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1节 太阳和月球
第一课时 太 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的直径、表面温度、日地距离。
(2)知道太阳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阅读和看图分析,主动获取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通过讨论了解太阳和地球生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交流、表达与合作的意识,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太阳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难点】
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过程
知识点 太阳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27~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
发光
和
发热
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
140万
千米,表面温度约为
6000
℃,中心温度高达
1500万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
33万
倍,体积为地球的
130万
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1.5亿
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
光球层
、
色球层
、
日冕层
。
3.常见的太阳活动有
太阳黑子
、
耀斑
、
日珥
等。
(1)人们把太阳
光球层
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
低
而显得较
暗
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
(2)太阳
色球层
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
短波通信
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
紫外线
对皮肤的损伤。
5.我们可以使用加
滤镜
的天文望远镜或
涂黑
的玻璃等观测太阳黑子。天文望远镜的结构主要包括
寻星镜
、
目镜
、
主镜(物镜)
、
调节手柄
等。
6.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体的主要操作步骤:(1)在
晴朗
的夜晚,选择
视野开阔
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2)用
寻星镜
对准目标星体。(3)用
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合作探究】
1.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
答:约需要8分多钟。
2.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关系?
答:植物的叶有利于吸收阳光;有些树叶硕大能增加对阳光的吸收;有些树叶表面有蜡质层能增加对阳光的反射,减少水分蒸发;有些植物有向光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还有哪些影响?
答:太阳日冕层发出的太阳风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可以形成极光。
【教师点拨】
1.太阳黑子、耀斑等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上的一些太阳活动,就好像地球的大气层上有各种天气现象一样。
2.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不同型号的天文望远镜结构有所不同,请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跟进训练】
1.进入2013年,太阳似乎渐渐苏醒,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认为,苏醒的太阳产生的太阳耀斑将给地球磁场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太阳是一个炽热固体呈熔融状态,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
B.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可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C.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
D.太阳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2.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下列现象中的
( D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火山喷发
D.短波通讯中断
3.下列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B )
A.选择视野开阔的操场安放
B.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时不加滤镜
C.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D.瞄准目标后,调节目镜焦距使影像清晰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二课时 月 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2)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中国的“嫦娥”工程实施情况,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难点】
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月球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29~13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月球的直径约为
3476
千米,大约是地球的
,太阳的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
,质量只有地球的
。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4万
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天然卫星
。月球本身
不
发光,只
反射
太阳光。
3.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
高地
,被称为
月陆
,暗区是
平原
或
盆地
等低陷地带,被称为
月海
。
4.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环形山
,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
小天体
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
火山爆发
形成的。
5.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的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
300
℃;月球上没有
空气
和
水
,也没有
生命
。
6.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
,中国已成功发射了“
神舟
”系列飞船和“
嫦娥
”系列卫星。
【合作探究】
假设有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行器,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
答:大约需要16天。
【教师点拨】
月球上的许多现象可以用“月球上无空气”这一知识来进行解释,如月球上没有各种天气现象、月球上不能听到声音、月球上不能放风筝、月球的背景是黑色的等。
【跟进训练】
1.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B.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
C.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
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2.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B )
A.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B.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凹地
D.在月球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3.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 D )
A.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
B.月球上不能听到声音
C.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
D.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