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耳和听觉 学案(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耳和听觉 学案(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15:30:00

文档简介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3)了解耳的保健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的学习,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树立如何保护听力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耳的结构及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知识点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3~5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耳的结构: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外耳包括
耳廓

外耳道
,中耳包括
鼓膜

鼓室
(内含听小骨)和咽鼓管,内耳包括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2.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
耳廓
(收集声波)→外耳道(
传导声波的通道
)→鼓膜(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振动放大)→耳蜗(感受振动,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
(把神经冲动传给大脑)→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听觉的损伤有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3.耳有
保持身体平衡
的作用,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受到
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4.为保护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
【合作探究】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导振动的结构损伤,如鼓膜、听小骨等受损;二是相关神经损伤,如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等受损。
【教师点拨】
人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声:通常人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到人耳的。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跟进训练】
1.人的听觉产生于
( D )
A.听觉感受器
B.耳廓
C.鼓膜 
D.听觉中枢
2.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而引起振动
B.耳廓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入脑部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二课时 声音的特性和噪声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噪声的几个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音调与频率之间的联系、响度与振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身体会和对周围问题的思考,能树立文明意识,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2)了解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树立起防治噪声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声音的特性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声音的特性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4~5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
2.音调: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的
振动频率
,频率越大,音调越

;频率越小,音调越


(1)频率是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它是描述物体
振动快慢
的物理量,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

。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简称赫。
(2)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
20~20
000
赫,把
高于20
000赫
的声音叫做超声。
低于20赫
的声音叫做次声。超声可以用于粉碎人体内结石、B超检查、超声波金属探伤仪等。
3.响度: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的
振动幅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
和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有关。声音的强弱常用
分贝
作为单位来计量。分贝的符号为
dB
。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大于100
dB的声音会对耳的听力造成损伤。
4.音色:声音的
品质与特色
叫做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认人和物。
【合作探究】
1.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答:蜜蜂的翅膀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蝴蝶的翅膀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
2.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
答:吉他手演奏吉他时,通过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压改变吉他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弦的振动频率,这样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教师点拨】
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其中,音调和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不一定音调高。
【跟进训练】
1.有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B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2.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需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发声时的
( B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超声波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见,原因是超声波的
( C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知识点二 噪声污染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是
乐音
;使人感觉烦躁不安的声音是
噪音

2.噪音的危害: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
在声源处减弱
,如城市禁止鸣笛。(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在马路和居民楼之间设立屏障。(3)
在人耳处减弱
,如个人带上耳塞、耳罩之类的防护用具。
4.我国颁布的噪声污染标准:工厂、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
85~90
dB;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
50
dB,夜间不能超过
40
dB。
【教师点拨】
乐音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也可能称为噪音。如深夜小区内的钢琴声。
【跟进训练】
1.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
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B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D )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数学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
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