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七)
(建议用时:40分钟)
1.从17世纪中叶起,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黑奴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仅17世纪下半叶,荷兰就从西非海岸运出至少10万黑奴。黑奴贸易( )
A.弥补了美洲劳动力的短缺
B.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D.阻碍了美洲社会经济发展
A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黑人被从非洲掠走,贩卖到美洲,给美洲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弥补了美洲劳动力的短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排除D项;黑奴贸易是给非洲而不是美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排除B项;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使美洲劳动力短缺,导致黑奴贸易出现,排除C项。]
2.世界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黑奴贸易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
A.非洲人口过剩
B.黑人体力强壮
C.非洲经济落后
D.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D [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故选D项。]
3.2019年10月14日,美国的部分城市又度过了一个“哥伦布日”,此节日是为了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
A.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开辟了亚洲新航线
C.到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D.进行环球试航,证明地圆学说
C [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的是迪亚士而不是哥伦布,故A项错误;到达印度,开辟了亚洲新航线的是达·伽马而不是哥伦布,故B项错误;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故C项正确;进行环球试航,证明地圆学说的是麦哲伦船队而不是哥伦布,故D项错误。]
4.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黑奴贸易
B.殖民屠杀
C.工业污染
D.商业战争
B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自此以后欧洲殖民者不断涌入美洲,对当地原住民进行大肆屠杀,导致人口急剧减少,故B项正确。]
5.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据此推知( )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750年,美洲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A项错误;黑奴贸易主要是把黑人贩运到美洲,这无法解释欧洲人口增长和美洲人口下降的问题,B项错误;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欧洲人口迅速增长,而由于对美洲、非洲的殖民入侵,导致这两个洲人口下降,故选C项;D项说法无法解释非洲、美洲人口下降的问题,排除。]
6.1855年10月12日,美国苦力船威弗利号满载着450人的契约华工,从广东汕头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奴隶贸易受到限制
B.美洲劳动力的缺失
C.奴隶贸易完全禁绝
D.美英等国欲壑难平
C [华工被运往美洲是因为美洲劳动力不足,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黑奴贸易又逐步被禁止,在此情况下,为了利润最大化,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强迫手段把华工运往世界许多地方。C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7.下图为一张百年前墨西哥华工的照片,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信息不包括( )
A.华工在美洲可能有太多的辛酸
B.华工的出现纯粹是个人的原因
C.华工参与了近代墨西哥的开发
D.该照片体现了殖民侵略的血腥
B [近代华工被运到美洲等地是殖民者的侵略行为所致,故B项不是原因,符合题目要求;其他几项都是华工与墨西哥关系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8.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居民,其根本原因是( )
A.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被屠杀
B.欧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导致
C.工业革命开展产生的影响
D.澳大利亚采矿产业的发展
B [美洲和澳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西方的殖民侵略。故选B项。]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对印第安人来说美洲不是新大陆,4万年前就有了他们生活的足迹。在被欧洲“发现”前,占美洲原住民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大约有4
000万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约2
500万人。欧洲人和非洲人陆续来到美洲,到17世纪中叶拉美的印第安人为950万人……
南北美洲的移民分布(单位:百万)
白人
黑人
1835年
1935年
1835年
1935年
北美洲
13.8
124.3
2.6
12.4
中美洲
1.9
6.9
2.7
8.4
南美洲
2.9
40.9
4.5
18.7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美洲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印第安人减少、白人和黑人移民增加、地区分布差异等信息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涉及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的罪恶、工业革命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即可。
[答案] 特点:印第安人大幅减少,移民总数增长迅速;美洲人种走向多样化。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与殖民扩张加强,人口迁移规模扩大;屠杀、奴役和疾病等多种因素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工业化不断扩展,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北美经济实力的增长及相对稳定的环境吸引大量外来移民。
10.(2020·湖南名师联盟一模)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把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
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纳入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A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带来的各种疾病以及殖民者的屠杀导致当地人口锐减。原住民的抵抗减弱,在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世界市场之中,排除B项;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殖民扩张、商业战争、贩卖奴隶等,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并且美洲人口的锐减与此无关,排除D项。]
11.下面是1500—1850年全球人口迁移情况表,其中人口迁移主流方向出现的原因是( )
时间
迁出地
迁入地
概况
1500—1850年
欧洲、非洲
美洲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A.欧洲大举进行殖民扩张
B.美洲人大量对外移民
C.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D.工业革命向美洲传播
A [根据表格可知,1500—1850年,欧洲人、非洲人大量迁入美洲,欧洲人到美洲是因为殖民扩张,非洲黑奴被贩运到美洲也是因为殖民扩张,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A项,排除D项;美洲人口锐减的原因不是大量对外移民,而是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世界市场才初步形成,因而此时经济全球化没有加速发展,排除C项。]
12.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在运往美洲途中损失和死亡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
