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四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章末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1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四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章末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21: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十四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得分
???
1.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是最主要原因是?????????????
(???

A.?海啸的发生??????????????????????B.?地震的发生??????????????????????C.?台风的发生??????????????????????D.?人口过度增长
2.以下不利于教室内空气清洁新鲜的做法是(????

A.?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动????????????????????????????????????B.?绿化校园的环境
C.?勤打扫教室,保持清洁???????????????????????????????????????D.?关闭门窗,防止灰尘飞入
3.下列不能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A.?为了生活方便,尽量使用方便袋????????????????????????????B.?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C.?控制污染性企业的生产???????????????????????????????????????D.?及时清理生活垃圾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的主题是“塑战速决”。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
A.???
自觉丢弃废旧塑料袋???????B.?研制易降解新型塑料???????C.?焚烧废弃塑料制品???????D.?常用一次性水杯
5.为增加粮食产量,下列对农田生态系统有不利影响的措施是(?????

A.?实行作物轮种???????????????????B.?长期使用化肥???????????????????C.?施用农家肥???????????????????D.?作物秸秆还田
6.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
①酸雨?
②潮汐?
③赤潮??
④水俣病?
⑤大脖子病?
⑥温室效应
A.?①②③????????????????????????????????????B.?②④????????????????????????????????????C.?②⑤????????????????????????????????????D.?③⑤
7.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

A.?水污染?????????????????????????????B.?食品污染?????????????????????????????C.?噪音污染?????????????????????????????D.?土壤污染
8.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下列描述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A.?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B.?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
C.?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D.?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
9.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的适合居住和生活的星球是(???

A.?地球?????????????????????????????????????B.?月球?????????????????????????????????????C.?火星?????????????????????????????????????D.?金星
10.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B.?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11.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乱砍滥伐???????????????????????????B.?垃圾分类???????????????????????????C.?围湖造田???????????????????????????D.?捕食野味
12.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B.?植树造林???????????????????????????C.?绿色出行???????????????????????????D.?围湖造田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共建绿水青山的是(??

A.?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D.?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云南洱海,政府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洱海的水质
B.?南洞庭湖“矮围事件”中,夏某某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木材
D.?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洞庭湖制定了休渔制度,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生物的多样性
15.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①绿化造林;②围湖造田;③滥捕野生动物;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
A.?①②⑥????????????????????????????????B.?①⑤⑥????????????????????????????????C.?①③⑥????????????????????????????????D.?①④⑥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7分)
得分
???
16.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下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各装置中放有等量相同的种子,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请根据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
(1)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时,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应从如图A、B、C、D四个装置中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试验。
(2)该实验的每个装置中都放有10粒种子而不是2粒种子,目的是________。
(3)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多于B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________
(4)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改善酸雨环境,人人有责,为了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________
17.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或网络小说,长时间的电脑磁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希望通过探究“电磁辐射对大鼠身体的影响”来寻找答案.首先,他们将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相同条件喂养.甲组,置于正常环境中;乙,置于通电电脑前35cm处.实验60天后,记录实验数据.重复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组??

雄性大鼠数(只)
体重增长量(g)
精子畸形率(%)
甲组
8
86.32
38.5
乙组
8
31.25
99.3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每组实验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并且重复实验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从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____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4)将表格的数据转换成柱状图________.
(5)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________.
1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废电池会影响植物生长”的课题很感兴趣,于是在课外进行了有关探究实验.他们的做法如下:
取2个相同的大
烧杯,各加500mL的清水,在其中1个烧杯中放入4粒用刀割破外壳5号废电池,浸泡24h,取出浸出液,另外1个烧杯不放废电池.然后,选取6盆(采用
同等大小、同种瓦质花盆)长势和大小相仿的玉米苗分成2组,放在有光的场地上,一组每天浇1次电池浸出液,另一组每天浇1次等量的清水.然后,每天观察2
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1)在这个探究试验中,生物兴趣小组可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对这个探究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3)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不用2盆而要选取6盆相仿的玉米苗?________?.
(4)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5)你预测该探究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

