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文化运动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21 13:0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朱楠制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运用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起步的内容。中国的有识之士从器物到制度方面的学习都没能让中国摆脱外来的侵略。新文化是从思想上来突破旧的制度思想,开启中国思想解放的大门,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石。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及代表作品
情感目标: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代表人物
依据:牢记史实内容是学好历史的基石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新文化运的文学革命
依据:把新文化运动和代表人物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文学革命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场革命?如何体现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性质,这对八年级学生困难的所所以我把这个作为难点
学校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中国在近代想西方学习制造器物和政治制度史实。而本课是从思想文化反方面的学中国救国道路。八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
谈话法启发法:层层设疑问,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结合史料解决问题
教师讲解法:老师详细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法: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文化多元化
洋务运动
--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起步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多元化的一座丰碑
目的:既复习旧知又直接提出本节课的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新课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形势: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目的:提纲式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标 志:
前期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主要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蔡元培
民主和科学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二、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内容:
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一人:李大钊)
★提倡 民主 ,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 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 新道德 ,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 反对旧文学
一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性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五四运动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
方法: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通常采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想结合的方法,以及阶级分析法,方可做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操作步骤:把我们要评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能割开当时的历史背景,既要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性或局限性的一面。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见影响
板书设计: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
背景
新 文 化 运 动
兴起标志
前期内容
后期发展
影响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五四运动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目的:框架式重点明确便于学生记忆
思维拓展:
一、中国近代出现哪几次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915年新文化运动
二、“西学东渐”的历程
洋务运动--------“器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
目的:让学生更直观清楚的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历程
课堂练习:
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
A、确立“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D
2、新文化运动中的批孔实际上针对的是( )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皇权
A
目的:及时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继续,其含义是( )
A、反对复古尊孔 B、主张实业救国
C、反对封建主义 D、主张民主共和
C
3、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B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目的:让学生直观的看有关史料有利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人
目的:让学生直接认识到为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拜为人的精神
胡适(1891-1952)安徽绩溪人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目的:让学生了解受旧道德迫害的现象。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反对旧道德的理解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
“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目的:让学生结合史料识记相关的历史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以便长时间记忆
民主:
科学: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西方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社会科学理论,及对待事物的科学认知态度
目的:进一步解释民主和科学,让学生充分理解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