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章末质量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O—16 S—32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的酿醋工艺中,利用醋酸溶解性的是( )
A
B
C
D
蒸拌原料
淀粉发酵
用水浸淋
放置陈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高级烃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3.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4.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化学物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B.医用酒精灭活新冠肺炎病毒是利用其氧化性
C.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属于纯净物
D.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的目的之一是避免蛋白质变性
5.“化学是五颜六色的”是指在化学实验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获得的颜色不正确的是( )
①红 ②橙 ③黄 ④绿 ⑤青 ⑥蓝 ⑦紫
A.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⑦
B.淀粉遇碘:⑥
C.蛋白质遇浓硝酸:③
D.热的氧化铜遇酒精:①
6.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醇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①中酸性KMnO4溶液会褪色,乙醇转化为乙醛
B.②中钠会在乙醇内部上下跳动,上方的火焰为淡蓝色
C.③中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D.④中X是饱和NaOH溶液,X液面上有油状液体生成
7.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方法
A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B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
D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8.下面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名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⑤CH3CH2OH
⑥C6H12O6
⑦CH3COOH
⑧硬脂酸甘油酯
⑨蛋白质
⑩聚乙烯
A.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②④⑩
B.投入钠能产生H2的是⑤⑦⑧⑨
C.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⑧⑨⑩
D.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乙烯、聚乙烯都是不饱和烃
B.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氯乙烯制取聚氯乙烯的反应方程式为nCH2=CHCl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10.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反应的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试剂
钠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NaHCO3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不反应
A.CH2===CHCOOH
B.CH2===CH2
C.CH3COOCH2CH3
D.CH2===CH—CH2OH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烷烃分子中都含有碳碳键,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
B.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能形成4个共价键
C.的一氯代烃有两种
D.烷烃(CnH2n+2)中的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互称同系物且均无同分异构体
1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苯乙烯(
)中含有的键数为4NA
B.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C.0.1
molCnH2n+2中含有的C—C键数为0.1
n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1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
向盛有碳酸钙的试管中滴入乙酸溶液
B
鉴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将蚕丝和人造纤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闻气味
C
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向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振荡、分液
D
比较水与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将少量的钠分别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14.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B.一定条件下,苹果酸与乙酸或乙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
C.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D.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
15.已知某药物具有抗痉挛作用,制备该药物其中一步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中参加反应的原子团是羧基
B.生活中b可作燃料和溶剂
C.c极易溶于水
D.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6.(6分)有机化合物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下列有机化合物,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入空格内:①乙烯 ②油脂 ③甲醛 ④乙二醇 ⑤纤维素 ⑥乙醇 ⑦葡萄糖
(1)能用于制造肥皂的是________。
(2)能用于纺织和造纸的是________。
(3)能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________。
(4)家装材料产生的常见污染物是________。
(5)常用做燃料和医药上消毒剂的是________。
(6)糖尿病通常是指病人的尿液中________的含量高。
17.(14分)乙烯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结合以下路线回答:
已知:2CH3CHO+O22CH3COOH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B的官能团是_________(填名称)。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作食品袋,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G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物质,有以下两种制法。
制法一:实验室用D和E反应制取G,装置如图所示。
ⅰ.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采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法二:工业上用CH2=CH2和E直接反应获得G。
ⅲ.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CH3CHO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为CH3COOH。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砖红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B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④和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分别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示转化关系可知淀粉________(填“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某同学取图中混合液E,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①NaOH溶液 ②新制Cu(OH)2悬浊液 ③BaCl2溶液 ④碘水
