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线段沪教版(3分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线段沪教版(3分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15:14:30

文档简介

学校
课题
线段
教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2、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并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在找身边物体的线段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具准备:每人一把尺,一张练习单,一根毛线。制定依据:内容分析
《线段》是第二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也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毛线,尝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身边的线段,感受物体边的长短(即边的长度)以及理解线段的含义。
第二个阶段,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感受线段有长短之分,并掌握线段比较的基本方法。第三个阶段,是初步学会利用尺度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学生实际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比较、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线段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在认识线段中可能存在问题,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以后才能体会到线段的特征。所以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来认识线段。在量线段和画线段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自己获得新知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教师教学时能创设情景引入,学生会兴趣很浓,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会对新的内容更感兴趣,认识更加深刻,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活动
一、导入阶段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度量,老师这里有一条毛线,你能测量出这条毛线有多长吗?小结:我们用两手紧紧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学生尝试测量同桌交流测量方法
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比较概括的能力。
二、探究一
在你的身边还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测量的呢?请你把可以测量的边摸一摸。像这些我们就叫做线段。(板书课题)出示3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中有线段吗?请你找一找,并描一描。生活中的物体有线段,图形中也有线段,仔细观察,这些线段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了解了线段的特点,
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线段?出示三种平面图形:说一说这三个图形各有几条线段,并描一描。小结:不管是长的、短的、横的还是竖的,只要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的图形就称为线段。
学生摸身边的线段。同桌互说生同桌合作完成仔细观察,小组讨论,理解概念。学生独立完成判断练习用手势反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用手势反馈
借助学生经常接触到的课桌、黑板、课本的边线,为学生认识线段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感知中形成表象。通过演示操作过程的组织,展开学生思维。
三、探究二
1、量线段
现在老师这儿还有两条线段,你们猜一猜哪一条长?

②1)那你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吗?2)独立尝试量线段。3)小结:线段长短明显的,可以用观察法比较,线段长短不明显的,要用尺去测量。4)量线段:(练习纸)5)小结:量线段的长度与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把尺的0刻度对着线段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或几厘米几毫米。
学生回答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学生反馈学生操作,记录。同桌交流学生反馈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线段长短明显的,可以用观察法比较,线段长短不明显的,要用尺去测量。通过独立尝试,同桌交流得出量线段的长度与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
四、探究三
线段会量了,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怎么画线段呢,请小朋友观看视频。1、画指定长度线段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2)和你的同桌交流画法。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就是3厘米2、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1)独立操作,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交流,互相检查。3)反馈
学生观察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学生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学生反馈
一步深一步,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五、拓展小实验
1、连接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2、不在同一线上的3点能连几条线段?4点呢?
学生通过实践,初步体会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利用三个点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板书:
  
线段
有两个端点
线段的特点
直的
可以测量长度课题
线段
教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2、能正确数出不同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条数。3、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并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4、在找身边物体的线段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具准备:每人一把尺,一张练习单,一根毛线。二

制定依据:内容分析
《线段》是第二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知道线段不仅可以用尺量,还可以用尺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体会几何图形的美。学生实际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比较、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线段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在认识线段中可能存在问题,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以后才能体会到线段的特征。所以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来认识线段。在量线段和画线段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自己获得新知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教师教学时能创设情景引入,学生会兴趣很浓,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会对新的内容更感兴趣,认识更加深刻,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活动
一、导入阶段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度量,老师这里有一条毛线,你能测量出这条毛线有多长吗?小结:我们用两手紧紧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学生尝试测量同桌交流测量方法
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比较概括的能力。
二、探究一
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线段(师示范,一边摸,一边说)你身边也存在着各种线段,你能找出来并摸一摸,说一说吗?出示3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中有线段吗?请你选一个图形找一找,如果有线段就用直尺描一描。生活中的物品和图形中都有线段,仔细观察,这些线段和拉直的毛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用直尺测量)了解了线段的特点,
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线段?出示三种平面图形:说一说这三个图形各有几条线段。小结:不管是长的、短的、横的还是竖的,只要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可以用直尺测量的图形就称为线段。
学生摸身边的线段。同桌互说仔细观察,小组讨论,理解概念。判断练习用手势反馈用手势反馈
借助学生经常接触到的课桌、黑板、课本的边线,为学生认识线段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感知中形成表象。通过演示操作过程的组织,展开学生思维。
三、探究二
1、量线段
现在老师这儿还有两条线段,你们猜一猜哪一条长?

②1)那你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吗?2)独立尝试量线段。3)小结:线段长短明显的,可以用观察法比较,线段长短不明显的,要用尺去测量。(板书:可以用直尺测量)5)小结:量线段的长度与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把尺的0刻度对着线段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或几厘米几毫米。
学生回答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学生反馈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线段长短明显的,可以用观察法比较,线段长短不明显的,要用尺去测量。通过独立尝试,同桌交流得出量线段的长度与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
四、探究三
线段会量了,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1、画指定长度线段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2)看视频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就是3厘米2、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1)独立操作,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交流,互相检查。3)反馈
学生观察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学生反馈
一步深一步,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五、拓展小实验
1、连接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2、不在同一线上的3点能连几条线段?4点呢?
学生通过实践,初步体会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利用三个点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板书:
  
线段
直直的
线段的特点
有两个端点
可以用直尺测量长度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有2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量线段并画线段。
3.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学具准备:
学具:
练习卡
尺子
教具:绳子
尺子
磁铁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随意摆放的绳子,你能想办法把它变直吗?试一试。(板书:直)
(2)
请学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生1: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生2:只捏住绳子的一端,另一端让绳子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能够使绳子更直?
(3)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板书:线段)
(4)
师演示:捏住的绳子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
师: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6)师改变手中绳子的位置,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线段和它的位置没有关系。
(7)改变手中绳子的长短,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线段有长有短。
(8)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1)
师示范:指着黑板,黑板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条线段。还有课桌,字典。
(2)
师:你还能在我们身边或教室里找到线段吗?
学生活动找线段后,师指名汇报。
二、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
出示学生尺,仔细观察它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学生上台汇报。
2、
数出下面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三、动手操作,测量线段
1、
线段除了是直的,有2个端点,它还有长有短,我们还可以测量呢?
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谁来帮忙呢?
学生回答:尺子。
2、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
点名汇报测量方法。
3、出示一条线段,师示范:测量时注意尺子和线段放平,线段的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并请同学读一读测量方法。再齐读。
4、学生动手量一量下面2条线段分别有多长(练习一)?汇报结果。
四、小组合作,会画线段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那怎样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呢?
思考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学生汇报画法。
评价学生画法,并示范画线段:我们可以用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3厘米的地方,在加上2个端点。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①尺子要扶稳,画的时候不要移动尺子。②线要画直。③有2个端点。
2、学生活动画线段。
(1)按要求画4厘米长的线段,并请同桌帮忙检查(练习二)。熟悉线段的测量方法和画法。
(2)你画我猜游戏(练习三):2人同时画好一条线段后开始一人猜,对方可以提示"长了"或"短了",直到猜对为止。再换人猜。
汇报猜测情况:哪些同学一猜就准?哪些同学猜了2次就猜对了。
3、连一连,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并动手试一试。
小结:连接2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五、课后思考
出示三个点,连接每两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师:“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是什么意思?两个点两个点的连起来。
学生动手画一画。
板书设计
线段

.直
②.2个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