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21: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得分
???
1.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内部因素是(??

A.?遗传变异???????????????????????????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环境变化
3.人类从哪里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人类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的祖先就是黑猩猩
B.?由于地壳的剧烈运动和气候变化,人类可能起源于东非大裂谷地区
C.?人类本身就是进化的产物,所以探究人类的起源根本不需要化石
D.?因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探究人类起源是没有意义的
4.某学校生物兴趣组对生物进行了分类,将海豹、蝌蚪、藻类、螃蟹归为一类,将大象、樱花、蚂蚁、蝴蝶、喜鹊归为另一类,则他们的归类标准是(  )
A.?形态结构特点??????????????????????????????B.?用途??????????????????????????????C.?生活环境??????????????????????????????D.?数量
5.下列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关系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草履虫﹣﹣伸缩泡和收集管②蚯蚓一体壁③靑蛙﹣﹣鰓和皮肤???
④家鸽﹣﹣肺和气囊??
⑤鲫鱼﹣﹣鳃??????
⑥家兔﹣肺⑦蝗虫﹣﹣气管和肺.
A.?①②⑤????????????????????????????????B.?②⑤⑥????????????????????????????????C.?②④⑥????????????????????????????????D.?⑤⑥⑦
6.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是(??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7.下列各项属于陆生动物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①家兔体表被毛??
②蛇体表被角质鳞片??
③昆虫的外骨骼??
④鸟的羽毛
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③和④
8.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D.?ABC的总和
9.生态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C.?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D.?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部分
10.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
B.?图中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11.在一个有玉米、蝗虫、鸟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鸟捕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项的曲线图来表示?(  )
A.?????????????????????????????????????????????B.?
C.???????????????????????????????????????D.?
12.酸奶制作与白酒酿制的过程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以有机物为原料???????????????????????????????????????????B.?需要接种不同的单细胞真菌
C.?需要将实验装置做密闭处理????????????????????????????????D.?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1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一些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B.?人类的一些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
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D.?人类的活动不必关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4.在生态农业村中沼气池的作用是(  )
A.?作为肥料的中转站??????????????????????????????????????????????B.?通过沼气消灭某些细菌
C.?收集农作物秸秆以及其它生物粪便??????????????????????D.?在无氧的环境中利用微生物更好地分解有机物
15.我们说地球的容纳量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
)
①地球上的可耕地是有限的,并且越来越少?
②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污染的越来越多?
③生态环境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A.?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
得分
???
16.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相同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生长状况相近的绿色植物水草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图A缺少生产者。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请写出两个)。
(2)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3)若将以上四个装置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装置________。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6题;共38分)
得分
???
17.达尔文在环球航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________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
?
(4)生物通过过度繁殖、________、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不断进化。
18.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颂扬万物的诗句,如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C.古道西风瘦马;D.两只黄鹂鸣翠柳;E.春蚕到死丝方尽;F.海阔凭鱼跃.请根据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部分动植物分类图,写出图中①②③对应生物的诗句代号________.
(2)诗句D和诗句________中描写的动物体温恒定.
(3)诗句F中描述的动物,其尾鳍的作用是________.
(4)由生物进化树可知,C、D诗句中的生物是由________进化而来.
(5)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诗句中描述的生物均能适应环境,这是________的结果.
19.图一表示我市崂山景区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里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图一所示部分外,还应包括________。
(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
(4)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
(5)由于人类大量捕捉野生青蛙,导致崂山景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政府部门马上对这一非法行为进行控制,崂山上的生态系统还能恢复吗?为什么?________增加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________。
20.随着“联合国绿色经济行动伙伴计划﹣中国东营市绿色京基试点师范向项目”正式启动,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向绿色产业转型的东营经济结构蓬勃发展.“桑﹣蚕﹣气﹣鱼”新型农业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如图).
(1)桑树5﹣6月进入国熟期,桑葚汁液丰盈、清甜,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熟透的桑葚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由叶制造,经________(“筛管”“导管”)运输而来.
(2)幼嫩的桑叶是蚕的优质饲料,蚕吐出的蚕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蚕丝发育过程中的________期.
(3)桑树生长容易首红蜘蛛的影响,而瓢虫则是红蜘蛛的天敌,瓢虫也是鸟儿的食物之一,请写出以上描述的食物链________.