你认为对废电池应该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5题;共43分)
得分
???
19.???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现有超市、商店、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可以减少对________的污染。
(2)有人设想,生产一种新型材料制作购物袋来代替现行的塑料袋。你认为这种新材料应具备什么特点?请提出你的设想。(写出一点即可)
(3)有人用焚烧的办法处理塑料袋,这种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4)你认为目前该采取什么办法处理土壤中的塑料袋?
20.理解素材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________。
(2)由于人类对森林进行________,使森林面积________。
(3)森林有“________”之称,可以涵养________,保持________。也可以调节________。
(4)森林是陆地上大多数________、________的家园,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玉林市于2018年9月19日印发了《玉林市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各县市也陆续出台了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区域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违反者将会受到500元至1000元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将面临治安拘留、追究刑事责任处罚。
材料二:据研究发现,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污染范围广,而且严重危及人体健康,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同时,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们喜庆的节日蒙上阴影。
(1)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体的________系统。
(2)烟花爆竹中含有硫磺,燃烧过程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________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3)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粘液,可以阻挡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粉尘颗粒,对吸入的空气起________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4)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是非常重要的。下列行为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的是_____。
A.秸秆就地焚烧,降低运输成本
B.利用廉价煤炭,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D.提倡开私家车,减少公交车的乘坐
(5)有人说禁止烟花爆竹燃放违背传统习俗,节日气氛变淡,对此,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矛盾________?(请举一例即可)
2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废电池浸出液是否对蝌蚪的生命活动有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数节废电池打碎,浸泡在500
mL的清水中一昼夜,滤去残渣得到浸出液;
②取4只1
000
mL的烧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向B、C、D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
mL、100
mL、150
mL
废电池浸出液;再分别向A、B、C、D四只烧杯中加入清洁河水至总量为800
mL;
④向A、B、C、D四只烧杯中各放入10只蝌蚪,定期饲喂同种同量饵料,观察并记录。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
(2)各烧杯放入蝌蚪的大小应________。?
(3)A,B,C,D四组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__三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4)若实验结果为加入废电池浸出液越多,蝌蚪存活的时间越短,则该小组的假设是否成立?________。?
23.2010年沙尘暴突袭榕城,整个市区弥漫在黄色的尘埃中,人们甚至发现家里的地板上多了很多细细的尘土。某中学气象观测小组长期利用午休时间监测校园的空气质量。当获知沙尘暴即将来临时,他们组织开展了专题探究活动,以调查沙尘暴对校园空气的污染程度。他们的做法是:准备了一些用于收集空气尘埃粒子的特制载玻片(背面刻有如图甲所示的100个2mm×2mm的小方格,以便计数),收集前在载玻片正面涂上凡士林,以粘住尘埃。
(1)要探究沙尘暴发生前后校园空气的污染程度,应选取收集尘埃时的________(选填“沙尘暴天气的有无”或“载玻片放置的数量”)作为变量。
(2)要对100个小方格进行计数比较困难,人们常用“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计数。为使抽样最具代表性,应选取下列图中(??
)所示的五点共20个小方格进行计数。
A.
B.
C.
D.
(3)图丙是他们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监测空气尘埃粒子数量的统计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________的天气状况下,空气中尘埃粒子最多。
(4)该探究中,如果只在某处放置一片特制载玻片来收集尘埃,这种做法是否准确?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
解析:人口过度增长,势必会造成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毁林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而人口增长过快,是使地球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
故选:D
2.答案:
D
考点: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
解析:A、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可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利于呼吸,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所以绿化校园的环境,可以起到保持空气清新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教室内由于学生较多,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粉笔末、灰尘等都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勤打扫教室,保持清洁可以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洁新鲜,C不符合题意.
D、关闭门窗,外界的新鲜空气无法进入,教室内的一些有害气体或是粉尘无法散发到室外,会影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燃料的燃烧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尘埃等.
3.答案:
A
考点:关注城市环境,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
解析:A.使用方便袋是可以让生活更便利,但是方便袋是一次性袋子,这样就浪费了资源,而且方便袋是塑料制品,很难被自然降解,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不能改善生活环境
。A符合题意。
B.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沉降灰尘,产生氧气,试空气更清新,因此能够改变生活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控制污染性企业的生产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能够改善生活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及时清理生活垃圾能够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清洁卫生,能够改变生活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并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从生边的小事做起,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保护和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
4.答案:
B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将塑料垃圾随意丢弃,易造成白色污染,A不符合题意;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B符合题意;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C不符合题意;一次性水杯含有塑料成分,因此少用有利用保护环境及其生物,D不符合题意。
【分析】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重复使用塑料制品,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但禁止生产塑料制品是不现实的。
5.答案:
B
考点: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
解析:A.“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豆类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对农田生态系统有利。A不符合题意。
B.长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对作物不利,对农田生态系统不利。B符合题意。
C.农家肥同化肥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对作物有利,对农田生态系统有利。C不符合题意。
