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章末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章末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21: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得分
???
1.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

①氧气增多 ②氧气减少 ③二氧化碳增多?
④二氧化碳减少 ⑤水蒸气增多 ⑥水蒸气减少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2.某同学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干焦,则该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为(???

A.?1244千焦??????????????????????????B.?1248千焦??????????????????????????C.?1249千焦??????????????????????????D.?1247千焦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4.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B.?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C.?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误差?????????????????????????????D.?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5.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
??)
A.?蛋白质的分解????????????????????B.?脂肪的分解????????????????????C.?糖类的分解????????????????????D.?维生素的分解
6.等质量的食品在如图装置下燃烧,温度计读数最大的是(?

A.?燃烧花生???????????????????????????B.?燃烧米粒???????????????????????????C.?燃烧蛋白???????????????????????????D.?燃烧面条
7.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出现的变化(?????
)
A.?变蓝??????????????????????????????????B.?变浑浊??????????????????????????????????C.?无变化??????????????????????????????????D.?变红?
8.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
9.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
B.?图中a、b
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
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C.?a
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
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左心房
10.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直径为
2.5-10um
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气管内
B.?直径小于
2.5um
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
C.?颗粒物的沉积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任何直径的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积率都要高于气管中
11.2003
年春季暴发的非典型肺炎、2020
年春季暴发的新冠肺炎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使许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引起肺炎的冠状病毒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所经历的旅程可能是(  )
①鼻;②气管;③咽;④支气管;⑤喉;⑥肺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⑤③②④⑥??????????????????D.?①③⑤④②⑥
12.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体进入肺???????????????B.?气体自肺内排出???????????????C.?胸廓由大变小???????????????D.?肺廓内气压瞬时增大
13.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作用的结构是(  )
A.?口腔????????????????????????????????????????B.?咽????????????????????????????????????????C.?鼻????????????????????????????????????????D.?喉
14.图是人在慢跑时肺容积变化示意图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呼气,肋间外肌收缩????????????????????????????B.?b→c时:吸气,膈顶下降
C.?c→d时:肺内气压持续增加????????????????????????????????D.?d→e时:胸廓容积减小
15.如图中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积变化示意图。当处于b到c段时,比较人的气管、肺泡和外界气压的大小关系为?
(????

A.?外界>肺泡>气管???????????B.?外界=肺泡=气管???????????C.?外界>气管>肺泡???????????D.?肺泡>气管>外界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0分)
得分
???
16.探究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确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单位)的热能。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实验材料中能够燃烧的物质属_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属________。
(3)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该设置________。
(4)上表中,①应该为________克。
(5)通过已学知识可知,为我们提供最主要的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备用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建造和修复身体受损细胞、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原料的物质是________。
(6)食物在体外通过燃烧能释放能量;在人体内是通过氧化分解的方式释放能量的,这个过程叫________,该过程的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5题;共44分)
得分
???
17.如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___,向乙________;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瓶.
18.在鉴定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实验中,燃烧1g干燥的玉米种子和1g干燥的花生种子,分别给试管中20ml的水加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管温度
1g花生种子
1g玉米种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初始温度
23
23
23
23
23
23
最终温度
86
95
90
46
40
50
升高值
63
72
67
23
17
27
平均值
67.3
22.3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燃烧使得试管中水的温度________,说明种子中的________通过燃烧被释放出来了。当我们食用它们,也能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和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分三次测量1g玉米种子和1g花生种子燃烧后的水温变化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
(3)通过比较试验所得数据可知:________种子中所含能量比较多,原因是它含________较多。
19.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
1
表示呼吸过程中________时的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胸廓________,
肺内气压________外界气压,气体被________.
(2)图
2
表示呼吸过程中
________时的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胸廓
________,
肺内气压________外界气压,气体被________.
20.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的作用。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________。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________端流到[5]________端后,成份变化是________气体含量增加。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________处于状态,此时肺容积________。
(5)通过________实现了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21.??
2020年1月8日,李文亮医生接诊时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1月10日他自己就出现了咳嗽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影响人体的________系统。该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时,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经过________循环流入心脏的________。
(2)在重症监护室时,监护仪监视了李医生的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比如:ECG反应的指标是________;SPO2是氧饱和度,可以反映红细胞中与氧结合的________在血液中的相对容量,动脉血的SPO2值比静脉血________(高/低)。对李医生进行血液检测时,发现血细胞中________的数量比平时有所增加。
(3)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________能力,但疫情严重时,还需要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________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在肺内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气体,经过呼吸道的温暖、湿润,正常环境中,(在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的情况下)呼出气体要比吸入气体的温度较高,水分增加。下表是测得的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
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因此,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以及水蒸气的含量均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氧减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气提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答案:
D
考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即(1244千焦+1249千焦+1248千焦)÷3═1247千焦。
故答案为:D
【分析】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
3.答案:
C
考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易错选B.注意空气成分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其他气体。
故答案为:C。
【分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百分比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和气体0.03%。据此可知,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而呼吸前后改变的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故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仍然是氮气。
4.答案:
D
考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每克食物完全氧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热价,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等,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C不符合题意;
D、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的能量能被水吸收,水在加热时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推算出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的能量,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
5.答案:
C
考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C符合题意;
D、维生素不构成组织细胞,也不提供能量,但是需要量极少,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6.答案:
A
考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据测定,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分别是:每克糖类平均为17.15千焦,每克脂肪平均为38.91千焦,每克蛋白质平均为17.15千焦。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不是人体的供能物质。因此质量相同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花生主要含有脂肪较多,米粒、面条含有淀粉较多,蛋白含有蛋白质较多。因此等质量的食品在如图装置下燃烧,温度计读数最大的是花生。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相同的。
一般一种食物都有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如米、面主要提供糖类,蛋类、瘦肉、乳类、鱼类、虾等含蛋白质量丰富,花生的种子含脂肪40-50%,含蛋白质20-30%,淀粉8-21%

