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沪教版(3分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沪教版(3分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15:26:43

文档简介

长度比较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50-51页。
教学目标:1.会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会借助工具进行比较,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3.在多次经历关于长度比较的“实践验证”活动中,发现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数学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借助工具,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纸、线、课件等。
课前: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自我评价表。在本节课中,能够积极思考的同学得一星,能够踊跃发言的得一星,能够认真倾听的得一星,能够乐于合作的得一星,能够学会方法的得一星,一共五颗星,你们有没有信心全部得到?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师:小巧、小亚和小丁丁在比身高,小丁丁说“哈哈,我的身高最高”你们同意吗?怎样才可以公平地比较?
生:不同意,因为小丁丁站在箱子上
师:现在周老师把箱子拿走。小朋友们都站在草地上,可以比较了吗?
生:可以
师:只要看哪里?
生:头顶
师:小巧和小亚比身高,比的结果怎样?谁来完整地说一说?(说的完整地表扬)
生:小巧和小亚比身高,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师:小丁丁和小巧比身高呢?
生:小丁丁和小巧比身高,小巧比小丁丁高,小丁丁比小巧矮。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比较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度比较。(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比较绳子的长短
师:小亚、小巧和小胖在跳绳,你们能不能比较这三根绳子的长短?
生:能。
师:在你们的桌上有红、黄、蓝三根线,把它们比作三根绳子。同桌合作,比一比三根线的长短。开始!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个小朋友比较好后,老师规范再示范讲一遍,再让学生模仿讲)
生:把一头对齐,然后拉直,再看另一头。红色的线最长,黄色的线最短。
(说的好的表扬)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比较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是先把一头对齐,然后拉直,再看另一头。
师:也就是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板书)读两遍。
2.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来比较三根绳子的长短。这里有四面旗,他们已经一端对齐,谁来说说哪面最高。
生:1号旗最高。
师:为什么?
生:一端对齐,只要看它们的顶部,所以1号旗最高。
师:谁再来说一说?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小胖,小亚,小巧和小丁丁在比身高,谁最高?谁最矮?按身高排名次。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结果怎么样?
生:他们都站在草地上,只要看他们的头顶就可以了。小胖最高,小亚第二,小丁丁第三,小巧第四。
师:现在周老师请小朋友拿出两支笔,比一比他们的长短。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生: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左边的笔比右边的笔长。
师:谁再来说一说。
3.比较红色铅笔和蓝色铅笔的长短
师:刚刚我们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了两支铅笔的长短。周老师这里也有两支铅笔,但是他们在纸上不能移动,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的长短?在学习单上尝试,同桌讨论,开始!(可以不用操作)
生:用绳子,红色的铅笔长这么多,蓝色的铅笔也是这么长。
用尺,红色的铅笔从0开始到(),蓝色的铅笔也是从零开始到()
用纸,纸的一端和红色铅笔对齐,铅笔的顶端在纸上做记号,然后和蓝色铅笔作比较。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样新的工具——方格纸。
方格纸有很多这样的小方格组成的。每个小方格的横边和竖边都是一样长的。我们可以把两支铅笔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他们分别占了几格就可以比较长短了。
师:我们先一起来数一数红色的铅笔占了几格?
生:12格
师:那么蓝色的呢?
生:12格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支铅笔都是12格,一样长
师:回答的真棒。因为方格的大小一样,只要数出物品占的格数就能比较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当两个物体不能直接比较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来做课间操。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也能比较物体的长短。请你用这个方法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师:谁来汇报数的结果。
师:哪个文具最长?
生:铅笔
师:接下来,请你仔细观察:红色的小棒占了几格?蓝色的小棒占了几格?
生:红色的小棒占了4格,蓝色的小棒占了6格
师:小胖说“蓝色的小棒占6格,红色的小棒占4格,所以蓝色的小棒比红色的小棒长”,你们同意吗?(你能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格子的大小不一样,不能比较
师:格子的大小统一才能比较长短。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和数方格的方法。老师这里一张纸,有一条黑边和一条红边。请你们同桌合作,比一比两条边,哪条边长?看看哪组的小朋友方法多,方法好?开始
生:用尺,用绳,用铅笔……
师:谁还有更巧妙的方法?不借助工具也能比较长短。
生:用两张纸,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红色的长
生:用一张纸,折一折,两边重合在一起。也是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师:在长度比较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长度比较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二学期
课本P50-51
【教学目标】1.
会用视觉直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
通过观察与操作,逐步体验、感知、归纳长度比较的方法。
3.
能借助方格纸作为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长短。
4.
【互动指标要求】能观察互动白板中所呈现问题的变化和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数学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灵活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比较物体间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一)游戏:比高矮
师:我请了两个小朋友来做了一个比高矮的游戏,想知道他们比较的结果吗?
问题1:

