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三章 健康地生活 章末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三章 健康地生活 章末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21:4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三章
健康地生活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得分
???
1.下列关于吸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尼古丁能诱发肺的疾病???????????????????????????????????????B.?吸烟对自己有害,对周围的人无害????
C.?吸烟会对多种器官、系统产生严重危害???????????????D.?烟雾中有对人有害的物质
2.下列对健康生活方式描述错误的是(??

A.?心理平衡与健康生活方式无关????B.?吸烟有害健康,戒烟越早越好
C.?过量运动有害身体健康??????????????D.?合理膳食应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作为一名宣传员,你能指出下列有关吸毒危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吗(???

A.?损害人的神经系统??????????????????????????????????????????????B.?降低人的免疫功能
C.?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D.?对社会影响不大
4.疫情期间,武汉等几个城市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此举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措施(??

A.?保护易感人群???????????????????????B.?切断传播途径???????????????????????C.?控制传染源???????????????????????D.?都属于
5.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情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严重影响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下面是学校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必须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烧等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学校要求同学们勤洗手、戴口罩、少集聚、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肺炎患者
6.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水传播与饮食传播?????B.?空气传播与飞沫传播?????C.?饮食传播与接触传播?????D.?虫媒传播与接触传播
7.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者????????????????????D.?积极治疗患者
8.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B.?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C.?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D.?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9.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在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传播:(  )
①血液传播?
②饮食传播?
③性传播??
④体表传播??
⑤母婴传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10.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被狗咬后打狂犬疫苗?????B.?吃脊灰质炎糖丸?????C.?打预防流感的疫苗?????D.?被钉子划破后打破伤风针
11.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B.?当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起作用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12.癌变后的细胞不具有的特点是(??

A.?细胞分裂非常快?????B.?细胞可侵入邻近的正常细胞?????C.?细胞停止生长?????D.?细胞不断分裂形成肿瘤
13.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查出患有早期肝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早期肝癌一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B.?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C.?早期肝癌细胞不发生转移????????????????????????????????????D.?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14.冠心病是由下列哪种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
A.?主动脉??????????????????????????????B.?肺动脉??????????????????????????????C.?冠状动脉??????????????????????????????D.?毛细血管
15.为防止正常细胞癌变,不应该(???