(4)图中桑是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是________,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5)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________.
21.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专家称它是"21世纪的食品",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能调节机体内微生物的平衡。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1)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有:
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
②冷却(42~45℃);
③热处理(煮沸);
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
⑤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
⑥冷藏或食用。
请将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序号和箭头)表述出来________。
(2)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
(3)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目的是购买的酸奶中有________,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
(4)发酵时要将盖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
22.据“显微注射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示意图回答
(1)在这项实验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__
(2)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
(3)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被注射入普通鼠的(??

A.卵细胞中?????????B.受精卵的细胞核中
C.受精卵的细胞质中???????
D.
在将受精精子中
(4)注入输卵管的过程中,每次注射的受精卵既有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未注射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了________???
(5)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________
(6)由此可推论,在生物传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________
(7)通过转基因技术所获得的转基因超级鼠这种变异能否遗传?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B正确。
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C错误。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答案: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因此,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内部因素是遗传变异,故答案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首先变异是不定方向的,是否有利要看这种变异是否适应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
3.答案:
B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A.黑猩猩属于类人猿,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不符合题意。
B.科学家推测,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地的这部分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所以说人类可能起源于东非大裂谷地区,B符合题意。
C.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研究人类起源可以更好的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4.答案:
C
考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海豹、蝌蚪、藻类、螃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大象、樱花、蚂蚁、蝴蝶、喜鹊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
5.答案:
B
考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①草履虫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表膜,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泄,应该是草履虫﹣﹣表膜而不是草履虫﹣﹣伸缩泡和收集管,①错误;②蚯蚓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体壁内的毛细血管,故蚯蚓﹣﹣湿润的体壁,②正确;③青蛙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肺,应该是青蛙﹣﹣肺和皮肤而不是青蛙﹣﹣鳃和皮肤,③错误;④家鸽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肺,气囊暂时储存气体,应该是家鸽﹣﹣肺,而不是家鸽﹣﹣肺和气囊,④错误;⑤鲫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⑤正确;
⑥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⑥正确;⑦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⑦错误.
故选:B.
【分析】(1)草履虫靠表膜完成呼吸,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食物从口沟进入,体内多余的水和废物由收集管和伸缩泡排出体外.(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阴暗潮湿的土壤中,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3)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年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在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4)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5)鲫鱼用鳃呼吸.(6)家兔用肺呼吸.(7)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6.答案:
A
考点:被子植物
解析: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种类。
故答案为:A
【分析】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现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2700多属,3万余种。
7.答案:
C
考点:节肢动物,爬行动物
解析:哺乳动物的毛、鸟类的羽毛具有保持体温和保护作用,不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蛇体表的角质鳞片首尾相接、无缝隙,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昆虫的外骨骼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②蛇体表被角质鳞片、③昆虫的外骨骼属于陆生动物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C正确。
【分析】水是动物体内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相比,比较干燥,陆生动物应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8.答案:
D
考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9.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0.答案:
B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A.该生态系统中,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鹰以蛇为食,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都以鼠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
C.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11.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玉米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玉米以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鸟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玉米→蝗虫→鸟。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鸟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玉米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鸟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12.答案:
B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酸奶制作与白酒酿制均需要以有机物为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属于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酒也需要密封,都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B
【分析】1、
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属于真菌)。这两个过程都要密封,原因是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都需要无氧的环境。
2、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1)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需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3)不同种类还需特定的生存条件。例如有些细菌生活中需要氧气,称为好氧细菌;有些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称为厌氧细菌。
?
13.答案:
C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要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2、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14.答案:
D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把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放在沼气池中,其中的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在农村,建议农民将农作物秸秆、人及动物的粪尿收好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出沼气、无机盐等,并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
15.答案:
B
考点:家居环境与健康
解析: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地球上的可耕地是有限的,并且越来越少;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污染的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地球上资源和地球的容纳量都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二、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不能;水、温度
(2)光
(3)D
考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1)图中A里面有小鱼、细菌真菌等以及非生物部分,所以
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图A缺少生产者,生态因素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识图、分析题意,比较四装置可知,有它们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温度、水、空间等;
(2)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反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氧气消耗的最快,因此D装置中的小鱼存活的时间最短。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A缸无水藻、B、C、D有水藻,A、B、C有阳光,D缸放在黑暗的环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量越强,就越稳定.