B [奴隶贸易与“欧洲劳动力短缺”无关,故A项错误;黑奴贸易的血腥折射出殖民掠夺的无情,故选B项;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且本身叙述欠妥,排除。]
13.《中英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规定导致的后果是( )
A.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
B.饱含血泪的苦力贸易形成
C.华人获得海外发展的自由
D.英国信守条约规定的承诺
B [条约内容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排除A项;该条款导致大量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B项正确;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
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据统计,1860年,加州每10人中就有一个华人。1870年,美国有63
000华侨,90%集中在西岸。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中国、美国、列强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等信息,从迁出地、迁入地、移民主体、移民职业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特征、移民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国内人口压力大;美国西部开发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
(2)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认识:受工业化潮流的影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美国交通、经济的发展;与殖民扩张相关联。
4/7(共35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教
材
细
研
素
养
奠
基
全球化
西欧
南欧
非洲
日本
东欧
移民
贸易
受教育
宗教
欧洲
犹太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
人权
世界难民日
1966
欧洲
主
题
拓
展
素
养
提
升
点击右图进入…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W(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
材
细
研
素
养
奠
基
东欧
印度
贵霜
主
题
拓
展
素
养
提
升
点击右图进入…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W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标解读
时空坐标
1.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的流动和难民问题。2.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知识点一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全球劳动力市场
(1)形成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2)流动表现
①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③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
(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的概况
(1)定义: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独特群体。
(2)来源: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2.难民的救助
(1)背景: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2)目的: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
(3)措施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4)现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知识点三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形成原因: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代表类型
类别
背景
特征
影响
美国文化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②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新加坡文化
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②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
①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③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阅读教材P43右上角插图“表现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特点的漫画”,思考:跨国公司对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有何作用?
提示:加速劳动力在全球的流动,同时也影响了劳动力在全球的流动方向。
批注:
2.阅读教材P43“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从劳动力自身看: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自身实力相对较低的人员的流动范围。
(2)从人口的流向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呈现出新的特征后,各跨国公司成为“知识精英”的集中流入方向,而这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大都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这就使人口迁移呈现出一定的“定向性”。
(3)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由于“知识精英”多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特点,发达国家往往不惜重金笼络其中的佼佼者,这不利于人才向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因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往往“望才兴叹”。
批注:
3.阅读教材P46“学思之窗”,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第一阶段,美国的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以欧洲人为主,占到85%。在这些人中,英国人又占据了大多数,这跟英国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有密切的关系。
(2)第二阶段,来自欧洲的移民占33%,相对第一阶段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吸收了来自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大量劳动力,特别是来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占39%。(3)第三阶段,美国的移民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欧洲的移民比重下降到10%,而来自亚洲的移民比重增加到了38%。这是因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来自亚洲等地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留在发达国家工作,这大大改变了美国的移民结构。
批注:
[思维导图]
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来自拉美和亚洲的移民逐渐成为主流,使人口的民族构成正逐渐发生转变。亚洲人集中在一些主要的大城市,如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的唐人街规模都很大。作为少数民族的移民初期在一些较低层次的细分市场上找到生存环境……后来,亚裔移民凭借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涌现出大批的优秀顶尖人才,如以李政道、丁肇中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科技精英。
——《浅议二战后世界移民的特点》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什么能够吸纳顶尖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美国的人口迁移呈现出什么趋势?