A.?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B.?积极锻炼身体???
C.?避免与各种致癌因子接触????????????????????????????????????D.?食用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食品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得分
???
16.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2012年不同季节,随机调查了本校1000名学生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总人数
患流感的人数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000
162
5l
53
131
(1)据表格数据分析:2012年该校学生在________(填季节名称)患流感的人数最多.
(2)引发流感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该病原体属于________(选填“细菌”、“真菌”或“病毒”).
(3)明明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但对流感不具免疫力,原因是她的体内没有产生能抵抗流感病原体的________,这属于人体________免疫的特征.
(4)针对活动小组的调查结果,校医及时给同学们普及传染病流行和预防知识,并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________.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5题;共42分)
得分
???
17.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同学们正处于青春年少,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你知道哪些方法调节情绪让自己心情愉快吗?________(答出两点).
(2)近几年,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升高,出现近视的根本原因是眼球中晶状体________且不能回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________,导致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模糊.为预防近视的发生,我们应该________(答1条即可).
(3)青春期的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最好奇、最敢于尝试,也最容易被诱惑.香烟、酒精、摇头丸(毒品)、网络游戏等不经意间就走进了一些人的生活,面临“友人”第一次推荐吸食某种很过瘾很刺激的“药丸”时,你应该怎么做?________;为什么这么做?________.
18.今年春季在我市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某家庭中母亲是甲流感患者,儿子在母亲患病后注射了疫苗,父亲和爷爷未注射,结果爷爷也患上了甲型H1N1流感.
(1)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在爷爷患病前,该家庭中传染源是________,易感者是________.
(2)儿子接种了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我市一中最先发现病例,随后一中全校师生被隔离起来,这种措施属于________.
(3)儿子在注射了疫苗后不被感染是因为体内产生了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填特异或非特异)免疫.母亲在病愈后多年内将不再患甲型H1N1流感,原因是________.
(4)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春季和冬季是流行高峰期,有专家预警今年冬天可能会再次大流行.作为一名在校学生,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这类传染病?
1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其中指出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传染病,对全世界都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
(2)我国为迅速控制疫情,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避免人员聚集,比如延迟开学
②对车站、商场等场所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杀等措施
③通过电视、网络提醒人们接收包裹后洗手、并对包裹进行消毒
④对患者和疑似患者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
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如果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将能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该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___免疫。
(4)以下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抗体能将与其结合的抗原直接吞噬
C.免疫系统也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20.???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突出贡献。癌细胞可产生某种物质与免疫细胞表面的CTLA-4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免疫细胞对其查杀和清除作用。詹姆斯·艾利森所研究的药物能作用于CTLA-4蛋白,避免癌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结合,为治愈癌症带来新的希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癌细胞又被称为“脱缰的野马”,它们的________过程失去控制,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肿瘤细胞可通过________系统进入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导致扩散和转移。
(2)口服抗癌药物是一种传统的化疗方法,药物主要在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被吸收进入癌症患者的血液。药物代谢后的物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化疗具有较大的副作用。
(3)免疫疗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了研究CTLA-4蛋白抑制药物A对于黑色素瘤的治疗是否有效,科研人员在保留常规化疗药物B的基础上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临床实验,记录不同临床处理方式下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人数
临床处理方式
患者的生存率(%)
1年
2年
I
251
使用药物A+B
47.3
28.5
II
251
使用药物B
36.3
17.9
由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无论是临床实验的第1年还是第2年,都是I组生存率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Ⅱ组,该结果说明________。
(4)除了治疗,人们一直在努力预防癌症的发生。目前宫颈癌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导致的,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________,提高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21.材料分析题
第6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11年5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流感疫情的防控、流感病毒和疫苗的共享、慢性病的防治等。其中慢性病(指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仅我国每年就有370万人因慢性病死亡。为了远离疾病,专家建议禁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提及的“健康”主要是指________
(选填“生理健康”或“心理健康”)。
(2)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________
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
(3)吸烟是一个慢性致病的过程,它直接影响________
系统的功能。
(4)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外,你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A、烟草的烟雾中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可以诱发肺部疾病,危害最大的是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A说法正确。
B、吸烟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B说法错误。
C、吸烟会对多种器官产生危害,比如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C说法正确。
D、烟草的烟雾中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可以诱发肺部疾病,危害最大的是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吸烟的危害,为基础题,熟知:香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雾会抑制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上纤毛的运动,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降低呼吸道的净化作用;吸烟者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
2.答案:
A
考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A.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心理平衡,故A错误。
B.烟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对人体有害,所以戒烟越早越好,故B正确。
C.坚持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利,但是运动要适量,过量运动有害身体健康,故C正确。
D.合理膳食应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故D正确。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3.答案:
D
考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毒品:吸毒(摇头丸、K粉、冰毒、鸦片、大麻、可卡因、吗啡、海洛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脏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4.答案:
C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患者是传染源,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采取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答案为:C。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
5.答案:
A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A.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B.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必须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烧等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
C.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学校要求同学们勤洗手、戴口罩、少集聚、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6.答案:
B
考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7.答案:
A
考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传染病的流行需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病病人就是传染源,隔离传染病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控制传染源的运用。
8.答案:
B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A.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A正确。
B.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B错误。
C.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因此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C正确。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D正确。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9.答案:
C
考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与艾滋病患者一起进食、握手不会被感染。因此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①血液传播③性传播⑤母婴传播。
故答案为:C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10.答案:
B
考点:计划免疫
解析:解: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给婴儿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就属于计划免疫;被狗咬后打狂犬疫苗、打预防流感的疫苗、被钉子划破后打破伤风针,属于预防治疗,不属于计划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