7.答案:
B
考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会变浑浊。
故答案为:B
【分析】(1)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
(2)经过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气体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人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顶部回升,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呼气运动。
8.答案:
D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A选项正确;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气体交换的效率高,B选项正确;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选项正确;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D选项错误。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9.答案:
B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A.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是a、b所示氧气扩散过程和c、d所示的二氧化碳扩散过程,氧气扩散和二氧化碳扩散是同时进行的,错误。
B.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正确。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错误。
D.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图中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右心房,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b表示氧气,c、d表示二氧化碳,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10.答案:
D
考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观图可知: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粒径在 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A.直径为2.5-10um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气管内,A正确。
B.直径小于2.5um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B正确。
C.颗粒物的沉积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
D.直径大于3um的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积率都要低于气管中,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动脉化,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
11.答案:
B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引起肺炎的冠状病毒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所经历的旅程可能是:空气→①鼻→③咽→⑤喉→②气管→④支气管→⑥肺。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12.答案:
A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A.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呼气,此时,气体自肺排出,故答案为:A气体进入肺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B.气体自肺排出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故答案为:胸廓由大变小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故答案为:肺内气压瞬时增大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肌主要有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等呼吸肌。平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3.答案:
C
考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因此,对吸入气体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鼻。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用器官,喉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也是发音的器官。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14.答案:
B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A、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肋间外肌舒张,A错误;
B、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顶部下降,B正确;
C、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但是不会持续增加,在呼气的末端,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错误;
D、曲线d→e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胸廓容积增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2)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15.答案:
C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分析图示可知:从b~c段时,肺内气体容量增加,说明人体此时正处于吸气状态;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时外界气压与气管、肺泡处气压大小的关系为:外界>气管>肺泡。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外界气体入肺,肺内气体容量增加,呼气时,气体排出肺,肺内气体容量减少。
二、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核桃仁
(2)有机物;无机盐
(3)重复实验
(4)20
(5)糖类;脂肪;蛋白质
(6)呼吸作用;能量
考点:呼吸作用的实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1)同样的水(50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3(℃)。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2)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或糖类、脂肪、蛋白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不能燃烧是无机盐。
(3)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4)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5)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物既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功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呼吸作用时也能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就是呼吸作用。该过程的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对于实验变量和数据均不变的实验,多次实验后取其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水、无机盐、维生素六大类物质。其中蛋白质、脂肪、糖类既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又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脂肪在人体内可作为备用能源;水、无机盐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但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细胞的组成,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4、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一部分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植物开花、矿质元素的吸收等。
?
三、综合题
17.答案:
(1)吹气;吸气
(2)甲
(3)乙
考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1)吸气时应该用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吹气,向乙瓶吸气.(2)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氧气,在人体内会与组织细胞内的气体进行交换,这样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甲装置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较多.(3)让外界的空气进入乙装置中的石灰水,目的就是起对照作用,来验证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吹气;吸气?
(2)甲(3)乙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本实验用深吸一口气和深呼出一口气作比较,通过甲装置是呼出的气体,通过乙装置是空气作比较,来验证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8.答案:
(1)升高;能量;能量
(2)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3)花生;有机物
考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1)种子的成分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可以燃烧,在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说明有机物中的能量是以热能的形式被释放出来,所以,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燃烧会使试管中水的温度升高,当我们食用时,我们也能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和能量。
(2)在实验中,为了提高实验数值的准确性,我们一般需要多次重复实验,计算平均值,所以,在题干所述的实验中,分三次测量1g的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燃烧后的水温度变化的平均值,目的是多测几次,然后求其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3)通过比较表格中数据可知,燃烧等量干燥的花生种子使试管中20mL的水升温平均温度是67.3℃大于等质量玉米种子使试管中20mL的水升温平均温度22.3℃,因此花生种子中所含的能量较多,这是因为花生中含有机物较多。
故答案为:(1)升高、能量、能量;(2)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3)花生、有机物。
【分析】此题考查能量的释放,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需要明白,食物中含有有机物无和无机物,有机物具有可燃性,即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燃烧释放能量。
?
?
19.答案:
(1)吸气;收缩;扩大;小于;吸入
(2)呼气;舒张;缩小;大于;呼出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1)图(一)箭头向下,表示膈肌顶部下降,此时膈肌收缩,胸廓大,膈肌顶部位置低,因此图(一)表示呼吸过程中的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图(二)箭头向上,表示膈肌顶部上升,此时膈肌胸舒张,胸廓较小,膈肌顶部位置高,因此表示呼气时的状态。此时,膈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0.答案:
(1)1;肺;2;呼吸道
(2)一;气体交换
(3)二氧化碳;肺动脉;肺静;氧气
(4)收缩;扩大
(5)呼吸运动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1)如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图二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图,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3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胸腔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5)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21.答案:
(1)呼吸;呼吸道;肺;肺;左心房
(2)心率;血红蛋白;高;白细胞
(3)清洁;有限
考点:呼吸道的作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时,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经过肺循环流入心脏的左心房。(2)在重症监护室时,监护仪监视了李医生的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比如:ECG反应的指标是心率,心率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在氧气含量高时易与氧气结合,在氧气含量低时易与氧气分离,说明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SPO2是氧饱和度,可以反映红细胞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在血液中的相对容量,动脉血的SPO2值比静脉血高。对李医生进行血液检测时,发现血细胞中白细胞的数量比平时有所增加,因为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3)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但疫情严重时,还需要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能力,但疫情严重时,还需要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