提示:原因: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人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知识精英”迁入美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磁力渐强”的原因。
提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人才需求旺盛;政府对人才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为其提供各方面的便利;中国较为稳定的环境的吸引。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战以后人口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迁移形式多样化。
(1)政治性的国际迁移急剧增加。如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家边界,使东欧各国因国界变动而有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2)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
(3)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来源结构发生变化,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成为移入人口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移民人数超过了欧洲。
(4)世界性人口迁移高潮已接近尾声。
(5)外籍工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
(6)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
(7)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1.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市场最重要的影响结果是增强了它的灵活性,引起了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迁移的增长。由此推知( )
A.经济全球化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唯一诱因
B.劳动力迁移是经济全球化重要表现之一
C.在真正全球化之前没有出现人口的迁移
D.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决于劳动力是否流动
B [由题干可知,经济全球化引起了人口和劳动力迁移,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
2.随着发展中国家被吸引到全球化过程中,大量的移民涌入西方国家。下列关于移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在移民的流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国际分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断深化
C.二战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主要是中东
D.非洲是西欧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最重要源地
A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在全球范围内雇用劳动力,推动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无关;C、D两项说法均欠妥。]
文化多元化的利与弊
(1)利
①文化多元化能促进人们的思想开放,促进社会的创造和创新。
②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增加人的流动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④有利于提高社会包容度。
⑤有利于带动社会、文化、道德水平的提升。
⑥有利于实现社会真正的平等。
(2)弊:不同文化之间有时会出现误解,发生冲突。
3.各国各类的移民社会形成的大背景是( )
A.全球劳动力的无障碍流动
B.各国政府的相同人才政策
C.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
D.人才间的矛盾不可调适
C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各类移民社会的形成,故选C项。A、B、D三项与史实不符。]
4.美国移民文化的来源是( )
A.欧洲、非洲、亚洲、拉美、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文化
B.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文化
C.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文化、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D.非洲、拉美、大洋洲、欧洲、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文化
A [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移民文化”的来源是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亚洲文化、拉美文化、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文化,故选A项。](共9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小结与测评
知
识
体
系
概
览
主
题
归
纳
整
合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印欧人迁徙方向: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西欧北部
西葡英法殖民一人口流向:美洲
近
华↑开
发
古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文化
人口
代英国殖民扩张一人口流向大洋洲
亚洲游牧民族:大月氏人西迁中亚,
代迁徙
文化
20世纪5070年代:
匈奴人内迁中原
交融
流向西欧、北美、中东
劳
欧洲游牧民族:日耳曼人南迁或进
与认
动
多元文化
入罗马帝国
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现
流向西欧、北美、
代
日本等
“难民”问题(共47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
材
细
研
素
养
奠
基
印第安人
西班牙
非洲
美洲
欧洲
美洲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印第安人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白人
原住
奴隶贸易
苦力贸易
东南
加利福尼亚
秘鲁
主
题
拓
展
素
养
提
升
点击右图进入…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W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标解读
时空坐标
1.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区转移的关系。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华工对开发美洲、大洋洲的贡献。
知识点一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殖民扩张
(1)概况: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结果: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
2.族群变化
(1)背景
①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②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③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2)概况
①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3)影响
①北美:美国、加拿大的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②西印度群岛: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③拉丁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④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知识点二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人口结构变动
(1)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知识点三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开发美洲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过程
①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②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④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3)影响: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2.开发大洋洲
(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1.阅读教材P38“学习聚焦”,想一想:美洲的人口结构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提示: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屠杀、奴役、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二是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三是欧洲白人因为种种原因进入美洲。
批注:
2.阅读教材P39“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插图,思考:三种文化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这三种文化是古老的阿兹特克文明、西班牙殖民文化与墨西哥现代文明,象征墨西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与兼容并包的民族特征。
批注:
3.阅读教材P39“学思之窗”,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提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给美洲带来新的文化,印第安人在保留自己文化相对自治性的同时,也积极地适应新的环境,与欧洲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出独特的美洲文化。
批注:
4.阅读教材P40思考点,想一想: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使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洋洲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批注:
5.下面图片上的英文意为“黑奴贸易和奴隶制的废除”,思考一下:黑奴贸易停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伴随工业革命的深入,大工厂制度形成,使英国感到与其从非洲输出奴隶,不如把非洲变成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更为有利;黑人奴隶的反抗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就慢慢终止了。
批注:
6.下面是两幅唐人街图片,思考:图片蕴含着怎样的历史信息?
