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0 22: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前复习
1.抗美援朝时间(1950.10-1953.7)
2.抗美援朝原因
3.抗美援朝意义
4.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5.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6.胜利标志: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底)
抗美援朝(1950-1953)
土地改革(1950-1952)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民犹饿死。
——《悯农》唐·李绅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
地主家
四川刘文彩地主庄园俯拍
刘文彩庄园
农民住这里
农民家
土改前的中国
据联合国统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而当时印度人均国民收入是57美元,亚洲人均国民收入是44美元。
全国人口
5.4167亿
农村人口
4.8402亿
贫农、雇农、中农
4.3562亿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成分
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的比例
地主
不足10%
70-80%
农民
90%
20-30%
为什么建国后依然要推行土地改革?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二、土地改革
1.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土地改革的经过
(1)时间: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2)地点:广大新解放区
(3)内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5)具体做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
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
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特点: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烧地契
斗地主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地证
北京市郊农民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公斤)
比1949年增长
1949
1132
1951
1436
26.9%
1952
1639
44.8%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建立人民政府
(1949)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1951)
保家卫国
(1950.10-1953.7)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
(1950-1952)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建国初期的任务
天朝田亩制度
平均地权
土地改革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