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9.25.1发酵技术
同步训练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
1.将鲜奶加工制成酸奶后,奶中的能量和营养变化情况是(???
)
A.?能量增加,营养不变???????????????????????????????????????????B.?能量减少,更有营养
C.?能量不变,营养减少???????????????????????????????????????????D.?能量不变,更有营养
2.桐桐喜欢吃图中所示的汉堡,组成汉堡的各部分食物中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许多食品的制作都需要发酵技术,下列食品中不是利用发酵技术生产制作的是(
)
A.?豆腐乳??????????????????????????????????B.?酸奶??????????????????????????????????C.?陈醋??????????????????????????????????D.?苹果汁
4.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B.?发酵???????????????????????????????C.?转基因???????????????????????????????D.?植物组织培养
5.下列厨房调味品的生产中,没有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
A.?酱油????????????????????????????????????B.?香醋????????????????????????????????????C.?食盐????????????????????????????????????D.?豆瓣酱
6.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酿酒的核心环节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制作泡菜的坛子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创造缺氧环境
C.?制作酸奶时,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然后密封
D.?制作果醋所需要的微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7.甲、乙、丙三瓶奶分别加入乳酸菌后,甲乙两瓶密封,丙瓶敞开.甲瓶加热到100℃后再冷却,然后均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可以变成酸奶的是(??
)
A.?甲???????????????????????????????????????B.?乙???????????????????????????????????????C.?丙???????????????????????????????????????D.?甲和乙
8.制作甜酒的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要将糯米蒸熟后再用???????????????????????????????????????????B.?将酒曲碾成末后与糯米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将容器尽量盖好??????????????????????????????????????????????????D.?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防止杂菌
9.下列食品与其制作过程中使用细菌或真菌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米酒——酵母菌???????????????B.?酸奶——乳酸菌???????????????C.?醋——醋酸菌???????????????D.?面包——曲霉
10.现代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有(???
?)
A.?化工领域?????????????????????????B.?医药领域?????????????????????????C.?食品领域?????????????????????????D.?以上三项都是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
得分
???
11.我国有酿制米酒的传统。淘淘对可能影响米酒发酵的因素进行探究,设计了以下实验:
编号
?糯米处理
?酒曲
?加适量凉开水
?环境温度
1号瓶
?浸泡24小时
√
√
?30℃
2号瓶
?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
√
√
?30℃
3号瓶
?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
√
√
?10℃
4号瓶
?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
×
√
?30℃
3天后打开盖子,观察并记录现象。请据此回答:
(1)该实验共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了影响米酒发酵的3个因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号瓶。此瓶和3号瓶对照,所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
(2)酒曲中的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填序号)。
A.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D.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1号瓶会散发出酸臭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请谈谈酗酒对身体的危害:________。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5题;共28分)
得分
???
12.将相对应的微生物填入下列生活、生产工艺中(请填写字母,每个字母填一次):
A、产甲烷细菌???
B、醋酸菌????
C、曲霉菌??
D、青霉菌???
E、酵母菌????
F、乳酸菌
(1)制作面包________
(2)制作酱油________
(3)制取沼气________
(4)制醋________
(5)制作泡菜________
(6)生产抗生素________
13.将50mL牛奶煮沸,倒入一个消毒后的锥形瓶内,锥形瓶白用棉团塞紧,待牛奶冷却后,加入土壤样本(新鲜的未消毒的花园土)。每日观察牛奶的情况,共观察四天。
(1)这一实验可证明的假设是________。
(2)这个实验设计的对照实验应该是________。
(3)牛奶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实验前须先将牛奶煮沸的原因是________。
(5)加入土样前,应让牛奶冷却至室温的原因是________。
(6)用棉团堵住锥形瓶的原因是________。
14.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
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
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煮熟
(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________.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这一现象.请联系酵母菌的呼吸特点说明原因:________.
(4)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________.
(5)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5.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暄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①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②制作方法: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2)酵母菌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出芽生殖,此外还可以用________繁殖.
(3)发糕的主要成分﹣﹣淀粉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成________.
