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视 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3)树立保护眼睛和卫生用眼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创设思考、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团结协作和科学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眼睛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眼睛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8~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人的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与
照相机
非常相似。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眼球
,其中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视网膜
上,形成了物体的像。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控制
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睫状肌起到
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的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视网膜上有很多
感光细胞
,这些细胞感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
视神经
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合作探究】
观察同桌同学的虹膜和瞳孔。用手电照射右眼,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瞳孔有什么作用?
答:用手电照射同桌同学的右眼时,观察到该同学的瞳孔变小了。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较少的光进入眼睛,说明瞳孔的大小可以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随时进行调节。
【教师点拨】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球的折光系统通过睫状肌来改变曲度,整体类似一个焦距可调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即胶卷)。
2.瞳孔就是通光孔,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强弱来改变进入光线的强弱。而进入的光线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沿神经细胞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
【跟进训练】
1.眼睛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B )
A.视网膜
B.瞳孔
C.晶状体
D.玻璃体
2.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 D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3.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 D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可以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和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知识点二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1~8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有关视觉的基本概念
(1)近点:晶状体最凸时,能看到的最近的点。
(2)远点:晶状体最扁时,能看到的最远的点。
(3)盲点:
视网膜上没有任何感光细胞的地方
。
(4)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色盲。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之分。
2.视力缺陷与矫正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或
晶状体曲度过大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前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借助
凹透镜
来矫正近视。远视的原因主要是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或
晶状体曲度过小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集在视网膜
后
面。要矫正远视,可配戴
凸透镜
。
3.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措施
(1)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看书写字。
(2)注意合理用眼。
(3)坐姿要端正。
(4)营养摄取应均衡,多摄入含维生素B类丰富的食物。
【教师点拨】
为了更好地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睡眠不可太少,作息要有规律,睡眠不足眼睛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跟进训练】
1.为了预防近视,下列习惯不正确的是
( A )
A.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随光线亮暗进行调节
B.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C.看书时间不能太长,连续看书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D.躺、卧、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
2.如图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二课时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知道放大镜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所成像满足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尝试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乐于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做探究实验时,注意
焰心
、
凸透镜中心
和
光屏中心
在同一高度上,这样便于在光屏上得到像,且使像在光屏中央。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
u>2f
时,物与像的位置关系是异侧,像是缩小的、倒立的
实
像;当
u=2f
时,物与像的位置关系是异侧,像是等大的、倒立的
实
像;当
2f>u>f
时,像与位置的关系是异侧,像是放大的、倒立的
实
像;当
u=f
时,则不能成像;当u虚
像。
【教师点拨】
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在虚像的位置上并没有真实的光线,这就是它与实像的区别: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跟进训练】
1.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器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B )
A.9
cm
B.12
cm
C.15
cm
D.18
cm
2.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左移动2f,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
A.一直变小
B.先变大后变小
C.一直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三处,其中蜡烛放在
b
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
c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知识点二 放大镜和照相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放大镜是一种焦距较
小
的凸透镜。它是利用
u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原理制成的。
2.数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影像传感器相当于
光屏
。数码照相机就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原理制成的。
【教师点拨】
物体离镜头距离较远,经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镜头越远,成的像越小,离镜头越近,成的像越大。
【跟进训练】
1.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B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2.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实
(填“实”或“虚”)像。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一课时 透 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能描述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掌握相关的作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让学生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通过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增强学生的体验,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
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和作图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 透镜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5~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1)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
(3)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实
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
物距
,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
像距
,用v表示。
2.透镜的三条重要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不改变方向。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是通过异侧的焦点;对于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是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
【合作探究】
探讨能否用冰和阳光来取火?
答:可以把冰磨成凸透镜,会聚阳光,在焦点(最小、最亮的光斑)处放上易燃物即可。
【教师点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光不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发散一些,使它的光束变宽。
2.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跟进训练】
1.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D )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原理是
( A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3.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C )
a b
c d
A.a
B.b、d
C.c
D.a、c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