比,

高,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问题2:现在能直接比较了吗?为什么?
问题3:那让他们都站在地面上,一个站这边一个站那边,你能一眼看出他们的高矮了吗?
问题4:你们有什么比高矮的好方法?
(二)揭示课题
【小结】
二、探索新知,实践体验
(一)比较绳子的长短
1、【录音】
问题1:小朋友,他们在争什么?这就是他们的绳子——
问题2: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比一比吗?绳子比较长,我们先用较短的彩带试一试,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根长短不一的“彩带”,请小朋友们尝试比较一下,得出比较的结果。
2、尝试比较三根彩带的长短。
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大部分小朋友是观察得到了,小部分是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较。
问题3:刚才大部分小朋友通过观察就比较出彩带的长短,那么光靠观察你能马上比较出三根绳子的长短吗?为什么不能?
【小结】
【白板技术应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并即时使用工具“直线”以此来表示出“对齐的一端”和“所看的另一端”。将“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模棱两可。
(二)试一试:1、比较旗子的高低;2、比较铅笔的长短;3、比较绳子的长短。
【小结】
【白板技术应用】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工具“拖曳”功能,将遮盖部分移开,这个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又打破学生固有的主观的认知,发现其中问题的主要矛盾,引起学生能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并用所学本领进行应用实践。
(三)生活中的长度比较
师:除了比高矮、比长短和比高低,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长度比较呢,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谁愿意来说一说?它们都是数学中的“长度比较”。
三、灵活运用,合理比较
(一)折纸
1、通过观察直接能比较
师:刚才我们都是通过观察比较出物体的长短,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们都认识吗?三角形的绿边和紫边,哪条边长?梯形的黄边和粉边,哪条边长?
2、通过观察产生争议
3、请学生取出这张引起争议的长方形纸片,同桌合作探究,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方便。
4、请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比较的?
(1)用尺量;(2)用铅笔、手指等间接比较;(3)两张长方形纸片(一个横放一个竖放)叠在一起,红边和蓝边重叠,一端对齐看另一端;(4)长方形中的蓝边沿着红边对折,使一个顶点重合,也就是两条边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可以知道比较的结果了。
【小结】
【白板技术应用】在将两张长方形纸片通过折叠来比较边的长短时,可以利用工具“旋转”功能,在重叠时又能落实所学本领“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教师可以圈出对齐的点和另一端长出的另一部分,从而使得让学生观察的更加有针对性。
(二)数方格
1、引入工具;2、观察方格纸,他有什么特点?
3、怎么在方格纸上比较出这两条边的长短呢?
4、独立练习:课本P51。
5、小游戏。
【小结】
【白板技术应用】课本中方格纸上直接印好了物体,只要学生直接观察一边所占格子的数量,学生往往会把格子的大小和边的长短产生混淆,为后面学习面积和周长概念产生干扰。因此,通过白板工具中的“拖曳”功能能将物体放到方格纸的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操作时仍然遵循物体边的一端要和方格纸中方格的一个端点对齐,然后看另一端占了这样几格的方格的边长,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提升。
四、总结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
【板书设计】
长度比较
比高矮
比长短一
端对齐
看另一端
观察