19.(14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优质的燃料,工业上可由乙烯水合法或发酵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水合法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反应CH2===CH2+HOSO3H(浓硫酸)―→CH3CH2OSO3H(硫酸氢乙酯);
第二步:硫酸氢乙酯水解生成乙醇。
①第一步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②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酵法制乙醇,植物秸秆(含50%纤维素)为原料经以下转化制得乙醇
植物秸秆C6H
2CH3
CH2OH+2CO2↑
纤维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现要制取4.6吨乙醇,至少需要植物秸秆________
吨。
(3)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乙醇汽油中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来源于________
(填“乙烯水合法”或“发酵法”)。
(4)以乙醇为原料可制备某种高分子涂料,其转化关系如下图:
乙醇+有机物A
CH2===CHCOOC2H5高分子涂料
①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反应Ⅱ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0.(14分)乙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是具有果香味的香精,经酯化反应可得到乙酸丁酯。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89.5
-73.5
沸点/℃
117.9
117
126.3
密度/g·cm-3
1.05
0.81
0.88
水溶性
互溶
互溶
难溶
合成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第二步:洗涤提纯;第三步:蒸馏提纯。
(1)上述是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有关装置图,请写出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操作顺序(填字母):C→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乙酸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
(3)步骤F:酯化反应完成后,向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
mL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A装置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装置中冷凝水由_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5)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液体分为两层,乙酸丁酯应在________(填“上”或“下”)层。
第七章章末质量检测卷
1.答案:C
解析:蒸拌原料是指将高粱蒸熟并搅拌,与醋酸溶解性无关,A错误;淀粉发酵主要是淀粉生成乙醇的过程,与醋酸溶解性无关,B错误;用水浸淋是用水将乙酸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过程,与醋酸的溶解性有关,C正确;放置陈酿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进一步发生反应的过程,与醋酸溶解性无关,D错误。
2.答案:A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烛泪指的是石蜡,石蜡是几种高级烃的混合物;A正确;糖类有单糖和二糖和多糖,单糖和二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单糖、二糖不能水解,多糖才能发生水解,C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
3.答案:D
解析:由四种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可知,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B正确;苯中碳碳键是一种特殊的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C正确;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不能用稀硫酸,D不正确。
4.答案:D
解析: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A错误;医用酒精灭活新冠肺炎病毒是因为酒精使蛋白质脱水,并非酒精的氧化性,B错误;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是高分子聚合物,聚合度不确定,属于混合物,C错误;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的目的之一是避免蛋白质变性,D正确。
5.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与乙烯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B正确;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C正确;热的氧化铜遇酒精反应生成铜变红色,D正确。
6.答案:B
解析:酸性KMnO4溶液将乙醇氧化成乙酸,A错误;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钠的密度比乙醇大,生成的氢气开始会附着在钠的表面,使钠上升,随后又沉入乙醇中,故钠会上下跳动,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正确;灼热的铜丝表面因有CuO略显黑色,CuO被乙醇还原为铜丝后重新变为红色,C错误;X是饱和Na2CO3溶液,其液面上有油状乙酸乙酯生成,实验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D错误。
7.答案:D
解析: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乙酸钠溶液和乙醇是互溶的,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乙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除掉了乙烯的同时引入了新杂质二氧化碳,B错误;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的水溶液,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采用分液法来分离,C错误;生石灰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实现氢氧化钙和乙醇的分离,D正确。
8.答案:D
解析:①苯和⑩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或者三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⑧硬脂酸甘油酯官能团为酯基不能与钠反应,故B错误;⑧硬脂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苯是一种有毒的液体,分子式为C6H6,含碳量高,点燃时有浓烟,故D正确。
9.答案:C
解析:氯乙烯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烃,而聚乙烯为饱和烃,A错误;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B错误;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反应为nCH2===CHCl,C正确;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但聚乙烯的结构单元为—CH2—CH2—,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10.答案:D
解析:能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结构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能与钠反应放出气体,但不能与NaHCO3反应,则说明结构中含有羟基,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BC
解析:甲烷分子中不含有碳碳键,均为碳氢单键,A错误;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烷烃中碳原子均形成单键,所以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能形成4个共价键,B正确;分子中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烃有两种,C正确;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D错误。
12.答案:B
解析:苯乙烯中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1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键数为NA,A错误;乙烯和丙烯最简式都是CH2,2.8
g混合气体中所含CH2为=0.2
mol,则碳原子数为0.2NA,B正确;CnH2n+2为饱和烷烃的通式,每个CnH2n+2含有C—C键的数目为n-1,0.1
molCnH2n+2中含有的C—C键数为0.1(n-1)NA,C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不能只根据其体积求其物质的量,D错误。
