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欣赏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二部轮唱部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欣赏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二部轮唱部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2-20 20: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卫黄河》(花城版六年级)
教学内容:《保卫黄河》(学唱课)
设计思路:《保卫黄河》是花城版六年级音乐课合唱的曲目之一,纵观花城版的教材,合唱贯穿每一个年级,六年级的歌曲相对来说要更具技术性,这对学生的演唱技能也有更高的要求,本首歌曲较之《保卫黄河》合唱曲全曲来说又要简单一些,整首歌曲只有轮唱的形式,但这也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轮唱这种形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卡农让学生先了解轮唱,然后再在齐唱的基础上开展轮唱的教学。本首歌曲的一个难点就是四分休止符的演唱,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休止符的时值,又或者出现停顿不够或者停顿时间过长,不能很好的把握休止符的准确时值,所以在教学中,我将休止符作为一个重点,力求让学生能够唱准,在唱准休止符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拍子,准确地演唱二声部轮唱《保卫黄河》,最后,通过学生的演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材分析:《保卫黄河》选自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通过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以及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壮丽情景。《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由合唱节选而来。整首歌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音乐情绪上都激昂热情,气势宏伟,充分表现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有听辨音乐二声部的能力,他们在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了一定的聆听经验,在聆听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但自己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与见解大胆、准确地用语言表述上大部分人还存在障碍。同时,当今的初中生,对革命题材的音乐不感兴趣,平时对这类作品了解聆听也很少。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难点,比如如何去开展音乐想象,如何用肢体和其它途径表现作品情绪、结构特点等,这些难点需要结合音乐的相关要素去感知与表达。使学生能从抽象的音乐走向具象,感知作品中富有变化的音乐形象与故事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3.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休止符的正确演唱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能够完整地通过轮唱的形式完成歌曲的演唱。
一、教学过程: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的作家及音乐者为了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他们拿出手中的笔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中的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熟悉。我们现在就来听听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听完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想想整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明快有力的,气势磅礴的),歌曲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轮唱);歌曲使你产生哪些联想?(师讲故事,介绍歌曲写作背景。)
二、再次聆听,整体感受
1.播放整首乐曲,学生再次聆听,感知音乐情感。
2.朗读歌词,读出气势。
3.播放范唱,学生跟唱。
4.学生清唱,更好地发现问题所在。
三、引导质疑
1.老师教唱,一句句纠错。
2.播放范唱,带领学生齐唱。
3.播放伴奏,学生们尽情演唱。
4.标出休止符,指导学生正确演唱休止符的时值。
4.提出齐唱概念。
四、完整聆听,感受全曲速度变化,表演全曲
1. 播放全曲,生聆听。
2. 全班齐唱,在休止符的地方指导学生在大声念出“空”字,唱准休止符的时值。
3. 指导学生将“空”在心中默念出来。
4. 全班齐唱,唱准节奏及休止符的时值。
5. 把全班分成两组,合作表演全曲。
一组:唱高声部,学生自己打2/4拍,节奏唱准。
二组:唱低声部,比高声部晚一小节演唱,同样生自己打2/4拍,唱准节奏。
拓展
欣赏严良堃指挥的合唱《保卫黄河》。(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穿插在教学环节过程中)
板书设计:
保卫黄河
1=A 2/4
快速、明快有力地
教学反思:
这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背景的一堂音乐课,通过聆听欣赏合唱歌曲《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是这堂课教学目标。
抗日战争歌曲对学生来说是单一的、枯燥的,所以音乐氛围的铺垫是很重要的。一开始我故事的形式和聆听全曲的方式导入,一方面渲染氛围,一方面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歌曲情感、历史背景有所感受。随后通过播放黄河图片和战争图片的结合,让学生被黄河的波澜壮阔所震撼,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也为引出保卫黄河做好了铺垫。
在欣赏合唱曲《保卫黄河》时,我注重了学生对歌曲内容、情绪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演唱形式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另外激励学生联想、想象、思考演唱中的每个环节的特征。
在演唱《保卫黄河》时,由于我开始的导入,这让学生在听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前奏和结尾音调的象征意义。在聆听中让学生结合战争的图片,对其传递的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展开想象。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辨认乐曲的结构,以及每个部分表现的内容。
最后,合唱歌曲《保卫黄河》讨论作品创作的共同背景与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振奋人心的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