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新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教材开篇便是关于马德堡半球演示的介绍,通过阅读这段资料,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更能深刻认识到大气压之大。这样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教材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期望学生在现象的对比中,提升对科学理念本质的认识,在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中,获得和发展兴趣。从内容呈现来看,教材还注意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突出了科学在探究在教学中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体验科学然就过程,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但对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作用并不很清楚,而且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比较差,理性分析思维也不强。
新课标理念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实战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比赛,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客观存在
2、通过方法引导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4、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知道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步骤与方法,知道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方法引导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吸盘4个,覆杯实验道具,玻璃管30,烧杯15,吸管15,水槽2个,针管2个,密封瓶1个,开口瓶1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两位同学进行拔吸盘比赛
一、
展示图片:两组吸盘,一组里面有气体,一组没有
继续展示:有气体的内外同时压吸盘,没有气体的只有向内压的气体
多媒体展示:课题
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背景,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收获?
多媒体展示:大气压强的定义
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大气压强?
启发:1、大气有与液体相同的性质,是什么呢?
2、液体的重力对哪里有压强?
液体的流动性对哪里有压强?
3、和液体压强一样性质的大气压强也有相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内容
演示:覆杯实验,同时向各个方向转动
问题:是什么托住纸片的?
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同学们,老师不但能用纸片托水,还能用空玻璃管装水,你相信吗?你来试一试
演示:空管装水
你们来试试
黑板画图,引导分析
空管下端是什么在支撑水?
此时大气压强方向?
管中有向下的压强吗?
是什么产生的?
演示:让学生比较两种管内的水柱长度
启发:究竟能支撑多少水,要看大气压强的大小。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引导:现在管口的水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向上的压强和向下的压强一样大,我们知道向上的压强是大气压,那么向下的压强都有什么呢?
问:那么液体压强怎么计算呢?
问:既然不知道,那么有什么办法去掉呢?
演示:松手,水流下
问:怎么办呢?
老师总结:咱们选用试管做实验就可以了
教师引导:虽然我们可以选择试管做实验,但是应该选择多长的试管呢?
教师提问:大气压只能支撑这么长管内的水吗?马德堡半球中我们发现大气压非常大,可能能支撑更长的水柱。
教师启发:如果试管足够长,那么多余的水会怎么样?
继续启发: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老师表扬: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刚刚我们也经历了一番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看来同学们也是一个个小科学家呢。
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完成这个实验的吧。
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
(看完视频)教师提问:在视频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板书大气压强的值
老师评价: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呢。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多高的水银呢?
继续引导:在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科学家做的实验和我们做的实验有些许不同呢?
启发:水银还有毒性,但科学家依然选择,是因为水银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肯定:是的,深度小可以降低实验难度。
提出问题:实验中还有几点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完成学案问题。
二、
启发性问题:平时同学们喜欢喝带吸管的饮料吗?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配合老师完成一个游戏,叫“针管吸水”说明游戏规则
游戏结束了,请这位同学谈谈感想。
引导启发:针管吸水的第一步要拉出针管,此时针管内是什么?
真空的气压是零,而外界的大气压存在时即可以压着水从管内进入,那如果和外界大气压不连通时会发生什么?
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用桌上的吸管从烧杯中取水,看看能不能解决你的疑惑。
总结:其实生活中对大气压的应用还有很多。多媒体展示图片。
三、
启发问题:去过高原的人都知道,高原缺氧,有的人会有高原反应
大气压强是气体产生的,当气体比较少的时候,压强就会比较小,气压变低,人们就会感到呼吸困难
展示图片: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提问: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给与肯定评价:是的,大气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高度而变化?谁能说一说海拔八千米的时候大气压是多少呢?
解释:大气压能影响沸点,大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引导:不同的高度大气压不一样,当我们需要知道不同地方的大气压就可以进行测量,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气压计部分内容,并完成学案。
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你自学的收获
总结:看来同学们阅读的非常仔细,而且大家都有所收获。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都学到哪些内容?
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参加比赛,力气大的男同学输给力气小的女同学
疑问:为什么会输?