13.答案:C
解析:向盛有碳酸钙的试管中滴入乙酸溶液,会产生气泡,可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A正确;将蚕丝和人造纤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闻气味,蚕丝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蚕丝和人造纤维,B正确;
向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乙酸乙酯、乙酸均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不能分液,C错误;将少量的钠分别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可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水与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D正确。
14.答案:AC
解析:只有羧基能和氢氧化钠反应,1
mol苹果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A错误;苹果酸含有羧基,所以能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醇羟基,能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与苹果酸是同一物质,C错误;醇羟基和羧基都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D正确。
15.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分析可知,该反应为酯化反应,a中参加反应的原子团是羧基,A正确;b为乙醇,乙醇可作燃料和溶剂,B正确;酯不易溶于水,C错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正确。
16.答案:(1)
② (2)⑤ (3)① (4)③ (5)⑥ (6)
⑦
解析:(1)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能用于制造肥皂,故选②。(2)纤维素既能用于纺织,又能用于造纸,故选⑤。(3)乙烯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故选①。(4)家装材料的生产需要使用甲醛,但甲醛有毒,会成为室内大气污染物,故选③。(5)酒精的热值高,产物无污染,且具有杀菌消毒能力,常用做燃料和医药上的消毒剂,故选⑥。(6)糖尿病通常是指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高,故选⑦。
17.答案:(1)加成反应 羟基 (2)
CH2===CH2+H2OCH3CH2OH
(3)?CH2—CH2? (4)ⅰ.CH3CH2OH+CH3COOHCH3CH2OOCCH3+H2O ⅱ.加快反应速率蒸出乙酸乙酯 饱和Na2CO3溶液 ⅲ.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解析:(1)反应①为乙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反应;B为乙二醇,所含官能团为羟基。
(2)反应③为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3)F为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
(4)ⅰ.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H2OOCCH3+H2O。
ⅱ.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蒸出乙酸乙酯;乙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挥发出的乙酸和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层。
ⅲ.乙烯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方程式为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18.答案:(1)CH2OH(CHOH)4CHO 新制Cu(OH)2悬浊液 Cu2O
(2)中和稀硫酸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H2OOCCH3+H2O 酯化反应
(4)部分水解 不能 I2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①②④
解析:(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所以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后才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淀粉水解后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所以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中和H2SO4。
(3)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生成乙醇和CO2,D为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醛被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4)淀粉如果部分水解,既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又能使碘水变蓝,由图示转化关系可知淀粉部分水解。某同学取图中混合液E,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全,因为I2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若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需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原溶液,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
,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生成葡萄糖;淀粉的检验时,直接取水解液加碘水若显蓝色,说明有淀粉剩余。
19.答案:(1)加成反应 CH3CH2OSO3H+H2O―→CH3CH2OH+H2SO4
(2)(C6H10O5)n 16.2
(3)发酵法
(4)①CH2===
CHCOOH
②
③加聚反应
解析:(1)①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硫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②硫酸氢乙酯水解生成乙醇,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硫酸生成,则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SO3H+H2O―→CH3CH2OH+H2SO4。
(2)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根据方程式可知(C6H10O5)n~nC6H12O6~2nCH3CH2OH,则要制取4.6
t乙醇,至少需要植物秸秆的质量
t=16.2
t。
(3)由于乙醇汽油中乙醇是可再生能源,而乙烯是通过石油的裂解产生的,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乙醇来源于发酵法。
(4)①乙醇和A反应生成CH2===
CHCOOC2H5,该反应是酯化反应,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是CH2===CHCOOH;
②CH2===CHCOOC2H5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C2H5;③反应Ⅱ的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20.答案:(1)E A D B (2)浓硫酸 沸石或碎瓷片 提高乙酸浓度以促使酯化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导气,平衡内外气压,冷凝回流挥发的原料和产品 (3)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 吸收残留在乙酸丁酯中的酸 (4)b (5)上
解析:(1)根据合成步骤:酯化→洗涤(加水、振荡、分液)→蒸馏,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C→F→E→A→D→B。
(2)酯化反应需要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加热液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时需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加入过量的反应物,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酯化反应的产率。竖直向上的冷凝管一般起两个作用:①导气,平衡内外气压;②使挥发出的原料和产品冷凝回流,回到蒸馏烧瓶中,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3)因为乙酸丁酯难溶于水而1?丁醇和乙酸与水互溶,所以加入水的作用是溶解1?丁醇和乙酸,然后分液即可分离出乙酸丁酯。加入Na2CO3溶液可以吸收残留在乙酸丁酯中的酸。
(4)为了保证冷凝管中始终充满冷水,应该是下端进水,上端出水。
(5)乙酸丁酯的密度比水的小,应该浮在液体的上层。
PAGE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