图1 温哥华唐人街 图2 墨尔本唐人街
提示:(1)英美等列强强迫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形成了苦力贸易。
(2)大量华工为近代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批注:
[思维导图]
世界近代史上的人口转移
材料一 被手下人称为“曼科船长”的法国独臂海盗……捕获了来自英国利物浦的……“海神”号三层甲板帆船。当他发现战利品(“海神”号上的货物)竟是“近四百名非洲人,大部分是年龄在十二至十五岁的男孩和男人,而且还有一些女人和儿童”时,“曼科船长”便毫不犹豫地摇身一变为贩奴商。这是因为,“海神”号上的奴隶被整批卖出的话,将给主人带来至少八万银比索(相当于当时西属美洲墨西哥或者秘鲁总督的年俸)的巨额收入。
——《新世界的自由与骗局:近代美洲历史的“悖论”》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四百名非洲人”将被运往哪里?这种贸易有什么影响?
提示:他们将被运往美洲。深刻改变了非洲和美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但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提供了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①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移民潮。
②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
对世界近代史上跨地区人口转移的认识
(1)原因
①西方国家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把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殖民地。
②为了开拓海外殖民地,西方列强掠卖人口。如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准许华工出国。这实际上是准许列强掠卖中国人口,用于开发海外殖民地。
③工业化引起人口过剩,导致人口迁移。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移民涌入大洋洲。
(2)形式
①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
②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如进行黑奴贸易。
(3)地域
①由欧洲迁往北美。
②由非洲迁往美洲。
③由亚洲迁往美洲。
(4)影响
①增强民族认同感。如迁往北美的移民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②加快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开发进程。
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如19世纪的欧亚移民,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④人口迁移导致新的民族国家诞生。如美国的建立。
1.下面是描述人类近代史上洲际人口迁移的诗文,文中“我们是证人”要证明的是( )
大海的深处,
泥泞的沙里,
躺着被人遗忘了的,
锁着铁链的人骸在死沉
沉的黑暗里,
闪烁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
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
——一位美国诗人
A.罪恶的奴隶贩运
B.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C.远洋迁徙的艰难
D.黑人奴隶制的残酷
A [材料关键信息为“大海”“奴隶”,所以诗人控诉的是黑奴贸易,而不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A项正确,B项错误;诗句未体现C、D两项内容,排除。]
2.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原住民”的急剧减少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夺与扩张有必然联系,大量欧洲殖民者涌入美洲,屠杀土著印第安人,也带去很多新型传染病。A、C两项包含在B项之中;D项与题干信息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
华人对世界的贡献
华人在新大陆的出现,最初是同拉美的契约劳工制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中后期,大多数到达美洲的华人是作为半奴隶性质的契约工被输入的。据估计,1847—1874年,运往拉美的华工多达26万以上。早年的华工以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地区基础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譬如,古巴、英属圭亚那、牙买加等地的蔗糖业,秘鲁钦查群岛的鸟粪开采业,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墨西哥北部棉花种植业的发展,都渗透了华工的血汗。
(1)华人在美国、加拿大铁路建设中的贡献
①1862年,美国决定修筑太平洋铁路。该铁路原计划14年建成,华工只用了7年,这在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是一大奇迹。这条铁路建成后,促进了美国东西部的运输,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华工还在南太平洋铁路、北太平洋铁路建设中作出巨大贡献。
②1878年,加拿大决定修筑太平洋铁路,在最艰巨和危险地段工作的是华工。
③另外,19世纪50年代起,华工受雇于美国加州白人农场主,华工用半个多世纪推动了加州农业的迅速发展。
(2)华工对开发澳大利亚的贡献。华工输入澳大利亚兴起于19世纪40—50年代,人数一度多达6万余人。中国的矿工们为澳大利亚淘出了大量的黄金,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采金业萧条后,在澳华工又转向其它行业。他们为澳大利亚社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3)华工为马来西亚橡胶业和锡矿业作出重大贡献。马来西亚橡胶业的开拓者是华侨,19世纪初,华侨开始开发马来西亚锡矿,经过长期艰苦的采掘,形成了多个主要矿区。
(4)华工还为东南亚经济作物的开发种植作出很大贡献。
(5)近代华人还在南非金矿开发,甚至一些国家的独立战争中作出较大贡献。
3.下图为《在加州开采金矿的华工》,此时的华工( )
A.其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B.为开发美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来到美洲主要是出于个人意愿
D.工作生活的条件优于其他国家
B [华工出现在加州是殖民侵略的后果,A、C两项错误;D项题干未体现,排除;在加州的华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B项。]
4.圣诞岛位于澳大利亚西北,今天,它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乃至全球的一块独特领地。目前岛上1
600人中,华人占70%。但圣诞岛100多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近代华工的一部血泪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
A.近代清政府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矿工
B.圣诞岛的美丽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C.众多华人志愿加入开发大洋洲的队伍
D.澳大利亚政府招贤纳士政策取得成效
A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大量华工被运往美洲、澳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故A项正确。]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0分钟)
1.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共同点是( )
A.他们有共同的祖先
B.他们生活的区域相同
C.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同
D.《荷马史诗》记录了他们的历史
A [波斯人和希腊人都是由印欧人发展而来的,故A项正确。]
2.赫梯人形成的时间是( )
A.公元前3000年左右
B.不会早于公元前2千纪前期
C.公元前2000年前
D.印欧人进入小亚细亚之前
B [从公元前2千纪初期开始,印欧人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人群,其中就有赫梯人,故B项正确。]
3.在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平息下来之后,按其迁徙的路线和大致时间判断,形成的帝国不包括( )
A.亚述帝国
B.赫梯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D [阿拉伯帝国形成于7世纪,与印欧人迁徙的时间不符。]
4.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
B.他们被赫梯人雇佣充当雇佣兵
C.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他们的冲击是造成赫梯帝国瓦解的重要原因
C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上民族”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没有文化传世,故C项正确。]