(4)蒸熟的发糕暄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5)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6.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大力资助在农村推广修建沼气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沼气池的料是由人粪尿、禽畜粪和________等废物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2)密闭的沼气池中,在________的条件下,一些杆菌和甲烷菌会大量繁殖,通过发酵作用将池中的有机物分解,并且产生沼气.
(3)沼气池中的残渣含有多种________,可以作为农作物的养料.
(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会释放能量而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________.
(5)在农村修建沼气池的好处(至少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酸奶是鲜奶经过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中间产物,故增加了有机物种类,营养增加,能量减少。故答案为:B。
【分析】酸奶酸甜可口,而且脂肪含量较低,各种营养成分更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更高。
2.【答案】
C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①制面包要用到酵母菌,利用发酵技术;
②蔬菜不是发酵食品;
③奶酪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
④牛肉不是发酵食品。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等。
3.【答案】
D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制豆腐乳要用到毛霉、米曲霉等微生物,其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会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用到了发酵技术,不符合题意。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用到了发酵技术,不符合题意。
C、制陈醋要用到醋酸菌,用到了发酵技术,不符合题意。
D、苹果汁是把苹果搅拌榨成汁,与微生物的发酵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4.【答案】
B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技术可制作馒头、面包和酸奶等食物。故答案为:B
【分析】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2、克隆技术: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3、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因是无菌操作,可以培养无病毒植株。
?
5.【答案】
C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酱油要用到霉菌,制醋用醋酸菌,制豆瓣酱用霉菌;食盐与发酵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通过使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出独特风味的食品,包括酸奶、酒类以及调味品、腐乳腊肠。
6.【答案】
C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A、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各种酒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A正确;
B、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B正确;
C、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适量酸奶并密封,否则乳酸菌会被杀死,C错误;
D、制作果醋所需要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2)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我们把此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
7.【答案】
B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
【解答】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发酵会产生乳酸,所以根据题干描述,甲、乙、丙三瓶奶分别加入乳酸菌后,甲乙两瓶密封,丙瓶敞开处于有氧环境,所以,不会产生乳酸,甲瓶加热到100℃后再冷却时,因温度太高,可能把乳酸菌杀死了,杀死后也不会产生乳酸,所以,只有乙瓶密封,且放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可以变成酸奶,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乳酸菌发酵,难度不大,熟记乳酸菌是一种厌氧细菌,所以在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时需要创造无氧的环境,并且温度要适宜。
8.【答案】
D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在酿酒时要先将糯米蒸熟,是为了杀菌,避免了其它杂菌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B、制酒时要将酒曲碾成末后与糯米均匀地混合,使酒曲能充分分解糯米,以产生较多的甜酒,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所以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装置要始终保持密封,不符合题意。
D、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酒曲,酒曲中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经过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冰箱中温度太低,不利于酵母菌发酵,影响产酒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酒的发酵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9.【答案】
D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A不符合题意;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B不符合题意;
C.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C不符合题意;
D.制面包要用到酵母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据此答题。
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酿造酱油的菌种主要是曲霉,酿醋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和醋酸杆菌。
10.【答案】
D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制作出来很多产品,如酒精、柠檬酸、乳酸和香料属于化工产品;酱制品、酒类、橙汁属于食品和饮料;青霉素、红霉素和维生素属于医药产品。
故答案为:D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二、实验探究题
11.【答案】
(1)2;适宜的温度
(2)C
(3)原料没有高温消毒,使一些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质
(4)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和行为失常,给他人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危害。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一共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原料是否经过高温灭菌;4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否加入酒曲;3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适宜的温度;其中2组作为对照组。(2)酒曲中的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3)实验中同学们发现,1号容器里散发出明显的酸臭味,请你解释其中原因:原料没有高温消毒,使一些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4)酗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危害有: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和行为失常,给他人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危害。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不酗酒或劝告亲友不饮酒,不酗酒。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
酗酒是指无节制地过量饮酒。能使人不同程度地降低甚至丧失自控能力,实施某种有伤风化或违法犯罪的行为。
?
