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思路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复习思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2-21 12: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012 年生物复习的思路
陈学智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二、2011年生物试题的分析
三、对中考复习的一点建议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1)试题的结构
试卷共38题,满分为160分,其中,生物约占25%,40分左右。近些年来,生物部分在题量、题型设置等方面都比较稳定,其题型分布如下:选择题6题,计18分,其他有11处空格,计22分,合计40分。
(2)试卷的特色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生物部分试题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生态系统、食物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显微镜 的结构与使用、传染病、新陈代谢、营养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管与血细胞的特点与区分、血液循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种子的萌发、装片的制作、青春期的特点等)。
2、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查
生物部分试题很少考核纯死记硬背的知识,力求通过考生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科学事实、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验中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突出实验探究的原理、方法和设计能力以及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核。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a.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近五年生物部分试题十分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生物都是以实验和探究为基础的,前人在探究自然的过程中不但留下了以事实、概念、原理、规则、定理等结论形成的知识,同时还形成了大量的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探索的科学方法。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在五年的金华卷中比比皆是。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a.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008年金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一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氧一18水和氧一18二氧化碳。然后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如下表:
注 :H218O——氧—18水,CO2 ——氧—18二氧化碳,18O2——氧—18氧气
(1)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_____中的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______。(填“控制变量”或“增加变量”)
答案:(1)氧气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元素来自于水 (3)控制变量
本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来自反应物中的H2O还是CO2,是科学史上研究光合作用典型实验的试题化改进。
水 二氧化碳 生成的氧气
第一组 H2O C18O2 O2
第二组 H218O CO2 18O2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a.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009年金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节准焦螺旋 B.缩小光圈
C.把平面镜换用凹面镜反光 D.把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答案:C
本题是对使用显微镜方法的考查,也是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b.信息获取和读图(表)能力考查
(2008年金华)小强为了探究“花生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每组种子数目相等、大小相同,均有发芽能力)。
组号 空气 水分 光照 温度/℃
① 充足 适宜 光照下 20
② 充足 干燥 黑暗中 20
③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0
④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20
⑤ 缺乏 适宜 黑暗中 20
如果要验证“花生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照”的假设。应选择哪两组进行比较(  )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③④
答案:A 本题需要通过表格提取信息。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b.信息获取和读图(表)能力考查
(2009年金华)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____(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
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哪两种成分 _____________
答案:(1)大于 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本题则需要通过柱状图分析,得到有用信息。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c.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2008年金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我国正式开展实施“玉米转化汽油醇”工程。汽油醇主要是由汽油与乙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下列反应与“玉米转化汽油醇”这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是 ( )
A.水十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B.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C.葡萄糖乳酸+能量 D.葡萄糖酒精(乙醇)十二氧化碳+能量
答案:D
本题通过能源开发,结合光合作用的内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c.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0年金华)为了探究pH是不是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液。
步骤二: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不同的盐酸溶液3毫升,使1- 3号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3.0,4.5,6.0。
步骤三: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l毫升相同的稀释唾液(唾液的浓度满足本实验的要求).摇匀后,放人37℃恒温水浴箱中3分钟。
步骤四: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人1滴碘液,然后摇匀。
步骤五:观察并对比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预期与结论:
①若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相同.则PH________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②若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不相同,则pH_______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3支试管都要选择37。C ,并且恒温?___________。