5.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令,西行出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联合某民族合击匈奴人。这里的“某民族”最有可能是( )
A.印欧人
B.日耳曼人
C.凯尔特人
D.大月氏人
D [根据时间和所学知识判断,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6.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时( )
A.日本正在进行大化改新
B.中国正处于大唐盛世
C.儒学在东南亚地区流行
D.利玛窦来华传播教义
B [阿拉伯帝国于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唐朝时期。]
7.下列有关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战乱较少、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故选D项。]
8.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中国文化( )
A.日益走向衰亡
B.汲取了新的营养
C.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同化
D.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B [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基本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部分吸收了游牧民族的因素。]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古印欧人……为追逐理想的放牧环境而迁徙。在迁徙时,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1)根据材料,说明印欧人的迁移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印欧人的迁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这一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等信息回答即可。
[答案] (1)集体行动。
(2)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了许多文明。
10.《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
A.赫梯人喜欢马
B.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C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D.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C [由《赫梯法典》的内容可知,法典最大限度保护马匹主人的利益,这说明马匹对赫梯人的重要性,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11.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赫梯人扩大了铁的用途
B.赫梯人的战斗力提高
C.赫梯人的冶炼技术得以改进
D.赫梯人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
D [因为冶炼技术的进步,赫梯人制造出了战车,扩大了铁的用途,使赫梯人的战斗力得以提高,但不一定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故选D项。]
12.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B [由“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可知B项正确;其他选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均排除。]
13.376年,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抵挡不住匈奴人的进攻,经罗马帝国皇帝允许,渡多瑙河进入帝国,是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开始。日耳曼人大迁徙( )
A.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
B.促进日耳曼人封建制度的瓦解
C.促进了罗马生产力的发展
D.是历史上的严重灾难
A [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其灭亡,故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浪潮。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
(2)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
[解析] 第(1)问,可从匈奴在历史上活动的主要时期及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来思考。第(2)问,应抓住导致古代中原人口南迁的基本原因,即北方战乱和政局不稳的几个历史时期来分析。第(3)问,联系这几个时期人口南迁的基本情况,来确定研究方法。
[答案] (1)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2)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
(3)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4/5[知识体系概览]
[主题归纳整合]
人口迁移对文化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文化互化与文化融合的影响
(1)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拥有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口集团之间就必然会发生接触,这就会出现文化的涵化、互化与融合甚至冲突的过程。
(2)人口迁移,导致两种或多种文化相互接触,形成吸纳、整合、兼容、创新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会导致不同文化彼此都发生改变,在互化的基础上混合形成一个新文化系统。如美国,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充分的交流和融合,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也因此产生。
2.人口迁移对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文化冲突的影响
人口迁移流动使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系统发生接触,文化冲突就成为必然。一个人口集团迁移到另一个人口集团所在的地区,必须面对两个拥有不同文化系统人口的文化考验,或是拒绝,或是接受,或是在双方的冲突中消除隔阂,取长补短,达到新的融合。
(2)人口迁移对文化整合的影响
人口迁移使拥有不同文化的人口群体相互接触和交流,各种文化之间,包括各种新文化之间,各种新文化与原有文化之间会出现一个相互适应、相互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这就产生了文化的整合。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标解读
时空坐标
1.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事实。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知识点一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种族起源
(1)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
(2)印欧人制造了马拉战车。
2.早期迁徙
(1)概况
①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这一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②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①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②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③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④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⑤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知识点二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概况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②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3—6世纪
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
②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日耳曼人各支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④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2.迁徙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1.结合教材P34“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思考:印欧人的早期迁徙有什么特点?