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其措施是根据人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各种生物制品的性能和免疫期限,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和时间。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答案:
C
考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抗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有作用而不是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故C符合题意;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
疫苗是由被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属于抗原)。
2、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发生作用,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能力。
?
12.答案:
C
考点:癌症及其预防
解析: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故答案为:C。
【分析】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后的细胞有些独具的特征:(1)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正常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状,每当这种细胞癌变以后,就变成了球形。(2)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可以长期增殖下去。(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因而容易移动,转移至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分裂、生长,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癌细胞转移。
13.答案:
D
考点:癌症及其预防
解析:解:A、肝癌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在平时大量的吸烟喝酒,就可能会导致肝脏营养出现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肝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肝癌的发生。经常使用抗生素类的激素药物,也很容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引起肝癌,A错误。
B、肝癌属于一种内科疾病,没有传染源,不会传染的,B错误。
C、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并发生转移,C错误。
D、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比例,40%的癌症患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不得癌症的,40%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20%可以带癌生存,这种442的比例充分说明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正确。
【分析】癌症是基因的突变,肝炎变成肝硬化,然后变成肝癌,肝硬化形成的恶性结节癌变,就变成了肝癌。
14.答案:
C
考点:生活方式病
解析:解:“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故选:C
【分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冠心病的病因。
15.答案:
D
考点:癌症及其预防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癌症的方法: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与致癌因子接触,积极锻炼身体提供免疫能力等等。而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应该尽量避免食用。故答案选: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黄曲霉素为致癌物。
二、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春季
(2)病毒
(3)抗体;特异性
(4)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1)据表格数据分析:2012年该校学生在春季患流感的人数最多.(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明明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有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能专一性地消灭再次侵入的水痘病毒.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体内没有产生能抵抗流感病原体的抗体,所以对流感不具免疫力.(4)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经常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抗传染病的能力,从免疫的角度看体育锻炼应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春季;(2)病毒;(3)抗体;特异性;(4)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病毒的结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等内容,要学会对上述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三、综合题
17.答案:
(1)社会适应;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2)过度变凸;过长;不在强光或弱光环境下看书
(3)婉言拒绝;尝试一次也会上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考点:健康的概念,近视、远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2)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为了预防近视,需要注意: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不要在直射强光下、光暗的地方和走路时看书;还应做到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不在躺卧时看书等.
(3)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面临“友人”第一次推荐吸食某种很过瘾很刺激的“药丸”时,面对不吸不够意思不讲情面的情景时,应该婉言谢绝,因为尝试一次也会上瘾,坠入毒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故答案为:(1)社会适应;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2)过度变凸;过长;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不要在直射强光下、光暗的地方和走路时看书.还应做到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不在躺卧时看书等).
(3)婉言谢绝;尝试一次也会上瘾,坠入毒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分析】(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2)晶状体过度变凸,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为了预防近视,需要注意: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不要在直射强光下、光暗的地方和走路时看书.还应做到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不在躺卧时看书等.
(3)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8.答案: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母亲;爷爷
(2)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特异性;抗体
(4)注意个人卫生;公共场所消毒;加强自身锻炼.注射相关疫苗等
考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该传染病病原体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源为母亲,易感者是爷爷.(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于三个环节中的保护易感者.,“对患者进行及早的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3)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会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即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4)从切断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来分析可以预防的措施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地方,公共场所消毒灭菌等,从保护易感者的角度来分析:加强自身锻炼、注射相关疫苗等
故答案为:(1)甲型H1N1流感病毒;母亲;爷爷;(2)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3)抗体;特异性;抗体(4)注意个人卫生;公共场所消毒;加强自身锻炼.注射相关疫苗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据此解答.
19.答案:
(1)病原体
(2)②③
(3)特异性(或后天性)
(4)C
考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造成人体感染新冠肺炎疾病的微生物,属于病原体。(2)①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避免人员聚集,比如延迟开学,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②对车站、商场等场所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杀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通过电视、网络提醒人们接收包裹后洗手、并对包裹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对患者和疑似患者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因此的措施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②③。(3)注射疫苗获得免疫,是人体后天经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4)A.当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以及组织的损伤,A不符合题意。
B.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是病原体失去致病性,B不符合题意。
C.免疫系统也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比如过敏反应,C符合题意。
D.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指将传染源控制在流行的范围内,不让它传染到其他区域,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是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护易感人群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人体免疫,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20.答案:
(1)细胞分裂(分裂);循环
(2)④;小肠;过滤(滤过)
(3)高于;(CTLA-4蛋白抑制)药物A对于黑色素瘤治疗是有效的
(4)抗体;特异性
考点:细胞分裂,癌症及其预防,食物的消化,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1)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循环系统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所以口服抗癌药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
(3)由表中数据可知,无论是临床实验的第1年还是第2年,都是I组生存率高于Ⅱ组,该结果说明药物(CTLA-4蛋白抑制)A对于黑色素瘤治疗是有效的。
(4)抗体就是病原体侵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宫颈癌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只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因此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肝脏、②是大肠、③是胃、④是小肠;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1.答案:
(1)生理健康
(2)胰岛素
(3)呼吸
(4)积极参加体育鍛炼
考点:健康的概念,激素调节,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材料中提及的“健康”主要是指生理健康。(2)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缺乏易导致糖尿病,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3)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首先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4)计划免疫能使人产生抗体,也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可见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外,还可以通过计划免疫、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吸烟对人身体有害,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