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2
兴起,振兴
说说题目的意思?
资料链接
周恩来(1898-197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崛起
清晰
训斥
胸怀
赞叹
疑惑
学习活动一:字词大闯关
观察这组词语共同点
光耀门楣
若有所思
疑惑不解
难以忘怀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耀武扬威
为之一振
当效此生
我会写
肃
晰
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小组合作交流并完成表格。
学习活动二:归纳事件
如何概括事情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干什么)
起因
经过
结果
三件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新学年
修身
课上
十二岁
那年
奉天
一个星
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魏校长提问
伯父
告诫
周恩来看见一个中国女人被中国巡警训斥
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疑惑不解伯父的告知
周恩来询问
魏校长震撼与赞赏。
周恩来难以忘怀
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远大的志向。
三件
时间
地点
主人物
事件
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新学年
修身
课上
十二岁
那年
奉天
一个星
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周恩来
魏校长
伯父
周恩来
中国妇女
周恩来
结果
原
因
找一找这三件事情分别在文章的哪里,
给文章分段。
用上关联词语,说说该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之所以要在修身课上回答魏校长,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少年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的两件事。
1
1
3
2
5
4
7
6
9
8
11
10
12
14
13
17
15
16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它的意思正好与“中华崛起”的意思相反。
中华不振
细读课文,用“
”画出令自己感到“中华不振”的语句。圈出关键词。
学习活动三:
(软弱无能)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领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了麻烦
没处说理。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设想一下那位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
①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
②外国人的嚣张。
③正义得不到伸张。
巡警欺软怕硬
想象当时的中国巡警会怎样训斥那位妇女,巡警是在什么情况下训斥?
中华不振
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假如当时你亲眼看见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可是文中却说: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围观者的愤怒
敢怒不敢言
每个普通人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这句话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的国家与那时相比,的确繁荣富强了很多,那是不是我们今天读书就可以松懈一些了呢?今天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