提示:(1)从迁徙方向看,印欧人主要向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
(2)从持续时间上看,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批注:
2.阅读教材P35“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示:(1)在不同地区产生了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
(2)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
(3)提高了生产力,冶铁技术传播开来。
(4)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批注:
3.阅读教材P35“历史纵横”,思考:海上民族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民族成分复杂。
(2)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
(3)对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批注:
4.阅读教材P36“学思之窗”,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提示:最初的态度:排斥罗马帝国的一切。发生转变的原因:阿图尔夫认为罗马的法律对哥特帝国有重要的意义。
批注:
5.阅读教材P37“思考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催生了一批新国家。
(2)促进了各个区域文化的发展。
批注:
[思维导图]
古代亚欧人类的迁徙
材料一 约从公元前3000年代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为何迁徙?因为,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更荣誉地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据《人类源流史》
材料二 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二说明匈奴人西进的影响。
提示:原因:原始社会解体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为获取财富而进行掠夺;社会变革的程度不同。影响: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有利于日耳曼帝国建立和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匈奴人南下的影响。
提示:有利于民族交融,完善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对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先进文明中心暂时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2)一定程度上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印欧人的迁徙使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奴隶制真正在世界上确立了统治地位,希腊、罗马等国的奴隶制高度发达。其次,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各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
(3)古代印欧语系各族在迁徙中所建立的国家,使古代世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欧洲国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在印欧语系各族迁徙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总之,对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既要看到其破坏性的一面,又要正确估计它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1.以下与印欧人的迁徙无关的是( )
A.马和战车是他们的武力优势
B.对亚欧大陆的区域文化有重要影响
C.波斯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势力一度达到印度北部
D [势力一度达到印度北部的是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
2.公元1世纪左右,它统一各个部落,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帝国,其疆域从阿富汗扩张到了北印度的旁遮普。这里的“帝国”是( )
A.亚述帝国
B.埃及帝国
C.波斯帝国
D.贵霜帝国
D [由“公元1世纪左右”和所学知识可知,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的是西迁中亚的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故选D项。]
全面认识古代民族大迁徙与中西文化发展的关系
1.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对西欧:民族大迁徙使西欧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与正在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一起,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这种文化成为日后西方文化的渊源。
(2)对中国:民族大迁徙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新发展。自汉代以来,经南北朝直至隋唐统一,所有内迁到中原的北方诸族,逐渐融入汉民族中。不仅为汉民族自身的发展融入了新的血液,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贡献,进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新发展。
2.民族大迁徙导致中西文化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原因
(1)在中国,中原地区的主体民族以其人口众多、内部高度的文化认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因而人数有限的南下游牧民族难以改变其文化认同观念。而且内迁民族一般都向往先进、发达的中原文化,所以在他们对中原社会经济进行破坏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并使其劫后重生,有了新的发展。在西欧,罗马帝国境内民族众多,且流动性强,未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当罗马社会发生危机时,旧的文化体系被打碎,各种文化因子在社会裂变中重新组合,很容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2)从文化的经济基础看,中国与罗马虽然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经济结构不同。所以,当遇到异质文化的冲击时,中国文化由于与生俱来的聚合性,能够经过自我调整,渡过难关,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西欧则是各种文化经过剧烈冲突与混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
(3)从文化的持续发展来看,在中国,民族大迁徙没有对根基雄厚的传统文化造成致命的打击,只是融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在西欧,日耳曼人使外族的文化、宗教、政治和立法“归并到他们自己的民族生活里面来”。强大的异质文化将昔日的古典文化体系彻底打碎,其内容与“蛮族”文化、基督教文化混合,经过熔炼,铸成了一种崭新的西欧文化。
3.2018年1月15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举行科研成果汇报会,宣布经过多年的寻访,来自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终于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区域找到了大月氏人西迁后留下的踪迹。关于这次西迁的说法欠妥的是( )
A.大月氏西迁体现了其好战的特征
B.大月氏西迁主要是为了摆脱匈奴的迫害
C.它建立的贵霜帝国一度十分强大
D.大月氏人曾西迁到中亚
A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月氏人是为了逃避匈奴人而非因为好战才被迫西迁的,故A项说法欠妥,符合题意。]
