼、刘旦、杨鲁
。)
地震学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
地理学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等。
记里鼓车
指南车
数学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
气象学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侯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机械学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张衡《应问》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追求人生
我国古代天文仪器简介
天球仪
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
???
金嵌珍珠天球仪
地平经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角。其底座是副十字交梁,交梁上有三条屈身直立的苍龙和一条铜柱,作为四个柱脚托着一个直径两米多的大铜圈,铜圈平行于地平面,叫做“地平圈”。圈面按东西和南北正相交成两条直线,将地平圈分割成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四个方位,以正南和正北为零度,分别向东、西刻划度数。在正东和正西两点各竖一柱,两条升龙盘柱而上,大约在一米半处相向合拢,在中心部分两龙各伸出一爪,友好地捧着火球。再从地平圈中心垂直地竖起一根正方形的空心立表,并且和火球相连,立表上指天顶,下连底座中心的固定立柱。在立表的下端有一根横表,平躺在地平圈上,可以带动立表旋转,横表的两端各有一根直线和立表顶端相连。
仰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由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
仰仪的主体是一只直径约三米的铜质半球面,好像一口仰放着的大锅,因而得名。仰仪的内部球面上,纵横交错地刻划出一些规则网格,用来量度天体的位置。在仰仪的锅口上刻有一圈水槽,用来注水校正锅口的水平,使其保持水平设置;在水槽边缘均匀地刻划出24条线,以示方向。在正南方的刻线上安置着两根十字交叉的竿子,呈正南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仰仪的中心,把一块凿有中心小孔的小方板装在竿子的北端,并且小方板可以绕着仰仪中心旋转。
仰仪是采用直接投影方法的观测仪器,非常直观、方便。例如,当太阳光透过中心小孔时,在仰仪的内部球面上就会投影出太阳的映像,观测者便可以从网格中直接读出太阳的位置了。尤其在日全食时,利用仰仪能清楚地观看日食的全过程,连同每一个时刻,日面亏损的位置、大小都能比较准确地测量出来。因此,仰仪是很受古代天文工作者喜爱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
简仪与浑仪一样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但是,浑仪的结构比较繁杂,观测时经常发生环与环相互阻挡视线的现象,使用极不方便。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将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一个底座上,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因此,古人称这种装置为“简仪”。
简仪的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环面平行于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环”;另一个是直立在赤道环中心的双环,能绕一根金属轴转动,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夹着一根装有十字丝装置的窥管,相当于单镜筒望远镜,能绕赤经双环的中心转动。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有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金属轴,支撑着整个观测装置,使这个装置保持着北高南低的形状。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赤道装置,要比欧洲人使用赤道装置早500年左右。
赤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古天文观测仪器。1673年制成,重达2720千克,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
整个观测部分由三个大环和一根轴承组成。最外面的大环叫做“子午环”,呈正南北方向竖立着,两面有刻度盘。中间的圆环呈南高北低,与天赤道平行,因此,叫做“赤道环”。环面上均匀地刻有24个大格,代表24小时,每个大格再分成4个小格,代表15分钟,
在赤道环面的中心垂直地竖立着一根轴承,叫做“极轴”,与子午环相连,朝上的一点指向北天极,朝下的一点指向南天极,并由南极伸出的两个象限弧支撑着。里面的圆环叫做“赤经环”,还可以绕极轴旋转。
整个观测部分镶嵌在一个半圆云座内,由一条南北正立、昂首修尾的苍龙托起,龙的四只利爪分别抓住下面十字交梁的一端,每端都装有调整仪器水平的螺栓。该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恒星以及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的位置。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浑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在古代,“浑”字含有圆球的意义。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
最初,浑仪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三个圆环和一根金属轴。最外面的那个圆环固定在正南北方向上,叫做“子午环”;中间固定着的圆环平行于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环”;最里面的圆环可以绕金属轴旋转,叫做“赤经环”;赤经环与金属轴相交于两点,一点指向北天极,另一点指向南天极。在赤经环面上装着一根望筒,可以绕赤经环中心转动,用望筒对准某颗星星,然后,根据赤道环和赤经环上的刻度来确定该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后来,古人为了便于观测太阳、行星和月球等天体,在浑仪内又添置了几个圆环,也就是说环内再套环,使浑仪成为多种用途的天文观测仪器。
纪限仪是专门用来测量天空中任意两颗星星之间距离的古仪,其基本观测方法是测量以两颗待测星到观测者的两条视线所张的角度。在天文学上,这一角度叫做“天体角距离”。
纪限仪的主体是一段60度的弧面,弧面半径约两米,上面饰有精细的对称型花纹,以弧边中央点为零度,向左右两边各刻30度。从零度点到弧面顶点预设一根铜竿,整个弧面固定在铜竿上,并能上下左右转动。铜竿后面的圆柱与铜竿上的横轴相连,稳稳地插入一米高的游龙底座内。在铜竿的上端还有一根横轴,挂有窥尺和游表,贴附在弧面上。
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沙漏的制造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这种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
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显示时刻,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此外,詹希元还巧妙地在中轮上添加了一个机械拨动装置,以提醒两个站在五轮沙漏上击鼓报时的木人。每到整点或一刻,两个木人便会自行出来,击鼓报告时刻。这种沙漏脱离了辅助的天文仪器,已经独立成为一种机械性的时钟结构。
玑衡抚辰仪是清代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天文观测仪器。于1744年制成,重达五吨,这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精细制造的古仪,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
玑衡抚辰仪观测部分的外层是一根南北正立着的“子午双圈”,双圈用铜枕固定着,其空隙的中线为子午正线,在双圈内有两个并排着的圆环,叫做“赤道圈”,外面的赤道圈固定在子午双圈上,东西各有龙柱相托,里面的赤道圈连接在极至圈上,且可以沿赤道面移动,因此,又叫“游动赤道圈”。最里面的一个圆环叫做“赤经圈”,由环内的一根空心铜轴连接在子午双圈的两个极点上,赤经圈可以绕铜轴旋转。在空心铜轴中间还有一根窥管,前端圆孔内有十字丝装置,起到提高观测精度的作用。整个观测部分由雕工精细的云座和龙柱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