三、综合题
12.【答案】
(1)E
(2)C
(3)A
(4)B
(5)F
(6)D
【考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2)制作酱油要用到曲霉菌。(3)利用甲烷杆菌发酵能分解人粪尿、秸秆中的有机物,生产沼气。(4)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5)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6)某些真菌发酵可以产生抗生素,如从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
【分析】熟记细菌和真菌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据此答题。
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酿造酱油的菌种主要是曲霉,酿醋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和醋酸杆菌。黄豆酱以黄豆为原料,经霉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而成。产甲烷菌是一类能够将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厌氧发酵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古细菌。产甲烷菌是重要的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毛霉的用途很广,常出现在酒药中,能糖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产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国多用来做豆腐乳、豆豉
。
?
13.【答案】
(1)土壤中有(无)细菌、真菌存在
(2)将50毫升牛奶煮沸,倒入另一个经消毒后的锥形瓶内,锥形瓶口用棉团塞紧,待牛奶冷却后,加入土壤样本(新鲜的已经消毒的花园土)
(3)为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提供有机养料
(4)杀死牛奶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
(5)避免煮沸的热牛奶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
(6)阻止飘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对实验的干扰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本实验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土壤中有无细菌和真菌,据此可以作出假设的是:土壤中有(无)细菌、真菌存在。???????
(2)由设计实验可知:实验变量是新鲜的花园土,因此为这个实验设计的对照实验中的土壤样本应该是新鲜的已经消毒的花园土。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等。牛奶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提供有机物。
(4)实验前须先将牛奶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排除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或高温灭菌,使细菌的有无成为实验过程的唯一变量)
(5)加入土样前,应让牛奶冷却至室温的原因是避免煮沸的热牛奶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
(6)为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对实验的干扰,因此用棉团堵住锥形瓶。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4.【答案】
(1)④⑥③①②⑤
(2)防止高温将酒曲中的酵母菌杀死
(3)酿酒之初,凹坑中有少量的氧气,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氧气耗尽,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4)Q
(5)糯米杀菌不彻底;所用容器没有充分消毒;酒曲中含有杂菌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在制作酒时,首先要把容器清洗干净,除去杂菌;然后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接着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使之充分混合,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最后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置入25℃左右的环境中即可。故正确的制作顺序是:④→⑥→③→①→②→⑤。
(2)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并防止温度过高,将酵母菌烫死。
(3)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来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由于酵母菌进行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酒精一直在不断增加,二氧化碳一开始就有,而酒精是后来才产生的,因此曲线Q表示酒精。
(5)制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否则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因此制酒时要注意密封,不能随便打开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净,用的酒曲要纯正等,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5.【答案】
(1)有成形的细胞核
(2)孢子
(3)葡萄糖
(4)二氧化碳
(5)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产生了酒精
【考点】单细胞生物,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1)、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最大的区别是有真正的细胞核,而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2)、酵母菌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出芽生殖,此外还可以用孢子繁殖.(3)、淀粉水大分子的有机物,要先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4)、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遇热膨胀,使得面包暄软多孔.(5)、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无氧,在此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因此会有酒味.
故答案为:(1)有成形的细胞核;(2)孢子;(3)葡萄糖;(4)二氧化碳;(5)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产生了酒精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蒸馒头、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思考答题.
16.【答案】
(1)植物秸秆
(2)缺氧
(3)无机盐
(4)各种病菌和虫卵
(5)有利于节约资金、能源;有利于维持环境卫生
【考点】人粪尿的处理
【解析】【解答】解:(1)(2)(3)(4)生产沼气的原理是:沼气池里的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里面含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甲烷细菌利用,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或发酵;或无氧呼吸),把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可燃性的甲烷气体.可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还可以利用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形成的高温(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的高温;或发酵过程,释放能量形成的高温;或释放能量形成的高温等),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使残渣和残液含有多种无机盐,便成为无害、优质的农家肥料.(5)建沼气池可以处理人粪尿、禽畜粪尿等,杀死里面的病菌和虫卵,有利于保持环境卫生,同时产生沼气,作为一种清洁、廉价的新能源,节约资金和能源.
故答案为:(1)植物秸秆;(2)缺氧;(3)无机盐;(4)各种病菌和虫卵;(5)有利于节约资金、能源;有利于维持环境卫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沼气池的工作原理,人粪尿无害化处理,分析作答.
(
第
一
页
共
1
页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
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