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多尔衮: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明清发型的演变
1911年
武昌
黎元洪
1912年
南京街头
扎辫—
大清王朝的象征
剪辫—抗争的标志
?
The
Enlightenment
吴迎新
辛亥革命
Revolution
of
1911
石家庄二中
辛亥革命
吴迎新
石家庄二中
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初看辛亥革命
——回顾革命历程
武
昌
起
义
爆发时间
政府名称
人物职务
国号
影响
民
国
建
立
临时政府成立时间
人物
地点
国旗
辛亥革命成果
结果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都督
中华民国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
南京
五色旗
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再看辛亥革命
——探寻历史事件渊源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发动辛亥革命?
有人说武昌起义爆发是一个偶然,你怎么看?
请思考:
再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专制统治危机加剧
——必要性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如兴中会,同盟会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如三民主义
6、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如果问题换成武昌首义的成功原因还需加进些什么呢?
7、形势成熟: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8、组织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可能性
湖北新军的主动精神——偶然性
三看辛亥革命
——认识其深远影响
从潮流看辛亥
从生活看辛亥
从现实看辛亥
历史是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孙中山
1、这个潮流是什么呢?
从潮流看辛亥
政治民主化:即民主法制取代专制人治
经济工业化:即机器大生产的普及和发展
思想科学化:即民主科学取代愚昧落后
2、近代化含义又是什么?
3、辛亥革命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个潮流的?
材料一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部分条目: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委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以及被选举等权利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体现权利的制衡,防止专制独裁,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原则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经济工业化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六百多家,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张謇的南通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百多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中学历史教学必修2》
材料二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林伯渠
袁世凯称帝:83天
张勋拥戴溥仪复辟:12天
材料三
材料三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根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1、政治: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国,颁布宪法
2、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进步变化
3、辛亥革命是如何体现这个潮流的?(或者说就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或进步性的体现)
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材料二: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材料一:“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
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请概括指出以上材料反映出什么辛亥革命什么问题?
材料三:谁剪掉了心中的辫子,谁只是剪掉了脑袋上的辫子?
从生活看辛亥
秋
瑾(1875-1907)
林觉民(1887-1911)
(1867—1900)唐才常
(1863年—1901年)郑士良
?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
…
…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讲话
从现实看辛亥
1、请谈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革命先烈执著致力于辛
亥革命,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2、百余年后的今天仍然纪念辛亥革命现实意义又是什么?
民族的兴盛,根本在于“人”,即人民,没有“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全面实现,没有
全面发展的公平正义,
就不会有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国
家自强民主独立的实质,
在于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的弘扬,
在于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艰
苦探索,寻求民族复兴之路的执著,在于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以人为本”理念的传续和
升华。
让公平正义无处不在,
让公平正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所在,
依然
“任重道远”。
民族的兴盛,根本在于“人”,即人民,没有“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全面实现,没有
全面发展的公平正义,
就不会有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国
家自强民主独立的实质,
在于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的弘扬,
在于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艰
苦探索,寻求民族复兴之路的执著,在于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以人为本”理念的传续和
升华。
让公平正义无处不在,
让公平正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所在,
依然
“任重道远”。
民族的兴盛,根本在于“人”,即人民,没有“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全面实现,没有
全面发展的公平正义,
就不会有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国
家自强民主独立的实质,
在于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的弘扬,
在于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艰
苦探索,寻求民族复兴之路的执著,在于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以人为本”理念的传续和
升华。
让公平正义无处不在,
让公平正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所在,
依然
“任重道远”。
建设一个统一、
民主、
富强的中国
建设一个统一、
民主、
富强的中国
挽救民族危亡
民主
继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由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公平与正义
国家富强民族独立
以人为本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小
结
谢
谢!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是如何体现民主取代专制这一历史发展潮流的?(核心)
思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政体的确立。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黎
元
洪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地区
★武昌
北京
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合影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漫画:袁世凯剪辫图
袁世凯临时大总统像
袁世凯为什么剪辫子,也是革命的象征么?
他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又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