三、综合题
17.答案:
(1)有利
(2)选择
(3)适应者
(4)遗传
考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1)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属于有利变异。
(2)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3)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4)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因此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18.答案:
(1)BEC
(2)C
(3)控制前进的方向
(4)爬行类
(5)自然选择
考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1)①有种子,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应该是裸子植物,B中的青松属于裸子植物;②体内没有脊柱,所给出的动物中只有E蚕属于无脊椎动物;③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只有C马是哺乳动物.
(2)诗句C中的马是哺乳动物,诗句D中的黄鹂属于鸟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属于属于恒温动物.
(3)诗句F中的鱼体表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尾鳍的作用是控制前进的方向.
(4)诗句C中的马是哺乳动物,诗句D中的黄鹂属于鸟类,鸟类和哺乳动物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诗句中描述的生物均能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
(1)B;E;
C(2)C;(3)控制前进的方向;(4)爬行类;(5)自然选择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1)红豆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松的种子是裸露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2)马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黄鹂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成翼,双重呼吸;蚕属于昆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3)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体温不恒定.
(4)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答案:
(1)2
(2)非生物成分
(3)草
(4)环境因素
(5)不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考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1)图中的食物链有2条食物链:草→昆虫→鸟→鹰、草→昆虫→青蛙。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开始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含能量最多的甲,对应着图一中的生物草。
(4)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
(5)根据题意,如果人类大量捕捉野生靑蛙,最终导致崂山景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出了自我调节能力时,就不能恢复了,增加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增加崂山风景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是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则能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故答案为:(1)2;(2)非生物成分;(3)草;(4)环境因素;(5)不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价能力,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熟记: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减少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0.答案:
(1)液泡;筛管
(2)幼虫
(3)桑树→红蜘蛛→瓢虫→鸟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分解者
(5)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答对一条即可)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1)“桑树5﹣6月进入国熟期,桑葚汁液丰盈、清甜”,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熟透的桑葚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由叶制造”,经筛管(“筛管”“导管”)运输而来.(2)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家蚕是在幼虫期吐丝,家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蚕丝发育过程中的幼虫期(3)“桑树生长容易首红蜘蛛的影响,而瓢虫则是红蜘蛛的天敌,瓢虫也是鸟儿的食物之一”的描述中的食物链桑树→红蜘蛛→瓢虫→鸟.(4)“图中桑是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把枯枝败叶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物环境,因此是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5)“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答对一条即可).
故答案为:(1)液泡;筛管(2)幼虫(3)桑树→红蜘蛛→瓢虫→鸟(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分解者(5)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答对一条即可)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5)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液泡的特点、筛管的功能、家蚕的发育、食物链的组成、分解者的作用以及生态农业的优势.
21.答案:
(1)①→
③→②→
⑤→④→

(2)高温灭菌
(3)乳酸菌;接种
(4)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的环境
考点:发酵技术
解析:(1)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先将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再对材料进行煮沸处理,高温可以杀菌,防止杂菌的污染;然后冷却到42~43℃,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具有特殊的酸味,正确顺序为①→
③→②→
⑤→④→
⑥。
(2)制作酸奶时,要对材料进行煮沸处理,因为高温可以杀菌,防止杂菌的污染。
(3)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
(4)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它不需要有氧的条件,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发酵时要加盖密封,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一个少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故答案为:(1)①→
③→②→
⑤→④→
⑥;(2)高温灭菌;(3)乳酸菌;接种;(4)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的环境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其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
22.答案:
(1)鼠的个体大小
(2)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3)受精卵
(4)作对照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6)基因
(7)能
考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因此该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
(2)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3)注射过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超级鼠,而未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普通鼠,通过对比可知鼠的个体的大小(性状)是有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
(4)注射过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超级鼠,而未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普通鼠,通过对比可知鼠的个体的大小(性状)是有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因此再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的过程中,每次注射的受精卵既有注射了大量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为注射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是作对照.
(5)由导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6)性状是不能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的,亲代传给下一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7)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转基因超级鼠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此能够在后代中出现.
故答案为:(1)鼠的个体大小;(2)大鼠生长激素基因;(3)受精卵;(4)作对照;(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6)基因;(7)能
【分析】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