答案: (1) ①不是 ②是 (2) 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恒温可以排 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本题中很多考生思维不严密,忽略了对“并且恒温”的考虑导致失分。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d.选择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007年金华)螺蛳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动物,也是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味美价廉的一道菜。有一天小明在吃螺蛳的过程中,爱探究的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关螺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1)螺蛳壳的主要成分是否和鸡蛋壳一样,也是碳酸盐呢?小明可以向螺蛳壳表面滴加稀盐酸,如能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则证明其成分是碳酸盐。
(2)螺蛳生活在水底,一般以水中的浮游小生物为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螺蛳应该属于 。螺蛳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它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主要是在 中被消化吸收。
(3)小明发现几个没有被剪掉“屁股”的螺蛳,无论他如何用力,都不能把里面的肉吸出来。对此你的解释是 。
(4)小明还想起科学课上,老师在讲传染病时,曾说起过一种与螺蛳类似的钉螺,它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人一旦接触了寄生有血吸虫的钉螺,就有可能感染上血吸虫病。该病具有传染性、 和免疫性等特点,属于体表传染病。
答案: (2)消费者 小肠 (4)流行性
一、近五年生物命题的回顾
d.选择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009年金华)今年4月份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国暴发甲型HlNl流感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5级。我国也出现了输人性病例.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强调说,通常情况下,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流感,而这次墨西哥发现的患甲型HlNl流感的病人大多是青壮年。就此看来,甲型HlNl流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是 。
(2)专家表示,这次甲型H1N1流感与1918年曾经在欧洲流行的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相似,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但抗生素对治疗甲型HlNl流感无效,因为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病原体是细菌的疾病,而甲型HlNl流感的病原体是 。
(3)世界卫生组织宣称,大规模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最快要到今年7月中旬。到那时,人们可通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称为____ 免疫。
答案: (1)青壮年 (2)病毒 (3)人工(人工自动、计划、特异性)现不要求
想当年,甲型H1N1流感确实挺流行的。
二、对2011年生物试题的分析:
(1)选择题
3.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的是( B )
A.红细胞  B.卵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5.用所学科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DNA分子中起遗传作用的片段称为基因  
B.传染病只有免疫性、流行性两个特点
C.基因由染色体和DNA组成 
D.传染病具有细菌、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12.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A )
二、对2011年生物试题的分析:
(1)选择题
15.金华火腿是闻名全国的特产。火腿很咸,空气中细菌、真菌的细胞在火腿上容易失 去水分,不易存活。下列各项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与上述细胞失水原理一致的是( C )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植物根的向地
C.过度施肥造成农田秧苗萎蔫 D.在菜刀上抹油可以防止菜刀生锈
17.小明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公斤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烧一次。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
  B.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
  C.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则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
  D.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水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18.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D )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二、对2011年生物试题的分析:
(2)简答题:
22.2011年5月,上海一农贸市场里销售使用过植物激素膨大增甜剂的西瓜。专家指出长期食用这种西瓜影响人体健康。膨大增甜剂的有效成分是:胺鲜脂、芸苔素、细胞分裂素、增甜素。其中芸苔素的化学式为:C20H50O5,你认为芸苔素由 3 种元素组成。植物激素很多,早在1934年科学家就从植物体中分离出了一种植物激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与这种激素有关,它是生长 素 。
24.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校园内拿了一些潮湿的泥土和蚯蚓,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的塑料杯里分别装入等量的蚯蚓,然后盖上等量的泥土,再把甲杯放入温水中,乙杯放入凉水中。几分钟后,发现甲杯中蚯蚓爬到泥土的表面,而乙杯中蚯蚓却没有爬到蚯蚓的表面,你认为甲杯中影响蚯蚓这一行为的环境因素是 温度 。
27.某公园内类繁多,近几年鸟叫声不知不觉多了起来,麻雀、家燕、喜鹊、黄鹂等随处可见。
(1)公园内所有麻雀个体的总和是一个种群 。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麻雀属于消费者 。
(3)公园内动植物种类越多,该公园生态系统越稳定 。(填“稳定”、“不稳定”)
二、对2011年生物试题的分析:
(2)简答题:
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
冷藏室的温度为6℃。
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
此时室温是25℃。
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
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
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
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右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 +”表示;微生物很多用“+ + +”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C 。(填选项字母)
A.温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
(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低温(用冰箱)保存食品;加热并密封(用保鲜膜密封)保存食品等 。
锥形瓶 观察结果
A +
B +++
C -
二、对2011年生物试题的分析:
(4)分析计算题:
3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践生肥胖症患者逐年
增多。减少肥胖、增进健康、关爱生命日益引起人
们关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⑴右图表示每小时耗氧量与活动方式的关系,
图中四种活动方式,如果活动时间相同,你认
为最佳的减肥方式是  慢跑   。
⑵小王同学患有肥胖症,原因之一是饭量很
大。米饭的主要成分(淀粉)在小肠内最终消化成
  葡萄糖(或“C6H12O6”)     。
⑶小王采用了果蔬减肥的方式,每天坚持吃蔬菜和水果。苹果这个果实是由  子房(或“苹果的子房”)  发育而来的。
慢跑
跳舞
静坐
散步
活动方式
每小时耗氧量
三、对中考复习的一点建议
(1)注重基础,不盲目拔高要求
(2)重视实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3)精选试题、注重反馈针对指导
(4)注重表达与规范,提高答题准确率
(5)允许学生犯错走歪路,教师耐心引导并 指正
学生学习相当于学开车,教师相当于教练,学生相当于学员,只有让学员自己先去摸档位去探索其应用,自己开车多撞掉几次栏杆,多犯几次错误,才会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开车的技巧和奥妙,进而激发开车的乐趣。学习也一样,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充满探究意识 。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