比高低
操作
比厚薄


比粗细
比宽窄
---
MagiC77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二学期P44—4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视觉直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会使用直接比较的方法确定物体的长短。
3、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能力与方法:
1、通过操作逐步体验、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概括等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让学会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正确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牛奶盒、吸管、红黄绿铅笔、彩纸、抽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主题图中的小伙伴,三个小朋友比身高
师:明天的领队在今天数学活动中产生,谁愿意的举手?
师:都愿意。那我们用抽签的方法决定。(抽四个同学)
师:报到名字的上来,谁得身高最高,谁就当领队?【不站在同一平地】
师:认为自己身高最高的翘大拇指。同意吗?为什么?怎么公平?
小结:刚才数学活动很有意义,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长度比较》【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会比较
(一)用视觉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
(1)四面彩旗比高低
【出示媒体】哪面最高?哪面最矮?
师:因为它们在同一的地面上,所以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高矮。
(2)另四面彩旗比高低
【出示媒体】谁高?谁矮?
师:现在不在地面上,为什么也能比?
师:因为在“同一横线”上【板书】
(3)4个小朋友比身高
【出示媒体】师:他们认识吗?谁高?谁矮?
师:四个小朋友站的有远近,站得远看的矮,站得近看的高。
师:现在能比了吗?
小结:只有在同一横线上比较高低才能准确、方便。
2、三支铅笔比长短
(1)哪支长?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合作比较。
师:每个小组有1个信封,里面有三支铅笔。用三支铅笔来比,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
①横在桌上比较
②竖在桌上比较
③借助物体比较
【注意:每次都要说到一边对齐了。】
师:你们想了很多方法,都是“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板书】
小结:“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是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刚才小朋友和彩旗、小胖等在同一横线上比较,其实也就是.....“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擦去同一横线】
3、两根绳子比长短(两根绳子各被盒子遮住了一部分)
【出示媒体】谁长谁短?
师:怎么办?
师:能比吗?(弯曲和直线)怎么能比?
师:能比吗?(没有一端对齐)怎么能比?
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知道了弯曲的物体,拉直了才是物体的长度,然后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
4、长方形纸片比横长与竖长
(1)动手操作
师:下面请小朋友动手来比较了。象老师这样拿起桌上的纸,红色的边与绿色的边谁长?你有什么办法吗?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比较方法?
①一张纸的红边与另一张纸的绿边比
②对折比较。
③借助物体比较
【提示:你为什么要量对边?;这种用丝带量的方法,怎样改进可以更方便呢?;
不描下来难道就不能将红黑两边放在一起了吗】
师:刚才比长方形的红边与绿边时,想了许多方法,里面有一种折的方法,真不错。
小结:比较长短除了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还有一种折的方法。
(二)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1、【出示媒体】横、竖两支一样长的铅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想来看看你们的眼力,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比较哪支长哪支短?(学生争论)
师:怎么比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呢?
师:当我们不能直接比了,就要借助工具来比较,瞧,老师带来了一件学习工具,它长得什么样?(生1:上面有许多正方形。生2:上面的方格大小都相等)。
师:我们把这样的每个方格大小都相等的纸叫做“方格纸”
讨论:现在用老师给大家的工具想想办法,可以怎么用?(组1:方格纸是透明的,可以把它放在图片上比较长短。)
师:方法真不错,还能说得更清楚吗?(组2:谁占的格子多就长。)
师:这样放行不行?行了嘛?(一端对齐)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支有几格?第二条呢?(媒体闪动演示)
师:蓝笔长度6格,红笔长度6格,所以他们的长度是相等的。
小结:有时候眼睛也会骗我们,我们就用方格纸作为一个标准,来量谁占的格子长,谁就长。
2、课本P51第5题
(1)学生练习
师:请把书本打开到第51页,第5题。任意选两样来比较它们的长度。
(2)集体反馈
师:谁来说说谁和谁比?结果呢?
【1和2可以一眼就看出来】
师:我们又学会了一种好办法是。。“在方格纸上比长短”【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小明的身高肯定最高。(

2、
左边的书比右边的书厚。(

【厚是指这里的长度】
3、
下面一根绳子短。(

【这根拉直会怎么样】
(1)小刀和蜡笔一样长。(

(2)橡皮和小刀一样长。(

(3)两支铅笔一样长。(

四、联系实际,提升比较。
1、选吸管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在我们生活中,长度比较到处都有。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罐牛奶和一些吸管,要请大家给牛奶配上合适的吸管。(小组活动)
师:为什么选这根呢?(做成可以伸缩的或者可以折叠的弯头吸管,携带也方便。)
师:为什么1号不行?(太短)
师:4号呢?(太长)太长既浪费材料又容易折断,
师:
,你选了2号,请你来用2号吸管试试看。你们觉得好不好?
生:不好,太短了,只比饮料盒长一点点,喝起来太累。
师:对,而且很容易掉下去。(演示)所以几号最合适?(3号)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生:长度比较,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
生:在方格纸上比较长度,可以数格子。。。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比较等我们去发现。
板书:
长度比较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在方格纸上比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