D.将农作物秸秆返田,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对作物有利,对农田生态系统有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量的30%~40%,其余一部分固定于土壤中,还有一部分经挥发、分解、渗漏淋溶迁移出土壤。固定于土壤中的肥料会污染土壤环境,影响农田土壤生态。
(2)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
6.答案:C
考点: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
解析: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①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属于空气污染。
②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关。
③赤潮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口、海湾,引起海洋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属于水体污染。
④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属于水体污染。
⑤大脖子病是由于人体内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环境污染无关。
⑥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属于空气污染。
所以②潮汐和⑤大脖子病与环境污染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工厂烟囪冒出的浓烟,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排出的尾气,燃烧煤炭排放的烟雾等都会造成大气污染,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和工厂排出的废水,会造成水污染;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工厂和生活中排出的废弃物,会造成土壤污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活动所产生的噪声,会构成噪声污染。另一类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
7.答案:
B
考点: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
解析: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食品污染不属于环境污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环境恶化,必然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要到饮用水源处游泳,不要乱倒垃圾等。要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保护生态环境。
8.答案:
B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A、打造美丽乡村,共享绿色社区,利于保护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
B、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圈,B符合题意;
C、发展生态农业,展示科技魅力,利于保护生物圈,C不符合题意;
D、建设海绵城市,品味优质生活,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9.答案:
A
考点: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
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可见A的叙述是正确的。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生存依赖与生物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答案:
C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1.答案:
B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A.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破坏生态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节约了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B符合题意。
C.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捕食野味,破坏了生态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12.答案:
D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A.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可减少污染,节约原料,有利于环保,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不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围湖造田破坏了原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分析】“低碳”理念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
C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A.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节约资源,利于共建绿水青山,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共建绿水青山,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不利于共建绿水青山,符合题意。
D.在日常生活中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保护地球家园的目的,利于共建绿水青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加大PM2.5检测,改善大气环境;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14.答案:
C
考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A、水体污染主要因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所以政府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洱海的水质,A不符合题意;
B、捕捞养殖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B不符合题意;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绿化祖国,改善环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前景,而不仅是是为人类提供木材,C符合题意;
D、洞庭湖制定的休渔制度,是依据种群增长曲线规律制定的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方案,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生物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5.答案:
D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①绿化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围湖造田会使许多生物失去家园,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③滥捕野生动物不利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属于保护措施;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生物圈;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会污染水域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不属于保护生物圈;⑥贺卡和一次性木筷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二、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A;B
(2)避免偶然性
(3)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二氧化硫;1、杜绝烧煤
2、多植树造林3、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4、安装排放净化装置
考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1)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A和B,一个水分中含有酸性物质,一个放了清水,能够形成对照实验,符合我们所要探究的。
(2)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该实验的每个装置中都放有10粒种子而不是2粒种子。
(3)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B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
(4)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改善酸雨环境,人人有责,为了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应该1、杜绝烧煤;2、多植树造林;3、少使用一次性物品;4、安装排放净化装置。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7.答案:
(1)电脑辐射对雄性大鼠的身体有没有伤害?
(2)避免偶然性
(3)乙
(4)
(5)不应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或不长时间打游戏等