4.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民族大变动,它发轫于匈奴西迁,在匈奴的不断打击下,整个种族被迫进行整体性大迁徙,并强力进入罗马帝国。这里的“种族”是( )
A.哥特人
B.盎格鲁—撒克逊人
C.日耳曼人
D.法兰克人
C [结合所学知识和“进入罗马帝国”这一信息可知,这里的“种族”是日耳曼人,选C项;排除A、B、D三项。]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40分钟)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C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劳动力的流入方向是( )
A.亚洲、北美洲、欧洲
B.西欧、北美、大洋洲
C.中东、南欧、东亚
D.大洋洲、南欧、中东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劳动力流向西欧、北美、大洋洲。]
3.20世纪90年代,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是( )
A.东欧 B.亚洲
C.大洋洲 D.非洲
A [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大量人口流入西欧、北美等地。]
4.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中国“绿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其意在争夺全世界的人才
C.它是颁发给外国人的凭证
D.它开始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D [中国“绿卡”是从2004年8月开始使用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5.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争和地区冲突
B.宗教或部族矛盾
C.自然灾害的发生
D.国际人才的交流
D [人才的交流不会产生难民问题。]
6.二战后难民产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 )
A.美洲
B.中东
C.非洲
D.东南亚
A [二战后难民产生的主要地区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
7.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订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A [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8.美国是外来移民大聚会的国家,这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包容性强,允许世界各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B.种族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突出
C.汇集世界人才精华,促进经济的发展
D.通行各种语言
D [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在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通用的语言是英语。]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非体力劳动者的构成特点。
[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坐标图中两条线的变化趋势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变化: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特点:非体力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在增加。
10.全球闻名的A公司年产球鞋9
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
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一体化
C.贸易自由化
D.经济多极化
A [A公司生产的球鞋,其设计、生产、销售由世界各地的工厂完成。A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代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现象,不是政治一体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多极化,故C、D两项错误。]
11.下面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 )
A.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B.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展而流动
C.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凸显
D.新兴产业从业人数增长明显
C [由漫画中移民的“书籍脑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故选C项;A、B、D三项虽符合事实,但均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
12.以色列总统赫尔佐克曾说“中国人民在犹太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帮助了我们,以色列人民不会忘记”。造成“最黑暗”时期的原因是( )
A.严重的经济困境
B.突发的自然灾难
C.纳粹的残酷迫害
D.尖锐的民族矛盾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到德国纳粹的迫害,许多人曾到上海避难,这是其“最黑暗”的时期。]
13.下表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比例
11%
33%
39%
据上表可推知( )
A.移民增加加强了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B.增加的移民以欧洲人为主
C.移民的增加严重干扰了美国人的正常生活
D.移民使美国财政出现赤字
A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使美国多元文化的特征更加突出,故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年,美国拉上英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出师的借口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实则是趁机清除反美的萨达姆政权。这场战争致使16.2万伊拉克人丧生,数百万平民沦为难民。
材料二 2015年9月2日,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和同情。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正确”。然而仅仅10多天后,这种“一边倒”的“政治正确”却出现了迅速而微妙的变化:许多不久前才表示对难民“有条件接纳、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接纳”的欧洲国家,如今正迫不及待“关门大吉”。
——《欧洲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按这则材料,哪一国家应该在这一问题上负责?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难民问题,材料二中前后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难民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一关键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美国拉上英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这一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政治正确”“关门大吉”等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原因: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国家:美国。
(2)变化:由最初的愿意接纳难民到后来关闭国境不愿提供援助。原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