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为人民服务”这口号是毛泽东主席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来的,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深深扎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今天它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了解作者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彻底
迁移
泰山
压迫
批评
目标
牺牲
送葬
炊事员
chè
qiān
tài
pò
pī
biāo
xī
zànɡ
chuī
去掉了拼音你会读吗?
彻底
迁移
泰山
压迫
批评
目标
牺牲
送葬
炊事员
压迫
批评
目标
牺牲
送葬
炊事员
迁移
彻底
泰山
快给船长送救生艇吧!
剥
bō
bāo
(剥削)(剥夺)
(剥皮)(剥花生)(抽丝剥茧)
读一读:
如果你连孩子吃鸡蛋剥皮这样的小事都代替他做,你是剥夺他成长的权利。
.
.
给
gěi
jǐ
(献给)(送给)(给钱)
(供给)(给养)(自给自足)
读一读:
我们自己种的菜能达到自给自足了,多余的部分还会送给邻居一些。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剥削】
【泰山】
【鸿毛】
【哀思】
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古人以泰山(山名,在山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悲哀思念的感情。
【法西斯】
【根据地】
【追悼会】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为悼念死者而召开的会议。
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的统治者实行恐怖独裁,推行侵略政策,被人们称为“法西斯”。
生字广场
比一比
运用:春风吹拂着岸边的垂柳,柳条轻轻摆动,像正在梳头的女孩。远处升起袅袅炊烟,好一派祥和的农村景象。
炊
chuī
吹
字义:烧火做饭。如:炊事员。
组词:(炊烟)(炊事)(无米之炊)
字义: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如:吹气。
组词:(吹拂)(吹牛)(风吹雨打)
迁
千
辶
迫
白
辶
扌
批
比
木
标
示
我的记忆方法:
比一比
迁
仟
牺
牲
迫
泊
批
葬
炊
泰
彻
标
牺
认读生字
迁
迫
自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
你知道“服务”是什么意思吗?
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为人民服务”就是指为了________而工作。
为人民做事,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
。
说说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人民群众
全心全意
为人民谋利益
一、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鸿伟 洪涝 宏雁
B.鼓炊 吹拂 炊具
C.迁移 签名 谦虚
D.态度 淘汰 安秦
C
二、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正值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五湖四海安居乐业。
B.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你难道就不想自己也能够死得其所,更有价值一点吗?
D.倘若政府机构过于臃肿,就需要精兵简政。
·
·
·
·
·
·
·
·
·
·
·
·
·
·
·
·
B(共30张PPT)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彻底
迁移
泰山
压迫
批评
目标
牺牲
送葬
革命
解放
利益
意义
剥削
兴旺
责任
制度
寄托
哀思
炊事员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讨论交流: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全部,没有遗留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点明主题
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说一说: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讨论交流: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与后面三句是总——分关系。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用司马迁的话做道理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泰山”,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指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泰山
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句话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这句话结合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具体阐释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举例论证
通过张思德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心句
论据
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张思德
为人民利益而死
比泰山重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第一句话是用因果关系复句写“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话用条件关系复句写“我们”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只要是正确的批评“我们”都接受。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为什么要写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这件事?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为例,进一步论证了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意见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只要……就……”这一条件关系复句指出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表现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第3自然段共(
)句话。
第一句讲我们如果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的原因;
第二句讲不管什么人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四句是说我们虚心听取批评的前提;
第五句举了“精兵简政”的例子;
第六句做出总结。
6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共同的革命目标”指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
地为人民服务。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列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们”是为了更多的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斗,
更能突出“
我们”为了解放全民族而奋斗的决心。
这几句话揭示了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用排比的句式说明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死得其所”在文中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表现了“我们”的战士为了人
民的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勇气和决心。
先讲“我们要努力奋斗”,
再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然后用“但是”一转,讲死的意义,
最后用“不过”一转,写要“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论述缜密,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团结。革命队伍中的人,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目标。
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讨论交流: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号召大家给那些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的人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毛主席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的?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
互助互爱、搞好团结。
讨论交流: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解放全民族。
一九五四年的一天下午五点多,周恩来对秘书说:“群众反映现在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厉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今天咱们去乘公共汽车,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告诉保卫部门。”
在北京图书馆汽车站,周恩来等群众都上去了,才最后上了车。果然车上很挤,没有空座,他往里走了几步,手握住吊环,站在了中间。人们在拥挤中顾不上东张西望,汽车行驶了两三分钟后,站在他对面的一个乘客才大声叫起来:“哎呀!这不是总理吗?”“总理?”“总理?!”车厢里立即活跃起来,人们纷纷让座,周恩来坚决不坐。他挥
挤车体验
动双臂一个劲地劝大家坐。一个乘客握住他的手问:“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恩来笑着回答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接着,他就和乘客们攀谈起来,问他们的姓名,都是哪个单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
下了公共汽车,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回来后,周恩来立即将有关领导同志找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解决公
共汽车拥挤问题的具体措施。他还指示,国务院各部门和有
关单位,如有条件的话,都要用大车接送职工上下班。
思考:
周恩来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周总理接到群众反映“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厉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后,亲自坐公交车、无轨电车体验,回来后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整改措施。
一、背景和思路
1.《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同志的追悼会上作的__________。
毛泽东同志
张思德
演讲
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些内容?( )
(多选)
A.正确对待批评。
B.提高勇气,搞好团结。
C.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D.多与他人沟通交流。
ABC
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__________,或轻于__________。
泰山
鸿毛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司马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B.人死后体重不一样,或者重于泰山,或者轻于鸿毛。
C.人总是要死的,但有时候重于泰山,有时候轻于鸿毛。
A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的目标是取得全民族的解放,面临的困难是队伍小,根据地还不够。
( )
2.开追悼会的目的都是感恩他人。
( )
3.“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 )
三、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