考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1)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脑辐射对雄性大鼠的身体有没有伤害?(2)“每组实验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并且重复实验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由表格数据可知乙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乙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因此电脑辐射影响了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4)用组数作横坐标,用大鼠精子畸形率(%)或大鼠体重增长量(g)作纵坐标,将如表格的数据转换成柱状图,答案所示;(5)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同样的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电脑不仅浪费时间,电脑辐射污染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所以不应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或不长时间打游戏.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8.答案:
(1)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2)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3)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废电池浸出液(或水质)
(5)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将废旧电池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考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1)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因此该实验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2)在探究实验中作假设时,我们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做出科学的假设,既可以正面假设,也可以反面假设,如本题可假设: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废电池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3)不用2盆而要选取6盆相仿的玉米苗,这是因为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太少,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果就不准确,因此所取的选取6盆相仿的玉米苗,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由题意可知,一组每天浇1次电池浸出液,另一组每天浇1次等量的清水,因此有无废电池浸出液(或水质)是该实验中的变量.
(5)乱丢废电池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污染,汞的无机化合物的毒性很强,可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进入动物和人体内的镉很少能排出.因此,将废旧电池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故答案为:(1)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2)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其他与题意相符均可)
有无废电池浸出液(或废电池浸出液);加了废电池浸出液的一组
(3)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或减少误差均可)
(4)废电池浸出液(或水质)
(5)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将废旧电池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分析】本题以“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废电池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切入.
三、综合题
19.答案:
(1)土壤
(2)在短时间内能分解,对土壤不造成污染
(3)不;因为会造成大气污染
(4)人工拣拾,集中无害化处理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现行塑料袋在短时间内不能分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2)现行塑料袋在短时间内不能分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新型的塑料袋就要克服这一问题,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分解,对土壤不造成污染。(3)焚烧塑料袋,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产生很多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4)土壤中的塑料袋不能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人工拣拾,然后再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分析】现行塑料袋在短时间内不能分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俗称“白色污染”,思考作答。
20.答案:
(1)植树造林
(2)乱砍滥伐;少
(3)绿色水库;水源;水土;气候
(4)动物;植物;强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1)图示中的小朋友一手拿一株带土坨的植物,一手拿铁锹,看得出他是要去植树造林。(2)由于人类利益的趋动,需要大量的木材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对森林进行乱砍滥伐,使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3)森林里的树木靠根须固住水源,就像水库的作用一样,把雨水蓄起来,而这个蓄水库是个天然的蓄水库,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问题,因此说它是一个绿色蓄水库。雨水一次性的被树木吸收保存,却可以持久地缓慢地释放水分,做到细水长流,供树木生长和人类需要。因此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也可以调节气候。(4)森林是陆地上大多数动物、植物的家园,由于生物的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强。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改善空气质量;植树造林还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
21.答案:
(1)呼吸
(2)二氧化硫
(3)过滤清洁
(4)C
(5)可用电子烟花爆竹替代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1)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被直接吸入人体的呼吸器官肺,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2)烟花爆竹中含有硫磺,燃烧过程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3)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粘液,可以阻挡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粉尘颗粒,对吸入的空气起过滤清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4)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汽车尾气,煤炭燃烧,秸秆的焚烧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故答案为:ABD不合题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故C符合题意。(5)烟花爆竹燃放造成大气污染,可用电子烟花爆竹来代替传统的烟花爆竹,这样既环保有安全,还让我们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这也是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表现。
【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本题考查了烟花爆竹产生的大气污染。
22.答案:
(1)废电池浸出液对蝌蚪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2)一致
(3)B、C、D;A
(4)成立
考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
实验的假设应是废电池浸出液对蝌蚪的生命活动有影响。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保证只有一个变量,所以各烧杯中放入的蝌蚪的大小应一致。A、B、C、D四组实验中,B、C、D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废电池浸出液,A烧杯中没加,所以,B、C、D三组是实验组,A组是对照组。若实验结果为加入废电池浸出液越多,蝌蚪存活的时间越短,则说明该小组的假设是成立的。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23.答案:
(1)沙尘暴天气的有无
(2)C
(3)沙尘暴
(4)不准确;偶然性太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考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1)要想探究尘埃粒子对校园空气的污染程度,必须选取沙尘暴天气的有无作为实验变量。
(2)五点取样法是指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取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图示中的A、B、D项的四点都不与中心样点等距离,故不属于五点取样。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沙尘暴天气状况下由于空气中扬尘最多,所以尘埃粒子最多,雨后由于雨水的冲刷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最少。
(4)在探究中,如果只在某处放置一片载玻片来收集尘埃,这样偶然性太大,造成的误差大,所以为了减少误差,应在不同的地方放置并多放置几片载玻片。
故答案为:(1)沙尘暴天气的有无;(2)C;(3)沙尘暴;(4)不准确;偶然性太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