观察,发现有气体的容易拉开,没有的不容易拉开
总结:是气体在压吸盘,使男生拉不开
阅读学习目标
认真观看视频,同时思考
思考讨论,谈收获
学生甲:大气压强存在
学生乙:大气压强非常大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液体具有重力和流动性
学生回答: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学生回答:大气压强产生也是因为流动性和重力。
学生回答:大气压强
学生甲: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与液体压强也是一样
学生纷纷动手做实验,全部都失败
提出疑惑:老师不可能用空管装水
学生很震惊
重新动手实验,成功完成
提出疑惑: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大气压强
思考回答
提出疑惑:怎么不一样长?是什么原因?
疑问:大气压有多大呢?
疑问:要怎么知道呢?
思考回答:上面空气压强和液柱产生的压强
即p0=p内+p水
回答:P=ρgh
疑问:可是空气压强不知道
思考回答:将管内灌满水,不留空气
学生思考回答:把管口堵住
学生纷纷回答:手中的管那么长
疑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思考回答:多余的水会流下来
学生认真思考:可以取更长的试管装满水倒置
学生迅速坐直,看向屏幕,兴致很高,态度认真
学生纷纷回答:大气压强很大。有1.013×105Pa
学生回想后回答:76cm
学生回想后回答:他们用的水银做实验
提出疑惑:为什么用水银不用水呢?
学生回答:水银密度大
思考:密度大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甲:密度大,高度就比较小
学生低头认真阅读学案,积极思考。
之后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集体交流
积极回答:喜欢
积极举手配合
学生甲上台演示,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密封的瓶内针管很难抽出水,敞口的瓶子容易吸出水。
疑问:为什么呢?
思考回答:真空
思考回答:水不会被压入管内
疑惑:原来是大气压将水压进管内的吗?
纷纷动手尝试,并交流原因
同学们小声议论,积极记录,有所收获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知道
疑惑:为什么会有高原反应?
恍然大悟:看来高原的大气压比较低
仔细观察图片
思考回答: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举手回答
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记录。
学生甲:我知道了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
学生乙:水银气压计测量准确,但是不方便携带。金属盒气压计测量不那么准确,但是方便携带
学生丙:。。。。
同学们各抒己见谈收获
游戏设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疑惑,引入课题:大气压强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归纳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培养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学生自己没能完成空管装水,充分引起注意力和好奇心
创设情境,以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发问,引起探究欲望
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为引入大气压强大小的探究做铺垫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托里拆利实验的步骤,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收获成功之喜
体现了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思考,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同时设置问题,促发进一步思考。
通过五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本质是用液体压强来求大气压。
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科的作用从物理走向生活。
小游戏也具有比较性,容易对比得出结论大气压是怎样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情境设疑,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源于生活经历和观察。
设置自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扩展阅读,课后讨论:1、大气压如此大,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
2、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课堂检测:1、由于空气也受_____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
2、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叫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
3、著名的_______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4、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 )
A 橡皮管有吸力 B 弹簧片有吸力 C 大气压的作用 D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B 用吸管可是把杯中的果汁吸到口中
C 托里拆利实验
D 船闸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存在性: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P0=1.013×105Pa
三、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课后反思:这节课从游戏引入,力气大的男生和力气小的女生比赛,以男生失败设疑,引起学生疑惑为什么。从课堂实施来看还是很成功的,学生对此有兴趣,并能提出合理猜想。本节课的亮点在托里拆利实验的科学分析过程,从空管装水引入,学生自己去试结果失败,而我成功了,学生通过比较两种操作发现问题在哪?同时提出疑惑:为什么老师那种操作就可以装水呢?引发对实验进行压强分析。层层递进。体现问题化教学的作用:激发自主学习;促进深度学习;驱动持续学习。在这里充分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与生成问题,并以此作为有效设计的基点。胶头滴管的使用让学生清楚大气压怎样发挥作用的。此时再让学生演示从密封瓶抽水和从敞口瓶抽水的现象,学生就会联系到平时生活中的喝饮料情况,驱动学生寻找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
课堂练习的检测发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还可以。
本节课还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视频播放展示,效果会更好。单纯靠解说学生不是很能了解。2.对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多举例并说明,在这通过播放图片一掠而过。3.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活塞式抽水机应该以视频结合讲解的方式传授学生,留做课后作业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时间太长容易遗忘。4.覆杯实验之前加一个空易拉罐受大气压作用的演示实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性。